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理论框架与逻辑解构

2014-12-03 16:30朱俊汪玉奇
江西社会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道路中华民族民族

■朱俊 汪玉奇

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习近平庄严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极富新意地把这个梦想概括为中国梦。在他的多次讲话中,从理论框架与逻辑解构两个方面,完整阐述这一梦想,使中国梦上升到理论形态,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在神州大地上激荡,指引着13亿中国人民前进的方向。

一、根本路径与基本要求

中国梦诞生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屈辱最黑暗的岁月。民族复兴这一特别使命、特别追求,产生于中华民族特别的历史经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曾一次次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但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落后了,挨打了,一部近代史浸透了丧权辱国的血泪。在奇天大耻中,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掀起救亡图存一浪高过一浪的洪涛巨波。在这一历程中,中华民族孕育并形成了以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梦。辛亥革命喊出的“振兴中华”的口号,是中国梦第一次完整而又公开的表达。

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艰辛地探索实现中国梦的道路。既有山穷水复的困惑,更有柳暗花明的醒悟;既有扼腕长叹的遗憾,更有凯歌行进的历程。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一论述,是对百年探索的高度概括与科学总结,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把这一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问题关系党的命脉,关乎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实现中国梦,究竟应当走什么路?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终于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只有走这条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这条道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这条道路上中华民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这条道路上中国人民看到了无比美好的发展前景。党的十八大果断否定了走另外两条路的选择:一条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一条是改旗易帜的邪路。封闭僵化的老路是计划经济之路,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之路。在这条路上,苏联亡党亡国了,东欧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失败了。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绝路,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国家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改旗易帜的邪路,有两种主张,一是主张改掉共产党领导的旗帜,走西方社会民主主义道路;另一是主张改掉改革开放的旗帜,倒退到封闭僵化的老路上去。这条邪路,不管是哪一种主张,都不能把中华民族引向伟大复兴。对老路、邪路的否定,饱含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惨痛的教训,饱含着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科学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唯一正确的选择。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习近平将中国精神集中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无比艰巨的宏伟事业。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国家面貌已经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化,但我国仍然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任重道远,需要全民族为之奋斗。只有深深地热爱我们祖国、牵挂我们民族命运的人,才能自觉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同样,在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整个国际社会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现成的答案可寻,我们必须以强烈的改革创新精神,在实践中探求发展新路径,破解发展新问题,把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所以,没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们就不可能紧密团结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没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就没有办法扫平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铺平走向美好前景的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最重要、最基本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13亿中国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实干兴邦,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自己的幸福。曾几何时,世界的大国崛起几乎都伴随着对外掠夺侵占的历史。而今天中国实现大国复兴,是一个特例。我们主张和平发展,自然必须摒弃侵略,拒绝掠夺。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依赖于全国各民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多样化,再加之社会利益结构正在深刻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多发高发。按照国际经验的提示,其间有众多的“中等收入陷阱”需要跨越。在此背景下,强调凝聚力量有着特别的针对性。我们必须把每个人的力量凝聚起来,把每个阶层的力量凝聚起来,汇聚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进而把复兴的梦想转变为辉煌的现实。

习近平用“道路、精神、力量”讲清楚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径,又用“必须”讲清楚了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作为中国梦的一个重要论述,内涵十分丰富而又深刻。

二、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指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习近平在这里,使用了4个时间概念:30多年、60多年、170多年和5000多年,使我们强烈感受到这条道路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实践、植根于中国历史、植根于中国人心的强大生命力。

首先,这条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历史时期。30多年来,我们果断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决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勇敢地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迷信与理解,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概括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在这一进程中,国家面貌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化,形成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人自豪而又亲切地把这条路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这条路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60多年中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60多年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到江泽民,再到胡锦涛,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他以极大的理论勇气与实践勇气,质疑苏联经验,并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任务。习近平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一个重要连接点就是接力探索的关系。毛泽东渴望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虽然他的探索,特别晚年时期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走进了误区,但这些探索仍取得了很多十分宝贵的果实,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与物质基础。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启动并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一系列重大的突破,第一次比较系统、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满怀敬意,用邓小平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接力探索中,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力探索,又成功创造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业绩。在60多年波澜壮阔的接力探索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运而生,越走越宽。

再次,这条路是在对近代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现在的170多年,中华民族经历了丧权辱国的奇天大耻,经历了无数仁人志士对中国救亡图存道路的艰辛探索,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为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展开的英勇抗争。风雨历程,直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此前后,中国诞生了340多个政党,唯有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在每一个历史关口,始终站在民族的前列,引领时代的方向,为中国人民所信任、拥戴。中华民族追梦的过程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断接近梦想的目标。在这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经过深刻的历史总结,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

最后,这条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传承中走出来的。这一全新提法内涵极为丰富,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不仅仅表现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上,而且在文明形态上,要继承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创造的所有文明精华,形成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与民族特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之光,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四个“走出来”,从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两个方面,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弥足珍贵,让我们坚持这条道路更加坚定、更加充满信心。

三、逻辑解构与条件设置

如果说中国梦有着特别的内涵,那么,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必然有着特别的逻辑。从抽象到具体,是逻辑解构的科学方法。尽管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是那么丰富多彩、波澜壮阔,但其逻辑的表述却可以精炼而又朴素。习近平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创造出来。”这是对当代中国的热情歌颂,更是对民族复兴基本条件的深刻阐释。“有理想、有机会、有奋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条件,“三个有”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而又深刻。

一是有梦想。这是指整个民族要有共同的理想。当今世界,有无数事实证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直接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国有13亿人口,整个民族要追求同一个梦想,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不管是工人阶级还是农民、知识分子,不管是生活在大陆的中国人还是广布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要满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了共同的梦想,才能有一致的追求、一致的行动,才能产生不可战胜的力量。有梦想,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条件。

二是有机会。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很难做到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几乎无所不在的计划管制,限制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限制了人们变换社会身份的可能性。在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的解放与人的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亿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古老的土地,自由走向城市、走向非农产业就业的时候;当千百万青年大学生摆脱编制户籍指标的束缚,在劳动力市场自由选择职业的时候;当宪法对公私财产实行平等保护,支持全民创业的时候,我们深深感受到时代的伟大进步。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就是对这一进步的真实写照。当然,我们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尽善尽美,尚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的体制机制毕竟在改革开放中有了很大的改变和进步。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已经开始成为普遍的事实。越来越多的梦想成真,使人们不断激发起做梦追梦圆梦的积极性,整个民族充满创造的活力。有机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条件。

三是有奋斗。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中,饱含着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这种交织着集体与个体意志的梦想,一方面需要每个个体的辛勤劳动,另一方面更需要全民族把13亿人的智慧与力量汇集起来,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有奋斗,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这是一个迸发着不可战胜的力量的逻辑体系。有梦想讲的是集体共识,有机会讲的是体制保证,有奋斗讲的是知行合一。从这样的逻辑出发,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必然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以爱国统一战线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在民族复兴问题上达成最大共识与全民意志的过程;必然是深化改革,扫平一切有碍民族复兴的体制机制障碍,赢取改革红利的过程;必然是愚公移山,辛勤劳动,为民族复兴发展生产力,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一个深刻认识并积极实践这一逻辑体系的民族,必然能够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创造出来,必然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中国梦就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新实践中诞生的新命题。环顾当今世界,美国梦、欧洲梦、太平洋之梦,林林总总,代表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与利益关系。在中国梦这一命题提出的同时,也提出了研究阐发中国梦的理论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场大国角力。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必须”、“四个时间”、“三个有”,揭示了中国梦与中国道路的内在关系,阐明了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条件与这些条件之间的逻辑联系,大大丰富了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使这一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具有更加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国际影响力。

[1]汪玉奇.中国梦:昨天·今天·明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程美东.建构“中国梦”的理论体系[N].光明日报,2013-04-23.

猜你喜欢
道路中华民族民族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MINORITY REPORT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