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原因及防治

2014-12-03 08:37朱章标鹿红宁张方同
中国体育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膝关节问卷关节

朱章标,鹿红宁,张方同

1 引言

1997年,蹦床男、女个人项目正式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至今已经历四届奥运会。1998年,我国正式开展蹦床项目,在短时期内发展迅速,尤其是近些年,成绩显著,战绩辉煌,已经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的新兴优势项目。蹦床与竞技体操、艺术体操等同属于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集技术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因其独特的动作美感和艺术魅力而享有“空中芭蕾”的美誉。蹦床动作技术特点和器械的特殊性决定了项目自身的高危性,决定了蹦床运动员必然要承受运动损伤的高风险。因此,在蹦床项目快速发展过程中,运动损伤一直是我国蹦床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新周期,国际评分规则的变革和比赛器械的改变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训练方式和方法产生改变,由此也加剧了运动损伤状况,给备战工作造成了阻碍。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我国蹦床运动员损伤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保证运动员的系统训练和正常参赛,建立并完善蹦床项目运动损伤防控理论体系,推动蹦床项目持续、稳健的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国家蹦床队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现役优秀蹦床运动员为调查对象,运动员运动等级均在国家健将级以上,共计66人,男运动员36人,女运动员30人,国际健将8人,国家健将58人(表1)。

表1 本研究参与者基本情况一览表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Research Participants

问卷调查:本研究问卷分为两种:一是,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66名优秀蹦床运动员,调查内容是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详细情况;二是,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调查问卷,在问卷一的基础上对其中56名发生过运动损伤的优秀蹦床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运动损伤原因的重要程度。两次调查问卷回收率均为100%。

两问卷均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效度检验:由从事蹦床项目的专家对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检验(表2、表3、表4)。信度检验:采用重测信度的方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在初次调查结束后,为减少记忆对再次调查产生的影响,间隔两周后对同样的调查对象进行重复调查,调查问卷为原问卷。在分析结果时以第一次测量为准,对两次调查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表5),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表2 本研究专家组成员一览表Table 2 Statistics of Experts

表3 本研究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一览表Table 3 The Result of Validity Test of Trampoline Athletes Sport Injury Questionnaire

表4 本研究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一览表Table 4 The Result of Validity Test of Trampoline Athletes Sport Injury Reason Questionnaire

表5 本研究问卷信度检验结果统计一览表Table 5 The Result of Validity Test of the Questionnaire(n=56)

专家访谈:邀请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相关负责人员就运动员详细信息情况进行访谈;邀请国家队教练员就有关训练及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访谈。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运动损伤特点

3.1.1 运动损伤发生率

66名运动员中有56名运动员目前或曾经发生运动损伤,运动损伤发生率为84.85%,其中,男运动员31名,女运动员25名。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男、女运动员的损伤发病率无性别差异(X2=0.098,P=0.754)。

3.1.2 运动损伤性质

按照运动损伤发生的时间来划分,可将运动损伤分为急性损伤、急性转慢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三类。56名运动员共发生运动损伤129例、35种损伤,其中,急性损伤38例,占29.46%;急性转慢性损伤22例,占17.05%;慢性损伤69例,占53.49%。运动损伤以慢性损伤为主。

3.1.3 运动损伤部位及损伤率

对运动损伤部位的构成进行分析,运动员躯干部位损伤有59例,占45.74%;上肢部位损伤有7例,占5.43%;下肢部位损伤有57例,占44.18%;颈部损伤6例,占4.65%(表6)。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躯干部和下肢部,损伤部位主要为腰部、膝部和踝部。

3.1.4 运动损伤组织类型

根据组织学分类,运动损伤率居前三位的损伤类型为肌肉损伤、脊柱损伤和关节损伤(表7)。肌肉损伤33例,占25.58%,主要包括肌肉劳损、肌肉拉伤、肌肉扭挫伤等;脊柱损伤31例,占24.03%,主要包括椎间盘损伤、椎体峡部裂、滑椎、隐性裂等;关节损伤26例,占20.15%,主要包括关节软骨损伤、滑膜损伤、半月板损伤、脂肪垫损伤等。

表6 本研究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一览表Table 6 The Position of Trampoline Athletes’Sport Injury (n=129)

表7 本研究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类型一览表Table 7 The Type of Injury of Trampoline Athletes (n=129)

3.1.5 运动损伤种类

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种类主要表现为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肌腱炎、半月板损伤和踝关节韧带损伤等症状(表8)。这些症状主要集中在脊柱部位和下肢关节部位,即主要集中在腰椎、膝关节和踝关节部位。

表8 本研究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主要种类一览表Table 8 The Main Kind of Trampoline Athletes’Injury(n=129)

3.1.6 运动损伤对训练的影响

从运动损伤对训练的影响分析,不影响正常训练的占26.78%,影响正常训练50%以下的占32.14%,影响正常训练50%以上的占17.86%,完全不能训练的占23.22%(表9)。

表9 本研究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对训练的影响一览表Table 9 The Influence of Trampoline Athletes’Sport Injury on Training (n=56)

3.1.7 运动损伤原因

为研究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通过专家访谈和查阅相关文献,尽可能全面地提出造成运动损伤的子因素,请国家级教练员和相关专家对其进行初步筛选,确定了运动损伤原因各子因素。

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主观因素包括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技术、心理及其他组织安排等方面;客观因素包括训练、比赛的天气、场地、器材和意外突发事件等方面(表10)。运动损伤各原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本研究设计了优秀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调查表,请56名优秀运动员对运动损伤原因重要程度按照5分、4分、3分、2分、1分进行评分。身体机能不适、动作技术不合理、注意力不稳定是优秀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表11)。

表10 本研究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一览表Table 10 The Reason of the Sport Injury of Trampoline Athletes

表11 本研究运动损伤原因调查问卷结果一览表Table 11 The Result of Sports Injury Reason Questionnaire(n=56)

3.2 运动损伤机理

3.2.1 运动损伤特征分析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易发生部位是腰部、膝部和踝部,主要表现为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和踝关节韧带损伤等症状。

1.蹦床动作特点与运动损伤特征。蹦床项目一套动作由十个动作连接而成,根据空间特征,单个动作由网上动作和空中动作组成,根据时间和空间特征,单个动作技术基本结构分为起网、形成空中姿势、保持翻转、展体、保持直体下落、压网六个环节。网上动作包括压网、起网动作,主要依靠下肢来完成,下肢用力是由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完成;空中动作包括空翻和转体动作,主要依靠腰腹核心区完成。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腰、膝、踝。

2.蹦床器械特点与运动损伤。在蹦床网面上起跳和在地面上不同,地面可被看作为刚体,蹦床网面属于弹性体,在落网(地)缓冲上有很大差异。人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弹性势能,需要在落网阶段把身体塑造成刚性体,在这个保持刚性体的过程中,对腰、膝、踝关节的冲击很大;在缓冲结束的末段,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后,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高度,以便于空中动作的完成,双腿微曲,全力弹跳,进一步增大了运动员腰、膝、踝等关节的负荷。

3.腰部损伤机理。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普遍存在着网前屈腿、屈髋过早,压网缓冲阶段上体过于前倾,起网蹬伸阶段上体过于向后倒,形成向前屈膝顶髋的背躬,容易造成腰部的损伤。运动员在做空翻转体动作时,如果没有充分伸展身体,在腰屈曲的同时旋转,椎间盘髓核在前屈时后移并挤压后面纤维,在旋转时髓核又被挤压而导致内压升高,用力稍不协调,就会使腰背肌肉处于扭曲和紧张状态,严重时甚至导致腰骶部椎间盘突出。运动员在完成腹弹动作时,当着网角度合适时,胸、腹同时着网,腰是中立位,若腹部先着网,腰处于后仰位(背伸),也容易造成腰椎损伤。

4.膝关节损伤机理。膝关节是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包括3个独立的关节,只有1个关节腔。膝关节内有前后两条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有制止胫骨前移的作用;后交叉韧带具有限制胫骨后移的作用。运动员在完成压网动作时,当网下压到一个平衡位置时,膝关节要在130°~150°(屈膝30°~50°)之间全力蹬伸,以取得最大的反弹力。在此角度起跳,伸膝筋膜既要保护膝的稳定又要伸膝发力,反复大量的弹跳动作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此外,蹦床运动员的下肢三大关节以共同发力型为主要用力类型,髋、膝、踝三关节的平均功率比约为5∶3.5∶1.5,此比例结合膝关节的力学环境的复杂性共同决定了膝关节受伤几率很大。

5.踝关节损伤机理。踝关节作为人体下肢三大关节的一个末端关节,在蹦床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着网阶段,踝关节力量以及对网性的本体感觉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完成起网动作时支撑整个身体的稳定性。当运动员压网至最深时,踝极度背伸,蹬离网面时需要用力跖屈,踝关节反复超常范围的屈伸蹬跳活动容易造成距胫前缘互相撞击,踝前后关节囊、韧带被牵扯或嵌夹,如着网不稳合并踝内外翻,距骨会在踝穴内不合槽地晃动,导致踝关节的损伤。

3.2.2 运动损伤机理分析

1.蹦床项目特点与运动损伤原因分析。蹦床项目属于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是我国竞技体育中“高危性项目”之一。在蹦床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充分利用蹦床网面的弹性获得一定的高度,在空中连续完成十个高难度空翻转体动作,这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高度”是蹦床项目的显著特点,运动员必须保持精确的神经肌肉支配能力和动作控制能力,不能有丝毫的失误,以保证落点的准确,否则,将会直接导致动作连接的失败,甚至造成运动损伤。

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单纯的一次性过度负荷不足以引起不可逆的变形。但是,当在一段时间内这种负荷积累起来并超出组织的损伤阈时,就会发生过度使用损伤。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必须通过大量的重复性动作来加强动作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竞技水平和能力,所以,容易发生过度使用的慢性损伤。

规则的改革和器械的改进客观地引领了运动员成套动作总体高度的提升,随之,运动员机体的负荷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导致运动损伤情况有所加剧。

2.身体机能不适。身体机能不适主要包括身体疲劳和伤病。长期的系统训练过程中,如果运动员不能够得到充分的超量恢复,势必会造成身体疲劳的现象,在疲劳状态下进行训练将直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支配调节的准确性降低、反应迟钝、肌肉系统协调性和动作灵敏性降低,运动损伤概率大幅度增加。运动员出现伤病后,在生理和心理上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肌肉活动不协调、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注意力过度分散、对训练缺乏兴趣等症状,如在伤病情况下进行训练或比赛,运动损伤概率将会增加,甚至会加深运动损伤的程度。

3.动作技术不合理。蹦床项目单个动作类型繁多,成套动作编排形式也复杂多变。随着运动员单个动作难度的发展,成套动作编排也越来越复杂,高难度成套动作对运动员动作技术的精确性和规范性要求极高,动作技术稍不合理,出现技术错误将直接导致成套动作中断或运动损伤的发生。

3.3 运动损伤预防

科学制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计划。训练前充分的主动热身活动能刺激大脑尽快进入训练状态,提高肌肉肌梭和肌腱高尔基体的感受能力,有利于神经冲动的建立和传导,提高肌肉的顺应性,降低软组织的粘滞性,增强神经肌肉系统控制能力,从而达到上下通达。训练后及时的主动放松活动可以促进运动员机体超量恢复,使运动员最大程度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能,保证运动员以良好的身体状态进行系统训练。

有针对性的加强体能训练。重点加强腰腹部、膝部、踝部以及薄弱部位的肌肉力量与功能训练,增强关节稳定性。

进行系统的心理训练。蹦床项目对运动员动作技术的精确性、准确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比赛过程不能有丝毫的闪失,运动员心理的稳定性和自控能力直接决定着比赛结果。因此,系统、全面的心理训练应贯穿于整个训练体系过程中。

合理安排专项技术训练。制定详细的专项技术训练计划,如训练周期、训练阶段、训练课、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等,提高训练效率。

加强医务监督。根据项目特点定期进行生化机能检测,及时向教练员和运动员反馈信息,根据检测报告科学制定训练方案。建立并逐步完善运动员医疗档案,探索损伤特点和规律,为实现运动员全面监测和长期监测提供资料。

3.4 运动损伤治疗

3.4.1 治疗方法

1.针刺:采用上病下治、交叉治疗或全息法等。1)取穴:以经络取穴、局部周围取穴、阿是穴等为主;肩、颈部损伤:合谷、后溪、中渚、肩髃、肩井、上廉、阿是穴;腰部损伤:百会、肾俞、昆仑、承扶、承山、委中、阿是穴;膝部损伤:犊鼻、阳陵泉、足三里、血海、阿是穴;踝部损伤:百会、解溪、昆仑、足运感区、陷谷、商丘、腕踝针等;2)针刺手法:穴位局部常规酒精消毒后,以压手与刺手配合进针,针尖与皮肤垂直快速进针,进入皮肤后可用捻转法慢慢的进入,直到得气;也可以直接进入到预计的深度后再做捻转,直到得气止。出针时要快,根据不同情况,出针后可揉按针孔或不做揉按,只用酒精消毒一下即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刺激强度和补泻手法,每次留针20min,5~10次为1个疗程。

2.理疗:1)急性的肌肉拉伤多用中频干扰电治疗;2)疲劳性骨膜炎使用超声波治疗;3)关节内损伤使用超短波治疗;4)一些韧带损伤和肌肉伤后恢复期等使用微波和聚焦超声相结合治疗;5)一些肌腱炎、滑膜炎等使用聚焦超声治疗;6)冷疗和热疗相结合来治疗一些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的急性发作等。

3.手法治疗:运用点、按揉、推法、滚法、弹拨、抖法、擦法、对抗复位法、斜扳、旋转复位等手法;治疗各种筋膜、肌肉损伤、小关节紊乱、错缝以及慢性劳损可以运用单纯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手法加牵引治疗效果更突出;每次20~40min,每天1次。

3.4.2 急性损伤的治疗

治疗原则:冷敷、加压包扎、患部制动。

1.现场处理要及时,对一般的损伤,可用冷敷、加压包扎以及使用新伤药加压包扎,患部制动等来处理,现场处理完后可以进行一些相关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2.对于诊断不明确的,进行现场处理后,要及时进行一些相关的辅助检查,并邀请相关医疗专家进行会诊并明确诊断。

3.对于诊断明确,损伤较轻的通过现场处理后,可以运用针灸、手法、理疗等治疗手段来治疗。

4.对损伤比较重的运动员经现场处理后,通过队医处,联系相应的专科医院进行诊治。

3.4.3 慢性损伤的治疗

治疗原则:松、治、练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1.松:训练后的整理放松是关键,整理放松方式分为主动放松和被动放松两种。主动放松方法主要有慢跑、自主牵拉、借助器械自主按压等;被动放松方法主要有按摩、相互踩腿踩背、相互牵拉等。自我主动的进行整理和放松的活动效果比被动放松好。

2.治:对症状明显的可采取针灸、手法、理疗、火罐等治疗手段来解除症状。

3.练:有针对性的进行损伤局部周围的体能康复训练。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主要发生在腰部、膝部和踝部;运动损伤类型主要为肌肉损伤、脊柱损伤和关节损伤;运动损伤种类主要表现为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肌腱炎、半月板损伤和踝关节韧带损伤等;运动损伤的前三位原因是身体机能不适、技术动作不合理和注意涣散。

4.2 建议

应根据项目规律和运动员自身特点科学安排训练。应加强医务监督,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监测,并逐步完善运动员医疗档案,探索损伤特点和规律,逐步实现运动员全面监测和长期监测。腰、膝、踝等部位是运动损伤防治的重点,训练中应加强核心区(腰、膝、踝)和薄弱部位肌肉力量与功能训练,增强关节稳定性。

[1]冯华,张辉,郭铁能,等.膝关节前十字韧带切断对内侧半月板后角应力的关系[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7):476-478.

[2]国际体操联合会.蹦床评分规则[S].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09—2012.

[3]李思民.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515-1525.

[4]刘兴.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网上非技术性位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2):38-41.

[5]鹿红宁.我国蹦床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鹿红宁.新奥运周期蹦床项目发展趋势研究[J].运动,2011(23):27,41-42.

[7]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8]王延丽,赵艳成,姜宝华,等.蹦床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与网上跳跃高度之间的联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97-199.

[9]颜慧,周明先.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26(4):102-104.

[10]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膝关节问卷关节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才是关键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