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浩
学术交流
存货核算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胡 浩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许多企业在存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能力、资产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从长远来看,也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公司的健康发展。本文仅就存货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一)存货核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
期末存货价值的多计,必然会使销售成本偏低,夸大本期利润,夸大企业的流动资产,进而夸大企业的总资产,从而也使下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存货价值多计,使该期的销售成本偏高,少报该期利润。相反,少计期末存货价值又会导致该期的销售成本偏高,同时,相应地减少本期的利润和资产价值,夸大下期的利润和虚报下期的流动资产,这些都必然会歪曲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二)存货核算管理的不规范,影响内控制度的落实,降低企业工作效率。
一些企业由于机构设置不规范,批准采购与验收材料的权限经常由仓库主管一人所拥有,同时该部门负责对所采购的原材料与产成品的保管,这就缺乏权限的相互制约,容易使内部人员,特别是仓库主管利用存货获取个人利益,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存货管理缺乏整体规划,造成采购成本高,影响企业整体利润。
许多企业长期跟几个供应商合作,缺乏选择性。长期与某个供应商合作,从近期来看,不必经常调动人员做市场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企业的人力成本;然而从长远的角度看,不关注市场的动态,也失去了在供应商之间进行比较,选择高质量、低价格的供应商的机会。
(一)存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一是未制定存货管理制度,或者虽然有这方面的规定,但仅仅流于形式,而未予认真执行;二是内部控制薄弱,很多企业或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或虽有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二)存货管理未能实现电算化。
除少数大公司外,大部分企业尚未实现电算化管理,这样极易产生以下不利情况:一是影响存货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会造成报表数据与实际库存数不符,产生大量潜在损失,致使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二是在对账不及时的情况下,如发生偷盗等情况,不易及时发现,不利于加强内部管理,人员不足或未具备一定素质的情况,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存货核算的质量。
(三)存货的核算计量方面不够准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06〕3号)的规定,存货在会计期末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实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企业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但是大多数企业,并未做到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来准确体现存货的期末价值。
(四)通过跌价损失准备操纵利润。
减值资产一直是比较敏感的领域,因为减值冲回也作为操纵利润的常用手段被广泛利用,原《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盈利上升,多计提跌价准备;盈利下滑,再将跌价准备冲回”,而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存货跌价准备做了重大调整,堵住了有些企业通过计提来调节利润的漏洞,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
(五)未能充分利用第三方的物流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强,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均有很大变化,传统的存货管理方法对企业的自身的物资资源和第三方物流明显利用不足。一些企业未能充分分析现代物流管理的优势,固守在自己管理的模式,其弊端十分明显。
(六)存货核算缺乏长远规划。
在供应商管理中,对供应商提供的货物进行存货核算,并对存货核算进行长远的规划,和历史数据积累,可对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供应商有效评估。在节约企业用于市场调查的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市场动态信息,通过系统的存货核算体系,在对历史数据和市场信息的分析上,选择供货质量高,价格合理的供应商。
(七)白条抵库现象严重。
现行的会计法明确禁止了货物与发票不同步现象的发生,因为这种发票迟于货物的确认做法,将直接导致白条抵库的发生。白条抵库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外流,危害资产的安全性及完整性。如在年终时,企业为了使销售收入的指标考核达标,或者兼顾客户的回款时限,而推迟开具销售发票,免于影响了回款率的考核指标。
(八)核算的货物成本与实际成本不符。
企业对存货的进行核算时,一些问题容易被忽视。具体的核算规则没有正确的执行,如采购货物没有计入采购成本,或者一些货物本应该分摊后计入材料的采购成本,而在货物的核算和管理过程中只核算购买价格,将物流费用等其他费用计入管理费用明细下。这种不合理的核算方式直接造成了货物的核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不符。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存货归口分析管理责任制,制定指标部门应参照历史数据,结合本期实际情况,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存货核算和管理控制制度,并将这一制度严格的执行下去,及时提供准确的存货信息,为企业正常的运营和正确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企业要对企业流程中每个环节,对企业的采购、库存及生存和销售环节的信息流做梳理,使数据流能够顺畅、准确、及时的流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领料制度和存货核算制度的建立健全,明确材料的用途和流向,对于企业的存货核算和管理来说十分重要。
(二)完善内部控制,确保其行之有效。
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首先,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管理。
2.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外购存货应符合内部采购与付款的有关规定;抵顶债务及其他原因入库的存货应有有关部门、人员的审批,其价值与质量状况应符合双方协议;严格验收制度,重要是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设置存货明细,加强对代管、代销、暂存与委托加工存货的管理。
3.仓储与保管控制。首先,根据销售计划、生产采购资金筹措等制定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库存存量的结构和数量;其次,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再次,建立库存存货分类管理制度,对企业全部存货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订购难度等为标准,划分出ABC类,分别管理;第四,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盗和防霉变措施;最后,建立清查盘点制度。
4.领用发出与处置控制。建立领用审批制度;销售应符合内部的有关规定;处置时应明确范围、标准、审批权限和责任;存货取得、验收、保管、领用发出、处置各环节凭证资料需妥善保管。
5.监督与检查定期检查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定期检查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运用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计价,提高存货计价准确水平。
这里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存货计价方法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用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以及销售所必需的估计费用相关税金的余额。在确定可变现净值时要分清持有存货的目的,应分别不同情况确认可变现净值。预计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当月取得的最可靠的证据为基础预计,同时,在预计可变现净值时,还应考虑持有存货的其他因素。
(四)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存货管理系统。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对存货的核算应及时、准确和完整。
(五)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存货。
首先,应科学制定订货规划,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再订货点,及时补货,避免缺货;其次,要确定存货资金的占用额。
(六)合理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是指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的所有资源,如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运输资源等。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成本。
利用第三方物流,可以采取的服务形式有:货物运输的外包、仓储外包、物流系统设计等物流管理活动的外包。利用第三方物流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内外资源的利用上,应先整合内部资源,同时还应考虑安排就业和分流富余人员等非经济因素;二是应注意物流管理人才的引进和中介机构的作用;三是加强存货管理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考虑存货的仓储成本和配送成本,还应改善企业业务流程的设计和企业分支机构及经营网点的设置。
(七)提高存货核算及管理人员素质。
库存管理部门做为企业监督不够严格的部门,且极易发生企业内部人员私下兜售产品,以低廉的价格不正当的参与市场竞争,不但损毁企业的利益,而且搅乱了市场秩序,企业应加强对企业存货核算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及培养。并形成权责利相互制约的体制,确保各部门间相互监督。同时,加强仓库的管理,对于仓库的发货、入货账目,要配备有专职人员对账,若发现有账实不符或不清晰的账目,需及时调查更正,从源头上防止仓库管理人员违规的做法。
(八)进行定期的监盘或者抽盘。
要对企业截至实施存货核算和管理制度之时的存货进行彻底的盘查,比对账面存货及实际库存的差异,更新账面数据。此外,还应该对历年来企业的存货盘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及杜绝途径。还要对现有的存货分类管理,按价值及使用频率等等不同的分类标准,规划进行监盘或者抽盘的重点,做到兼顾全局,重点盘查。在盘点之前,企业需制定出全面而细致的计划,调动人力及物资,全力支持监盘或者抽盘的顺利进行,将监盘或者抽盘做到实处,而不仅仅是做表面功夫。在监盘的过程中,要核定存货的数量,还要检查存货的包装、质量及有效期等相关信息,并详细记录,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对存货的监盘或者抽盘比例,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企业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等。
总之,通过加强企业存货管理,达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标,有效地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正常进行,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