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角下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1294 个调查样本的实证

2014-12-02 01:48■严
江西社会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借贷农户资本

■严 武 陈 熹

一、引言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时期,如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在传统农业中,农户的投资往往用于改善个人和家庭生活条件以及应付各类传统民俗中的年时节庆、婚丧嫁娶。而在现代农业中,农户的投资开始向农业生产再扩大进行倾斜。一般而言,纯农业家庭的收入相对较低,即便有在外打工的家庭成员,农户们的家庭资金储备量也很薄弱,要在保证家庭生活的基础上扩大生产投资远远不够。所以,农户必须借助于家庭外部的资金供给才能完成这种转型。但是,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金融资金不足,农民缺乏足够多的借贷渠道,信贷约束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全面、准确地认识当前农户借贷行为现状,是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统筹城乡建设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这是整个社会关系、社会网络构建的基础,其中农村尤为明显。虽然以四大银行为首的众多正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关注农户借贷需求,并设计相应的农贷产品以帮助更多的农民获得资金,但农民这一人群的特征决定了他们是传统借贷要求的弱势群体。正是农村正规金融的供给缺口,造成了目前正规借贷和非正规借贷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中并存的局面。我国农村家庭是一个微型的“邦国”,基于血缘、族缘、地缘和业缘的中国式“关系社会”在农村家庭得到了最浓缩最精华的体现。因而,社会资本对农户的经济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基于大部分到农村去的正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需提供有效抵押品的要求,中低收入的农户大多无法满足,因而被排除在正规金融市场之外,其中相当一部分农户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甚至是高利贷。其实,农村中的非正规金融借贷活动也需要“抵押”和“担保”,只不过社会资本担任了重要角色,成为农户借贷的重要抵押品或是担保中介,其基础和载体是社会关系网,所以社会资本也被称为“穷人的资本”。从发展借贷业务来看,正规金融机构也应了解农户社会资本,充分利用好农户的社会资本,这样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业务,缓解农村借贷难的问题,协助政府制定更符合我国农村的金融政策,推动农村金融改革。

在广袤的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尚处于开发初级阶段,以法律、政策和条例等形式存在的正式信贷约束执行力和可操作性都不佳。在现代农村金融市场中摸索着的农民,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理解和适应这一整套规范。因此,如果一味地要求农民在短时间内按照正式信贷约束的规则来走,会适得其反,不仅农民难以获得借贷机会,而且贷款回收风险也会升高,如此造成恶性循环,会催生更多的地下钱庄和高利贷。所以,在不断修正正式信贷约束的基础上,借用社会资本的信任机制,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

二、文献研究述评

围绕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这一主题,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了初期的探索性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国外学者考虑更多的是商业关系、声誉、偿债能力、关联市场借贷契约的接受和参与情况,国内学者则从社会资本对农户获得贷款的过程影响进行了研究。

(一)有关农村社会资本的研究

国内学者从社会资本对农户获得贷款的过程影响进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从农村社会资本的系统性框架结构、测量方法、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等方面。

1.农村社会资本的概念和类型。马红梅、陈柳钦对农村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认为农村社会资本是农村社会中由于社会成员的长期交往、互利合作以及历史传统、习俗等原因而形成的人际组织关系网络,这种参与网络将产生特定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信任、互惠、合作,并通过信任和互惠最终促进该共同体成员之间以共同收益为目的的集体行动的达成。农村社会资本的层次可以划分为个体社会资本和团体社会资本,具备增殖性和过程性。农村社会资本的主要类型,从主体上来看,可以划分为村民社会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农村组织社会资本、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和国家社会资本;从客体上来看,可以划分为关系网络、文化规范和制度体系等;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划分为关系网络、互惠规范和人际信任。

2.社会资本的一般测量方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嵌入个人社会网络之中可以为个人所调用的资源总体的测量,这种方法重在考察个人对社会资本的拥有情况;二是考察个人在工具性行动之中所实际动用的社会资本情况,这种测量法侧重于个人对社会资本的使用情况。运用社会网络规模、网顶、网差和网络构成四个指标来测量个人层次的社会资本,是边燕杰的一个发明。王卫东沿着边燕杰的思路,将社会网络视为社会资本的一种主要形式,认为社会网络资本总量是社会网络资本的总价值量,它是以“一般等价物”为单位的。

3.农村社会资本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程昆等指出,农村社会资本对农村非正规金融有工具性和情感性两方面的作用。农民个人社会资本在强弱关系比重结构上的变化,导致农民借贷对象的变化,弱关系的“信息桥”作用更加明显,借贷中情感性作用的减少和借贷金额的上升导致利率总体呈上升势头。林聚任和刘翠霞从社会风气观、公共参与、处世之道、信任安全感和关系网络五个方面出发,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分析了山东省农村社会资本的状况,认为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和生活满意度有较大影响。

(二)有关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

这里所说的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借贷行为,仅指我国的农户借贷行为。我国的农村存在着显著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和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农户的社会网络建立在深厚的血缘、族缘、地缘关系基础之上,但不同地域的血缘、族缘、地缘关系,其强弱表现也有差异。这样一个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同时存在的二元结构的中国农村,具备讨论社会资本的良好条件。在西方社会结构下,社会网络(即关系网络)可能更多地体现为以某些特定目的而聚集在一起的一些人组成的社会组织,如义工等志愿组织。在我国农村就体现得更为复杂也更立体丰满,镶嵌在这个网络之中的资源在巩固这个网络的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农户的借贷行为。

三、样本数据、研究方法和变量选择

(一)样本数据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对江西省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经济状况、不同风土民情的九个县进行的农户实地调查。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农户基本情况、农户借贷相关情况、社会关系对借贷行为的影响和借贷之后产生的福利效果等四大部分,本文涉及的各个变量均已涵盖。为了尽可能保证问卷信息的真实性,采用多人座谈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问卷1328份,回收率为94.9%,剔除调查信息不完整后的最终有效问卷为1294 份,有效率为97.4%。其中,能够获得有效借贷机会的农户数为1084户,占有效样本的比例为83.8%。

(二)研究方法

根据前述研究的主要问题,被解释变量为是否获得有效农户借贷机会,这是二值品质型变量,残差不再满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E(ε)=0且Var(ε)=σ2的经典假设条件,残差项不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采取Logistic 回归进行建模分析。

(三)变量选择

本文讨论的农村社会资本以农户为单位,即农民小家庭。因此,个人社会资本和团体社会资本不再进行划分。借鉴童馨乐等人的研究,凭借农户的社会关系形成的社会资本直接影响到农户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和金额大小,这里包括宗族型社会资本、乡土型社会资本、社团型社会资本、法理型社会资本。农户自身及家庭的主要属性和状况相对独属于持有者本人,却影响了农户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分布,从而间接影响了农户获得有效借贷机会的概率,这里包括口碑型社会资本和身份型社会资本。具体变量选择如表1所示。

1.宗族型社会资本。主要指农户因血缘关系和族缘关系所形成的宗族关系网络资本,用农户经常走往的亲戚数量、亲戚间信任程度来反映。

2.乡土型社会资本。主要指农户因地缘关系与当地特定区域的农户之间所形成的关系网络资本,用农户与邻里间的和睦程度、信任程度来反映。因此,这里所定义的邻里关系是广义上的,指由地缘联系起来的同乡关系。

3.社团型社会资本。主要指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之间较为明确的产前、产中、产后联系,这里以农户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相应的农业技术指导情况为衡量标准。

4.法理型社会资本。主要指以相关法律和行业条例为依据,农户围绕资金与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所形成的存款、贷款、信用等关系,用农户的农村信用社评级情况和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情况(是否参与联保)作为反映。

5.口碑型社会资本。指的是农户所在村对该农户的信用评级,即乡里乡亲对农户在做人做事诚信度上的口碑。

6.身份型社会资本。即农户是否为党员(中国共产党党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包括村委会工作人员和村镇及党政机关干部),农户自身由于所拥有的政治身份会形成特定的关系网络,进而影响其资源配置能力。

表2 Logistic 回归模型和系数

表1 变量选择及取值说明

四、实证结果分析

综合上述理论研究,使用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具体估计结果见表2。根据表2中各变量的实证分析结果,就各类型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宗族型社会资本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农户借贷行为只存在于有血缘、族缘关系的村民之间以及经营高利贷等生意的地下钱庄。很多学者称之为民间借贷或是私人借贷,本文把这一类借贷统统归于非正规借贷。即便是在农村金融市场被国家高度重视的今天,非正规借贷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这和我国宗族社会的历史是分不开的。宗族是以父系血缘、族缘为纽带的同宗同族人组成的社会群体,也即很多学者都用到的“宗法共同体”,是我国农村的基础社会组织。随着中西方文明的交融,这些年在我国的城市里宗族文化已经越来越被淡化,但是在农村,续族谱、订族规、修宗庙、修宗祠、选族长等等宗族活动依然活跃。农民一旦产生借贷需求,大部分的第一选择是三代以内的亲戚圈。宗族型社会资本于是成为影响获得有效借贷机会的一个重要的同质性社会资本。

1.亲戚走往数量。在模型一当中,较多的亲戚走往数量有助于农户获得有效借贷机会,但未能通过显著性统计检验。可能的解释是以血缘、族缘关系构筑起来的宗族型社会资本是具有先赋性、封闭性和内聚性的,较多的亲戚走往数量能够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借贷来源,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获得有效借贷机会的概率。但是,越来越多的农户在向亲戚借贷的同时,也向正规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组织机构申请贷款,亲戚走往数量的影响力正在逐步下降。

2.亲戚间信任程度。亲戚间信任程度有助于农户获得有效借贷机会,且该变量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统计检验。从模型一当中可以看出,亲戚间信任程度每提高1个等级,借贷机会会增加1.032倍。在非正规借贷的信任机制建设里,亲戚关系占主导地位,而且仅限于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越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对亲戚关系的“浓度”要求越高,即亲戚与亲戚之间的亲疏程度越亲越有利,亦即社会网络中的关系强弱程度越强越有利。

(二)乡土型社会资本

在模型二中,邻居信任和睦度有助于农户获得有效借贷机会,且该变量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统计检验。可以看出,邻居信任和睦程度每提高1个等级,借贷机会增加1.735倍。这个幅度明显高于亲戚信任程度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法理型社会资本、身份型社会资本等的影响。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乡土型社会资本比宗族型、法理型、身份型社会资本更重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提升,农村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或是自己创办工厂企业,无论是“志同道合”的情感共同体,还是“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在进行非正规借贷时,相较于宗法共同体中的那些亲戚,出外打拼的同乡邻里们的经济实力和生存状态更为类似,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也较为类似。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社会资本可以在和对方共享的过程中达到二次增值的目的。所以,在这个网络里,信任机制的建立更为理性,具有比宗族关系更广泛的延展空间和更强的可持续性,是一种后天的强关系模式。

(三)社团型社会资本

在模型三中,参与合作社有助于增加农户有效借贷机会,且该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统计检验。但相较于其他几个通过显著性统计检验的变量,它的影响力较弱。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抱团”的方式将本来独立存在的农户个体联合起来,构筑一个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和控制风险的目的,由此形成的利益共同体比单个农户在与外界沟通和协商时,具有更强的话语权,也就有更大可能获取有效借贷机会。但是,现如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存在经营不力和管理不善的问题,内部管理松散、规范条例不明,利益共同体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都在弱化,没有达到真正“抱团”的目的,从而降低了关系结构中的农户向外界获取有效借贷机会的说服力。此外,还有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逐渐转化为由其中较大的农户做东、其余农户入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模式,农户和农户之间由原先共同体中的成员合作关系变成了从属关系,对于其中大部分农户来说,在获取有效借贷机会时的竞争力有所减弱。

(四)法理型社会资本

1.信用评价等级。信用评价等级有助于农户获得有效借贷机会的影响为正,且该变量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统计检验。在模型三中,信用评价等级每提高1个等级,借贷机会增加1.494倍。这里的信用评价等级,指的是农户在诸如农信社一类的正规金融机构通过信贷记录建立起来的信用等级,是农户和银行之间的关系基础。这一社会资本的积累,靠的是农户和银行之间往来不断地借与还的检验过程。

2.是否参与农户联保。参与农户联保有助于农户获得有效借贷机会,但该变量未能通过显著性统计检验。农户联保制度的初衷是通过3~5户农户组成联保小组互相担保,缓解农户借贷缺乏抵押担保品的问题。但在实际调研中笔者发现,联保小组的组建缺乏完善的前期审查。比如抚州市东乡县的一位农户就表示,他所在联保小组的另外两人在借贷之后都刻意躲避还贷,结果他被迫拿自己的钱替他们偿还农信社的贷款。

(五)口碑型社会资本

口碑型社会资本通过农户在乡里乡亲间的诚信评价水平反映。在模型二中可以看出,诚信评价水平有助于农户获得有效借贷机会,且该变量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统计检验。在亲戚朋友等熟人关系借贷中,诚信评价水平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口碑”是直接影响借贷关系构成与否的关键。民间有句俗语叫“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说的正是信用特征这一社会资本的作用和再增值的过程。比较来看,来自正规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价等级不及乡里乡亲间的诚信评价水平的影响力。两个评价的主体不同,一个是官方的金融机构,一个是民间的口碑相传。诚信评价水平每提高1个等级,农户获得有效借贷的机会就增加2.164倍,这几乎2倍于亲戚间信任程度(1.032)的影响力,1.4倍于正规金融机构信用评价等级(1.494)的影响力,高于其他所有类型社会资本影响因素。由此可得,民间的“口碑”即诚信评价水平是衡量能否获得有效借贷机会的关键变量。

口碑型社会资本应属复合型社会资本,它是多种同质性和异质性社会资本共同作用的交集部分。概括地说,一个人的口碑型社会资本会反映在他的宗族型社会资本、乡土型社会资本、法理型社会资本之中。同时,宗族型社会资本、乡土型社会资本、法理型社会资本也会反作用于形成他的口碑型社会资本。因为“诚信”本来就是各种社会资本存在、社会网络构成的基础。无论是宗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还是契约共同体,都是依赖信用而聚集的,归根结底都是信用共同体。

(六)身份型社会资本

1.党员身份。从模型四可以看出,党员身份变量对农户有效借贷机会没有显著影响。虽然我国的党员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一般普通农民极少是党员。即使是在村委会工作的农民,也并非都入了党。所以,一方面党员身份对农户获得有效借贷机会的影响力确实有限;另一方面,普通农户对党员身份概念比较模糊,不会把这一点和借钱联系在一起;再者,因为党员身份是一个缺乏价值的社会资本,所以无论是政策性贷款还是银行的支农贷款,都没有与之相关的条款。因此,党员身份的作用被弱化,无论在非正规借贷渠道还是正规借贷渠道,其对农户获得有效借贷机会的影响力都不强。

2.机关工作人员身份。在模型四中,机关工作人员有助于农户获得有效借贷机会,但该变量未能通过显著性统计检验。根据我国的国情,机关工作人员这里主要指公务员或是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通俗地讲就是“吃皇粮”的公职人员。也就是说,无论是农户本人在村委会当村干部还是在他的社会网络中存在具备这样身份的人员,都会对他获得有效借贷机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五、结论和建议

在我国当今的农村社会,传统宗法制度和现代契约制度的约束关系并存。这两种制度关系本身都是客观和有序的,并没有好坏之分。文化的融合和人口的流动,带来的是两种制度的相互作用。传统宗法制度存在的基础是以血缘、族缘、地缘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网络,这种形式的社会资本是相对简单和牢固的。在现代社会资本发展的过程中,旧有的传统社会资本并没有按照理论上规范的道路朝着严格契约化的方向发展,而是在保留了一部分原有特征的同时,与现代契约制度相互作用,农户借贷行为正是在这两种制度交融下经济行为的代表。

农户借贷行为不同于一般的商业借贷行为,它存在于农村这个独特的复杂社会网络的大环境中,受到嵌入其中的传统和现代双重社会资本的影响。因此,从社会资本视角分析农户借贷行为能够挖掘到更深层次多面的影响因素。本文将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社会资本分为宗族型社会资本、乡土型社会资本、社团型社会资本、法理型社会资本、口碑型社会资本和身份型社会资本,研究它们对农户获得有效机会的影响。以江西这一农业大省为例,通过对1294份问卷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亲戚间信任程度、邻里信任和睦度、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关系、在正规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价等级以及在乡里乡亲间的诚信评价水平对农户获得有效借贷机会具有显著影响,亲戚走往数量、是否参与农户联保、是否是党员、是否是机关工作人员对农户获得有效借贷机会影响不显著。

可见,社会资本中最重要的“诚信”在农户借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农户与亲戚、邻里关系间的“诚信”,还是农户与正规金融机构间的“诚信”都对农户获得有效机会影响很大,是决定性因素。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国农村社会资本在从传统宗族型向现代契约型转型的过程中,保留了质朴的部分,朝良性方向发展。因此,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应该看到农村社会资本发展的这一方向,抓住农民内心“诚实守信”的信念,利用农村社会网络的传统宗法制度和现代契约制度共存的特点,完善现有农村金融市场。

[1]边燕杰.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来源及作用:网络观点与调查发现[J].中国社会科学,2004,(3).

[2]陈熹.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模式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3,(10).

[3]程昆,潘朝顺,黄亚雄.农村社会资本的特性、变化及其对农村非正规金融运行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06,(6).

[4]方文豪.农户资金借贷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永康市5个村庄的调查[D].杭州:浙江大学,2005.

[5]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高帆.我国农村中的需求型金融抑制及其解除[J].中国农村经济,2002,(12).

[7]蒋永穆.农户借贷过程中信任机制的构建——一种基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8]黎翠梅,陈巧玲.传统农区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湖南省华容县和安乡县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07,(5).

[9]李守经,钟涨宝.农村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林聚任,刘翠霞.山东农村社会资本状况调查[J].开放时代,2005,(4).

[11]马红梅,陈柳钦.农村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参考,2012,(22).

[12](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阎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13]汪三贵.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和前景[J].农业经济问题,2000,(12).

[14]Duong,P.H.and Izumida,Y..Rural Development Finance in Vietnam:a Microeconometric Analysis of Household Surveys.World Development,2002,(2).

[15]赵延东,罗家德.如何测量社会资本:一个经验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5,(2).

猜你喜欢
借贷农户资本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民间借贷纠纷频发 诚信为本依法融资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