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52例疗效观察

2014-12-03 03:15杜翠翠周丰宝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水疱红斑带状疱疹

杜翠翠周丰宝

(1.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疗养三科,266071;2.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中医科,26607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沿周围神经走向单侧分布的群集小水泡,并伴以神经痛为特征。中医称为“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此病多见于成人,发作时受累神经分布区常有灼热、瘙痒、感觉过敏或神经痛等。年老体弱或患恶性肿瘤而致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可扩散[1]。人的一生中发生带状疱疹的概率为10%~30%,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疱疹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医疗负担。因此,我科对带状疱疹患者采取中医辨证理论,按不同分型及早给予相应的中医药方进行治疗,在止痛、止疱、止痒、提前结痂,减轻神经后遗痛等方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10—2012-10我院中医科诊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52例。中药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5.7岁;病程5 d~3个月。西药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46.5岁;病程7 d~3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执行[2]。

1.3 主要症状 局部皮肤簇集成群红斑水疱、瘙痒、火灼痛、针刺痛、甚或如锥刺痛。皮损沿外周神经作单侧带状分布,以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分布区多见。可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皮损严重者有出血性或坏疽性损害。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①肝胆火盛型:柴胡20 g、黄芩30 g、蒲公英30 g、舌草30 g、半枝莲30 g、菊花20 g、双花20 g、连翘20 g、板蓝根30 g、大青叶30 g、侧柏叶30 g、香附20 g、陈皮20 g、甘草10 g;若发于头面部加川芎30 g、升麻20 g;发于眼部加夏枯草30 g、栀子20 g;发于胸背、上肢部加羌活20 g、秦艽20 g;发于腰腹以下部加萆 30 g、杜仲20 g;若大便燥结者,加生大黄15 g(后下)、桑白皮20 g。②脾经湿盛型:黄芩30 g、土茯苓50 g、白术20g、薏米30 g、泽泻30 g、陈皮20 g、厚朴20 g、蒲公英30 g、双花20 g、连翘20 g、板蓝根30 g、大青叶30 g、侧柏叶30 g、防风15 g、甘草10 g;腹胀便溏者,加白豆蔻15 g(后下)、木香15 g;食欲不振,纳呆者,加焦山楂30 g、炒麦芽30 g、鸡内金20 g。③气滞血瘀型:柴胡20 g、元胡30 g、香附20 g、丹参30 g、川芎20 g、当归20 g、赤芍30 g、郁金30 g、枳实20 g、厚朴20 g、白芍30 g、连翘20 g、侧柏叶30 g、甘草10 g;若年老体弱者加黄芪60 g、鸡血藤30 g;疼痛较剧者加红花20 g、徐长卿30 g(后下);情绪烦躁、眠差者加合欢皮30 g、玄参30 g、五味子15 g等。上述方剂皆水煎口服,1剂/d,3次/d,每次约180 mL,分早中晚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2 西药组 口服更昔洛韦胶囊,0.5 g/次,3次/d,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外涂阿昔洛韦软膏,2次/d。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所有患者发病期间忌用热水烫洗患处皮肤,衣服宜宽松,以减少摩擦;避免搔抓患处皮肤,忌用刺激性大的药膏涂擦患处,保持皮损处干燥、清洁;宜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情和良好的睡眠。

1.5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红斑消退,水疱结痂,疼痛消失;显效:红斑、水疱消退70%以上,疼痛明显减轻;有效:红斑、水疱消退30%~70%,疼痛缓解,已经不影响休息,可正常工作;无效:红斑、水疱消退<30%,疼痛无明显改善,仍影响工作,妨碍睡眠,需服用止痛药缓解症状[3]。

1.6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疗效差异分析采用轶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优于西药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带状疱疹相当于中医学“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火带丹”、“甑带疮”、“蛇丹”、“飞蛇丹”等,俗称“缠腰龙”,一般多在春季发病。本病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如《外科大成·缠腰火丹》称:“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入火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指出:“此证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有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心肝二经风火。湿者色苍白,水痘大小不一,作烂流水,较干者都痛,此属脾肺二经湿热”[4]。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疱疹样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发病前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现代医学治疗以抗病毒、增强免疫力、营养神经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常用病毒唑、消炎痛和维生素类药物,但疗效不甚理想。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在古今文献都广有记载,中药方剂或随证加减,或辨证施治,皆称疗效确切[5]。中医学认为,此病其病因多为情志内伤、肝郁化火、肝经火毒蕴结而发;或素体湿盛,外感湿热毒邪,火毒炽盛而发,或肝胆湿热,肝经火毒蕴积肌肤而生红斑、丘疹,湿热蕴发而出现水疱。其病情轻重程度常与正气盛衰、感邪轻重密切相关,以邪实标盛为主要病机特点。湿热内蕴,郁结化火化毒,火热内盛,蕴结皮肤,壅阻经络,阻滞气机,不通则痛,所以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主要从肝胆火盛、脾经湿热、气滞血瘀等这三型来治疗,该疗法主要通过泻火解毒、清热利湿、醒脾除湿、活血行气、通络止痛,可使火毒、湿热、秽浊、瘀血得以排除体外,达到疏通经络,开门逐邪的目的。

目前,中医药对本病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和良好临床疗效。本结果显示,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8.1%,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3.1%,中药组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均短于西药组。两组疗效情况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要遵循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理法方药完备,能明显的减轻神经后遗痛,缩短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临床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温树田.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39.

[2]郭铁,徐莉娅,吴净莹.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805.

[3]荀向红,李小莉.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197例[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4(156):127-128.

[4]金起凤,周德瑛.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59.

[5]毕春生,李寅荧,王徽.概述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多种方法[J].环球中医药,2010,3(6):455-457.

猜你喜欢
水疱红斑带状疱疹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独参汤治愈面部带状疱疹之目赤案1则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木星的小红斑
不同治疗时机对扁平苔癣疗效的影响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木星上的大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