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律课程体验式教学研究

2014-12-03 19:36江雯斐
江西社会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体验式道德法律

■江雯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道德与法律课程)作为高校“两课”的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是教育大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进而生成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竖立坚定的信心与信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正确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由于受社会、学校、教师、学生、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实中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实施效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与预想的效果,课堂成了学生逃课、睡觉、玩手机、聊天的主战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使得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就像教育学家林格在《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当代教育者最大的困境在于“摁着牛头吃草”。[1]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在分析探讨的基础上,认为要改变这一现象,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体验式教学,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需,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能通过亲身参与来领悟书本知识。

一、体验式教学概述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用亲身经历的体验去感知、感悟、理解、验证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行体验式教学的前提是体验与体验式学习。

学习有两种途径:亲身体验与理论学习,也就是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所谓“实践出真知”与体验式学习在本质上一致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体验”的词条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通俗地说,体验者经历实践、观察、思考、反思再到实践的不断深入的过程,这些实践和体验使体验者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特有看法,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是植根于人的内心思维,着眼于自我、自然、社会有机统一的人的“超越经验”,是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会与验证,是对事物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活动。[2]

体验式教学理论源自于体验式学习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基础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观、情知教学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这一理论是由大卫·库伯(David Kolb) 在《体验式学习》一书中系统提出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在做中学”、“生活即是教育”,并汲取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勒温的体验式学习理论。库伯认为体验式学习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是指一个人通过体验而建构知识、获得技能和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进行过程是由具体的体验,到观察和反思,然后形成抽象概念,最后在新情境中检验新概念的含义。[3](P8 -16)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参与实践,自主学习,强调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实现对所学内容的认同并转化为自身知识。体验式学习揭示了所有通过反思和概念化的体验如何实践,并进一步体验的“学习循环模式”。[4]

体验式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借鉴体验式学习的优势应运而生的,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或者对过去经验进行再参与,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所学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对学习对象本质的或内蕴的一种直觉的、明澈的透视,使心智得到改善的一种教学方式。体验作为一种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体验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价值心理学或存在心理学。杜威主张把真实的学校生活作为研究对象,反对传统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而主张教学应以学生、活动、经验为中心。体验式教学正如美国库克大学黄天中博士所言:“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会理解。”[5]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体验式教学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按照“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这一认识规律,把这一哲学原理具体运用于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让学习变成亲身参与的认知过程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这个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体验式教学注重循环渐进,达到知行合一。通过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实践,通过模拟现实场景等多种方式,获得第一手材料,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以此作为思维活动的基础,去进一步认知抽象的概念。因此学生将在生活中头脑里早已有的概念运用于活动中并亲身感受其意义,用亲身去体验的方法,把抽象概念转化成体验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具体概念。

其次,体验式教学强调实践性,先行后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符合认知规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旨在说明实践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用心去感悟,在这一过程中调动了全部感官系统和思维机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到的知识自然比被动灌输间接知识来得更深刻。

再次,体验式教学发挥学生的各自优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成为体验活动的主体,在体验活动中处于主动参与、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不断进取状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各自的特长,互相配合,满足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又实现了自我成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感受生活、去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深化主体的认知需求,逐步掌握学习的能力,变传统的“学会”为现代的“会学”。

最后,体验式教学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体验活动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在体验活动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个人的优势,赏识、倾听、赞美学生,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协作者、引领人;与学生一起分享喜悦,分析失败的原因,和学生共同成长;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温暖,从而对课程充满激情地学习。

二、道德与法律课程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相关研究表明:“看到的信息,我们能记住其中的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住它的15%;所体验过的事情,我们能学到80%。”[6]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较而言,在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充分开展体验式教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远离枯燥、乏味、无趣的课堂说教,而且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其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道德与法律课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强调“在演练中学习”,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生动活泼的场景中。经过学生的亲力亲为,他们就能够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思考、自我体会最终达到自我教育与自我升华,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获得知识感悟,而且还能内化为一种习惯,从而终身受益。体验式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由学生自己通过体验、思考、讨论到总结,教师只占用小部分时间进行指导和启发,符合“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让学生在体验式实践活动中自觉地感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在道德与法律课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如果学生没有积极性,不愿参与课堂教学,那么不管教师的教学内容万分精彩,教学手段何等先进,教学技能如何娴熟,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道德与法律课程基本上采取合班上课,学生人数过多,参与的机会很少,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自然枯燥沉闷。而体验式教学通过相关场景的设置,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对学生可以分组再集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展现自我,这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内需,积极主动地思考相关知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最后,在道德与法律课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体验式教学方法,能较好利用教育资源的多样性,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教育资源丰富多样,获取方式简单快捷,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查找教育资源,甚至可以拟定主旨,让学生自行搜集教学资料,讨论并选取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创设一些有益于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情境,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教师利用学生参与体验过程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商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讨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样就会让学生在自身的经历中,由以往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一套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变“学会”为“会学”。我们的教学也不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因为“体验使学习进入了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7]。

三、道德与法律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方式

在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各章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设计和展开各种不同形式的体验式教学方案,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施效果。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教的经验,总结出道德与法律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创设场景,思考辩论体验

创设场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辩论,这就会形成一道强大的磁场,迅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而且把许多陌生的知识点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根植进学生的大脑。

如“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来一堂别出心裁、情趣盎然、引人入胜的讨论课。实践中,笔者采用老话新谈的方式,就一个古老的话题“危难之时,先救母亲还是女友?”展开思考与讨论。教室里的气氛异常的活跃,学生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不一样的理由。许多回答均极具想象力,对老师也很有启发。最后由教师总结,为什么出这样的思考题,答案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先救母亲?从道德层面与法律层面和法律层面去说明理由,并指出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同学们一个个若有所思时,教师再抛出一个问题来加强刚才的知识点:“如果上述假设中,是母亲与妻子,答案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候,同学们又是一片哗然,经过一备争论与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与理由,最后经教师点拨、提示与总结,基本上有关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与区别都通过这道讨论题轻松解决,而不需要条条框框,照本宣科地念资料。辩论体验教学中,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下课铃声响起还意犹未尽。

(二)经典回放,情境再现体验

在讲授“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这一内容时,根据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理论,教师最好不要讲一大堆的道理与理论来要求同学们应该爱国,而可以让同学们自己说出要不要爱国?为什么要爱国?新时期应该怎么样来爱国?让同学们列举一些看过的自认为深受影响的影片或资料。然后从中选取一些经典的纪录片或影片,如《圆明园》、《东京审判》等,让同学们在情境再现中去体验近代中国经受了怎样的侵略与磨难,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屈辱史。通过观看这些经典之作,情境再现,让同学们的思绪回到当年的场景,自然而然就唤起了同学们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在批改同学们写的观后感时,笔者能感受到学生那种由爱国所激发出来的责任感,以及学好知识及本领的决心。同学们大多以学习作为当前的奋斗目标,有目标就会有行动,就这样,抽象的口号式的爱国就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

(三)追寻典范,感悟人生体验

关于“理想、信念与人生价值”的内容,教师可以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设计自己的课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在这部分内容开讲之前就布置一道作业: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回想自己心目中坚定理想信念的典型人物都有些谁,并说明原因,下次课请同学推选代表讲课。课堂上就可以先请学生代表具体讲述他们选取的故事以及个人的感受,然后由教师补充相关内容并做出恰如其分的点评。告诉同学们应如何去学习典范,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四)典型案例,身临其境体验

关于“道德修养,社会公德,法律意识”的内容,可以从“道德观察”、“今日说法”或“庭审现场”等电视节目中选取并下载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视频资料,如“最美中国人”、“冲动的代价”、“牛吹大了也犯法”等。这些资料均取材于真实的案例,可信度高,通过案例的课后观看能够从中初步掌握相关知识点。

另外还可以通过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如:浙江某高校建立的“道德银行”、“中国留学生在德国逃票之后”等,让学生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也可以让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我是当事人,或是当事人的亲人或家人,我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以后我走上社会又应该如何做人。通过这些具有代入感的教学讨论,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但丁的名言:“人不能像走兽一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8]

(五)模拟演练,亲身感受体验

除了以上几种体验法之外,基于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采取更具有亲历性的体验法:模拟演练,让同学们在不同的活动中模拟不同场景,扮演不同角色,处理各种问题。比如:现场模拟“见义勇为”或“见死不救”场景;现场模拟“医患纠纷”发生现场;场场模拟“就业招聘”现场;现场模拟“交通违章”处理现场或者模拟“庭审现场”等,让同学们通过担任不同的角色,表演或亲身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思维或行为模式的不同,从而提高自我认识,通过情感体验学会换位思考,掌握在现实中解决问题的程序与方法,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体验法把纸面上的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演练,不但表演者有了内心深刻的体验,旁观的同学也会自我反思,收获不小。

总之,要提高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效果,既非一日之功,也非一劳永逸之事,不可能依靠体验式教学就能达成。体验式教学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因为教育的对象永远在变化、在发展、在进步,所以提高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效果注定是需要社会各界不断研究与努力,与时俱进的一项事业。

[1]卢兴治.寻找真正有用的教育[J].广西教育,2013,(26).

[2]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3](美)乔伊斯·奥斯兰,大卫·库伯.库伯&奥斯兰组织行为学[M].王永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刘冰.情景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

[5]张渭绒.体验式教学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J].新西部,2009,(8).

[6]邢伟,方晓波.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

[7]崔红丽.充分开展体验式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8]阮晓莺.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探究与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

猜你喜欢
体验式道德法律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文明养成需要法律护航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浅析水墨画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体验式教学理念下高中排球教学的实践探讨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