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英译: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4-12-02 01:49:18
关键词:金庸英译译者

郑 穹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一、引 言

从1955 年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问世,到1972 年封笔,金庸共创作了15 部武侠小说,用对联可概括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越女剑》未列入其中)。金庸武侠小说书籍一版再版畅销不衰,金庸武侠小说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搬上银幕,《天龙八部》和《雪山飞狐》入选教材。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但看似繁华的“金庸现象”并不能掩盖金庸武侠小说的尴尬地位。金庸武侠小说面临两个问题:第一,金庸武侠小说的英译不足。第二,金庸武侠小说英译研究不足。金庸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文学译介情况时自然不能回避金庸武侠小说。多年来我国图书进口和输出贸易逆差达到10:1,1900 年到2010 年110 年间中国翻译西方书籍近10 万种,而西方翻译中国书籍种类还不到1 500种。[1]10如此悬殊的译入译出比例说明,中国文化距离走向世界还有很大的差距。金庸武侠小说英译的不足是中国文学译入译出失衡的一个缩影。民族作品只有通过译介才能成为世界文学,[2]297英译对文学作品的全球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178在中国为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而奋斗的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重要的国策,翻译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金庸武侠小说英译的地位

金庸小说蕴含着儒道佛等诸子百家思想和各种传统中国文学艺术,[4-6]210,139,183其英译有利于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但实际情况却是,金庸武侠小说的英译本极少。金庸武侠小说在亚洲有多个语种的译版,如在韩国和日本,金庸的15 部武侠小说已全部出版。但在欧美,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翻译成的语种少,而且只有少数几部被翻译。以英译为例,目前仅有《雪山飞狐》、《鹿鼎记》、《书剑恩仇录》这三部金庸武侠小说全译本。《雪山飞狐》由香港华人莫锦屏 (Olivia Mok)英译,书名为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该译本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分别于1993 年、1996 年出版。《鹿鼎记》由英国汉学家闵福德(John Minford)英译,书名为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该译本共三册,由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分别于1997 年、1999年、2002 年出版。《书剑恩仇录》由英国汉学家恩沙(Graham Earnshaw)英译,书名为The Book and the Sword。该译本由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于2004 年出版。当中国读者陶醉于金庸武侠小说时,西方读者中有幸欣赏金庸武侠小说的人却寥寥无几。金庸武侠小说流通范围主要局限于亚洲和华语圈,还远谈不上走向世界。武侠小说在中国广泛流行,但在西方却很少引起关注。金庸武侠小说在华语读者和英语读者中迥异的地位,部分原因可归结为英文译本过少。

三、金庸武侠小说英译的研究概况

截止到2014 年3 月17 日,中国知网中共有44篇金庸武侠小说英译研究的论文,其中硕博学位论文19 篇(博士论文1 篇),期刊论文25 篇。对相关文献按年度进行整理。(见表1、表2)

表1 学位论文

表2 期刊论文

从表1 可以看出,金庸武侠小说英译论文数量平均每年不超过3 篇,2006 年出现了首篇相关研究的学位论文,2008 年、2009 年连续两年相关研究的论文数量均为零。由此可见,金庸武侠小说英译研究的学位论文奇缺。由表2 可以看出,金庸武侠小说英译论文数量平均每年不到4 篇,2006 年有了首篇相关研究的期刊论文,2008 年、2009 年连续两年都没有相关研究的论文。不难看出,金庸武侠小说英译研究期刊论文数量偏少。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金庸武侠小说英译研究严重不足。每年一般只有几篇相关研究的论文,有的年份甚至一篇都没有。

四、金庸武侠小说英译不足的原因

1.文化特色词。一是侠的英译。莫锦屏将“侠”译成knight-errant 和paragon of all chivalric deeds。将游侠译成knight-errant 或paragon of all chivalric deeds 基本传递了其思想信念,但无法表明其身份。笔者建议,可将“(游)侠”英译为paragon of gallantry and morality 或mandarin knight-errant。莫锦屏将“侠义”译为Chivalric Code and Righteousness。Chivalric Code and Righteousness 和侠义的涵义较为贴近。但这样的翻译仍不能完全传递侠义的文化底蕴,它仍在描述西方骑士。笔者认为,可将“侠义”英译为gallantry and righteousness。

二是江湖的英译。莫锦屏将江湖翻译成outlawry 或Martial Brotherhood,闵福德和恩沙则都翻译成River and Lake。恰德(Chard)认为,将“江湖”译为“outlawry”不太恰当,因为并非所有江湖人士都是outlaw。笔者也认同这个观点。江湖人既包括行侠仗义的侠客(侠客既可能是outlaw 也可能不是),也有遵德守法的百姓,还有为非作歹的恶人。Martial Brotherhood 也不准确,江湖绝非兄弟情义这么简单,还有刀光剑影、侠骨柔肠、爱恨情仇等复杂的生活。闵福德和恩沙都将江湖翻译成River and Lake。笔者认为,这种翻译尚可接受。与其翻译成容易产生误解的词语,不如直译,以传递中国文化气息。

三是武功的英译。莫锦屏、闵福德、恩沙将《雪山飞狐》、《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41%的武功翻译出来,归化使用率共为28%。[8]53武功是武侠小说的核心概念,三位译者归化使用率仅为28%,说明他们意识到武功对传递武侠文化的重要意义。但他们将大部分武功省略不译却是个遗憾。在已翻译的武功中,其质量也有待商榷。恰德(Chard)对莫锦屏将“气功”、“内功”分别翻译成“levitation”、“endomarts”提出质疑。笔者认为,可将“气功”、“内功”英译为qigong (deep breathing kungfu)和neigong (kungfu with internal organs employed)。

除武功、侠义、江湖的翻译,人名(任我行、东方不败)、兵器(仙都戒杀刀、追命毒龙锥)、教派(如五岳剑派、日月神教)等也是翻译难点,篇幅所限,在此不予讨论。

2.文化交流。翻译文学通常在文学多元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英语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同当代英美文化中翻译的边缘地位形成对比。[10]88金庸武侠小说在被翻译后就成为衍生文学,而非原创文学。英译的金庸武侠小说和英语文学中的其他英译文学、原创文学一起,共同构成了英语文学多元系统。在这个多元系统中,不同的文学类型占据着不同的地位。有的文学处于中心地位,有的文学处于边缘地位。但一般来说,英译文学在英语文学多元系统中处于边缘位置,而原创文学处于中心地位。英译中国文学通常在英美文学多元系统内处于边缘地带。英语的世界语(lingua franca)地位使得包括英译中国文学在内的翻译文学在英美文学中更加边缘化,这就是金庸武侠小说英译不足的原因之一。

翻译不是平等交流,它带有种族中心主义,根据国内的理解和利益对外国文本进行同化吸收。翻译是最常见的一种改写,译者会改编操纵原文以顺应他们时代的主流意识和诗学形态。中国小说通常以故事情节推动叙述,而西方小说则常以人物心理刻画推动叙述。中国小说在开头总是用大量篇幅交代故事背景,但西方小说往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中国文学强调文以载道,但西方文学更注重人性的探索。由于中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中国文学作品或多或少会传递出与西方社会不尽相同的价值观。在英译中国文学时,译者在译前要对原作进行挑选,在翻译过程中又会对原文进行删改重写。对中国文学的操纵可以使英译的中国文学符合英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契合英语世界文学创作理念和文学技巧。翻译就是译者对原文进行改写以使译文符合译入语文化。英语读者在阅读中国文学时会带有自己的狭隘西方观念,这就迫使中国文学英译者对中国文学进行改写以弥合中西文学的差异。英美文化在全球的强势地位决定了外来异质文化(特别是东方文化)很难融入主流文化之中,这是金庸武侠小说英译不足的又一原因。

“当译文读起来流畅、不像是译作而是‘原作’时,它就会被接受”。即使中国文学作品英译质量提上去了,作品仍可能待在图书馆或书店角落鲜有人问津。中国文学是用汉藏语系中的汉语创作的,代表着东方文化。英美文学是用印欧语系中的英语创作的,代表着西方文化。译者的双语功底再深厚,翻译技巧再高,也很难在翻译过程中完全消除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所带来的异质成分。相关统计表明,翻译文学和原创文学在文体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汉译英这种涉及跨越语言文化鸿沟的翻译文学中无疑将更加明显。这些异质成分势必会影响汉译英文学的流畅度,制约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的接受,这是金庸武侠小说英译不足的另一因素。

[1]胡安江.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J].中国翻译,2010(6):11~15.

[2]Wang,Ning.“Weltliteratur”:From a Utopian Imagination to Diversified Forms of World Literatures[J].Neohelicon,2011,38(2):295~306.

[3]Bielsa,Esperan a.Transl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 of Literature: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ception of Roberto Bola?o’s Work in Spanish and English[J].The Translator,2013,19(2):157~181.

[4]严家炎.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在查良镛获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仪式上的贺辞[A].金庸小说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08~213.

[5]冯其庸.读金庸的小说[A].三毛,冯其庸等.诸子百家看金庸I[C].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135~145.

[6]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83.

猜你喜欢
金庸英译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社会科学家(2020年8期)2020-02-21 08:28:30
要目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华人时刊(2018年17期)2018-11-19 00:41:21
谁是金庸小说第一情圣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2
金庸的财富江湖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14
漫画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