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26607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代因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等低脑区灌注脑血管致严重记忆、认知与行为障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我国VD患病率约为1.1%~3.0%,约占老年痴呆症的60%[1]。V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可致智力与自理能力逐渐减退,如何在住院时间内给予有效的护理,以改善长远预后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次研究中某院应用多学科会诊,由医师、护士、康复师共同完成护理计划,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04—2013-04某院神经内科住院VD患者100例,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55~75岁,平均(66.3±3.2)岁;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44人、中学及中专31人、大专及以上25人;合并症情况:糖尿病44人、高血压47人、高脂血28人。纳入标准:①预计住院时间≥20 d。②缺血指数总分≥7分。③未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④轻、中度痴呆,可配合完成护理与研究。应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会诊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入院时据脑卒中病情、合并症、临床症状表现情况给予常规护理,由医师交代医嘱、护士执行,以常规用药治疗、生活护理为主。
1.2.2 会诊组 ①选择年资在5年以上的主治医师、临床护士以及康复师共同组成多学科会诊小组。②在患者入院时常规体测,行相关生化检测,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已有合并症,发现隐匿性合并症,行MRI/CT检查对出血点的部位、面积、出血量进行评估,随后应用智力量表评估患者痴呆症状,详细问询患者生活习惯以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③综合会诊后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方案注重针对性、阶段性与持续性,定期进行会诊,会诊的目的旨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行为能力,抑制痴呆进展。④康复护理包括运动功能康复与认知功能康复,据患者相关功能退行性改变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措施,如部分智力逐渐减退,应制定下棋、纸牌等文娱活动,完成护理后,由会诊小组定期评定阶段内的护理效果,并制定下一阶段的护理方案。⑤所有计划与护理方案均通告患者及其家属,并进行讲解,以维持出院后家庭护理效果[2]。
1.2.3 随访与评估 对患者随访6个月,评估疗效。
1.3 疗效判定 ①收集指标:于入院时以及随访6个月后,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非认知特征(精神指数)、日常生活能力(应用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体印象(医师与患者面对面总体印象),同时配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脑血流,行CT进行脑影像学检查。②评定:参照田金州等疗效评价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显效≥20%,有效≥12%,无效<12%,加重<-12%[3]。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 18.0软件包于Window 7平台操作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置信水平,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对比 会诊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加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患者生活能力与认知能力对比 入院时,会诊组与对照组认知能力、生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会诊组认知能力、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会诊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n(%)]
表2 入院时、6个月后两组患者认知与生活能力对比(±s)
表2 入院时、6个月后两组患者认知与生活能力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50) 入院时6个月后认知能力 生活能力 认知能力 生活能力会诊组 35.3±10.3 47.2±18.3 43.2±11.8* 59.2±14.5*对照组 35.1±10.4 46.9±14.9 37.0±15.8 53.4±11.6
VD多见于老年患者,以痴呆、记忆能力减退为主要症状,临床上易与阿尔茨海默病、Pick病等疾病混淆,部分患者与家属甚至认为VD为老年人正常变化,以致延误了治疗控制的时机[4]。VD病情进展较迅速,本次研究中部分患者于数月内认知功能严重减退,进而影响运动与生活能力[5]。VD以脑卒中为主要病因,危险因素较多,且卒中症状并不显著,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抑制出血、控制合并症为主,对疾病进展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出院后多数患者认知与运动障碍仍持续性减退[6]。本次研究运用多学科会诊,积极控制原发病,抑制危险因素,通过多学科治疗,使患者及家属获得足够多的自我护理知识,家庭护理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6个月后会诊组有效率、认知能力、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多学科护理会诊具有极高的实践教育意义,有助于改善患者长远期预后。
[1]冯明华.护理干预56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观察[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67-68.
[2]陈火花.浅谈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11(4):1792-1793.
[3]田金州,韩明向,涂晋文,等.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研究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5):329-331.
[4]张红艳.醒脑回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12-16.
[5]彭川.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Meta分析[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3:68-69.
[6]刘晴,顼宝玉.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研究现况[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4):479-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