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
最近听了一节《伊索寓言》读书交流指导课,执教者立足整体,关注体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批判的阅读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片段一】
师:请大家读一读《乌龟和老鹰》这则故事,想一想:如果我们把这则寓言改为童话,你觉得哪些地方可以写具体?
生:可以写鹰在空中是怎样自由飞行的,这样就可以让乌龟产生羡慕心理。
生:可以将乌龟和鹰的对话写具体。
师:怎样具体呢?你找个同学,两个人试着进行对话。
生1:“鹰大王,你飞行本领真高,可不可以教教我?”乌龟抬起头,一脸羡慕地问。
生2:“不行,你没有翅膀飞不起来的,这样会很危险。”
生1:“没事的,我不怕。而且我有硬硬的壳,摔不死的。”
……
师:听了乌龟和鹰的对话,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了。童话生动的情节是吸引我们的重要原因。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写具体呢?
生:可以写乌龟被带到空中后是怎么高兴,怎么得意的。
生:可以写乌龟被摔死后,老鹰是怎么意味深长感慨的。
……
师:大家进一步思考,这则寓言故事为什么没有将这些细节写出来呢,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都很简短,而且情节也简单,它不注重故事的情节。
生:我发现,《伊索寓言》侧重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故事只不过是个载体。
生:我发现,如果将一些细节写得特别详细,可能会冲淡那些耐人寻味的道理。
……
师:大家真了不起,你们找到了《伊索寓言》最重要的特征: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寓意深刻,课后再慢慢去细细品味,相信你们会有更多收获。
【片段二】
师:在《伊索寓言》的故事里,你印象深刻的主人公是谁?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狐狸,因为它狡猾,总喜欢捉弄别人。
生:我喜欢小羊,因为它善良。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老虎,因为它勇猛,面对危险总不畏惧。
师:这是这些主人公留给大家的印象,这些印象到底准确不准确呢?我们来看《狐狸和乌鸦》《狐狸和狮子》两则故事。大家边读边想:故事中的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读故事,几分钟后交流。)
生:我觉得《狐狸和乌鸦》中的狐狸特别狡猾,它骗取了乌鸦口中的肉。
生:《狐狸和乌鸦》中的狐狸我觉得它奸诈,它总想坏主意干坏事。
生:我觉得《狐狸和狮子》中的狐狸很勇敢,它一步一步去接近狮子,认识了狮子。
生:《狐狸和狮子》中的狐狸我觉得它敢于尝试,面对困难,它没有退缩,而是不断尝试,最后消除了内心的恐惧。
……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对《伊索寓言》的主人公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我知道了,狐狸在不同的故事里也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特征。
生:我明白了,在不同的故事里,主人公代表不同的人。
生:我知道了,在读《伊索寓言》时,我们要根据故事去理解人物,而不应该用固定的眼光去看主人公。
师:是的,读《伊索寓言》要学会品析形象,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主人公。在不同的故事中,动物代表了不同的人。
【片段三】
师:请大家读一读《披着狮皮的驴》,说说寓意。
生:我觉得这则寓言是想告诉我们,无论你怎么伪装,最终会原形毕露。
生:我觉得这则寓言是想告诉我们,人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生:我觉得这则寓言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缺点是掩盖不了的。
生:我觉得面对变幻莫测的社会,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学会去识别那些假、恶、丑的现象。
……
师:原来书上的寓意是什么呢?谁来读一读?
生:这个故事是说,有些浅薄庸俗的人,外表神气十足,只要一开口,就原形毕露了。
师:你们看,一则寓言我们读出了不同的寓意。《伊索寓言》的魅力在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可以读出不同的寓意。希望大家在读《伊索寓言》时要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自己的理解。只有这样去读,我们才会读出智慧,使自己更加睿智。
【评析】
这节《伊索寓言》读书交流指导课,执教者从寓言的体裁入手,通过发现特点、探究问题、总结提炼等途径,让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在阅读中指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批判阅读。这种阅读指导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无疑是有效的。教者匠心独运的三次“对比”真令人拍案叫绝。
首先,在对比中理解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伊索寓言》篇幅简短,语言精练,寓意更是耐人寻味。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和理解这一点,是教学中比较难以突破的关键点。教者将《乌龟和老鹰》这则寓言改为童话作为突破口进行创新性教学,这一环节看起来似乎“跑题”,但细细推敲,却让人觉得是那么巧妙。巧在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是建立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之上,这样引发了学生自身的认同感;妙在对比中学生的主动思维被激活,探索真理的欲望更加
强烈。
在学生充分表达之后,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伊索寓言》不注重这些细节描写呢?教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那些有价值的问题,并激发其寻找问题的欲望。从学生的回答来看,用童话与寓言进行对比,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对比中掌握了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在对比中客观评价主人公。《伊索寓言》中一些经典的故事入选了语文教材,如《狼和小羊》《龟兔赛跑》《农夫和蛇》等,由于受阅读印象的限制,很多学生对故事的主人公存在着以偏概全的倾向。比如大家对狼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狡猾、贪婪等层面。实际上,在《伊索寓言》中,主人公的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故事中动物代表着不同的人。
为此,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人物,而不是凭主观印象去做出片面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案例中,教者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对比两则故事中狼的形象。在对比中,学生认识到了在不同的故事中,狼的形象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用传统的眼光去看待变化中的事物。这样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懂得了如何去评价《伊索寓言》中的主人公,如何结合故事和生活实际去找到故事中主人公所代表的现实中的人。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对比中,学生学到的是反思性和批判性的阅读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阅读水平的提高是至关重
要的。
最后,在对比中多元解读寓意。《伊索寓言》的魅力在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可以读出不同的意义。《伊索寓言》的创作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因此,我们今天来读它是需要结合当今的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来理解的。案例中,教者让学生阅读《披着狮皮的驴》后说寓意,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是多元的,是立体的,是有厚度的,这样的阅读也是智慧的。在与原文寓意的对比中,学生会明白《伊索寓言》是需要用智慧和理智去阅读,要跳出原有的寓意,读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这样的教学,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伊索寓言》体现的是“小故事,大智慧”,教者的教学则体现了“巧设计,大视野”。这样的教学和阅读交流指导是智慧的,高效的。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张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