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忽略了什么?

2014-12-01 04:05陈越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思考小学生

陈越

摘 要:当前,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同样出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主要针对美术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

关键词:美术教学 小学生 思考

在现实美术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让我们深思……

镜头一:铃声已经响过,美术老师已站在教室门口,只见教室里还是乱哄哄的一片,学生无视老师的存在,老师就走进教室好生气地说“这么吵干什么?是不是不想上美术课了!”底下的学生低头不语,但心里暗暗在笑……

镜头二:美术教师发现学生画得不合他的心时,他就借此发挥,当场范画,让学生仔细看,还问学生:“老师画的和同学画的谁好?”学生当然回答:“老师画的好!”“以后知道怎么画吗?” 学生当然说是老师画得好,跟老师那样画……老师暗暗自喜,但学生的作业交上来一看,都是一个样子,都是老师的“仿造品”……

镜头三:有些美术老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总是给予评价:“这幅画真好看!”“这作品真漂亮!”“你真棒!”之类。或简单的在作品上打个分数,评价仅仅是流于形式的、粗浅的教学评价,学生无法知道自己作品的优缺点,结果长期以往,扼杀了学生的审美判断……

镜头四:今天语文(数学)作业很多人没有完成,美术课不上了,请学生自己先做作业。兼职美术老师随意把美术课改上其它课,无视学生的需求……

镜头五:美术老师在上欣赏课或欣赏作品时,老师滔滔不绝地讲着各种美术知识,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听老师讲,整节课成了老师的“一言堂”无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学生最后只是无奈和乏味,或做别的事……

这样的镜头从前有,现在也时常在学校的某些角落反复演绎着。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美术教学吗?这样的镜头现在还在我们身边出现,我们是否值得深思?我们的举动到底忽略了什么?

1.我们无视学生的精神压力,忽略了学生兴趣培养

学生在低年级时都比较喜欢美术,尤其在幼儿园,几乎每个儿童都喜欢美术,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绘画的热情渐渐减弱,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感受到学习、考试的压力,在衡量语文、数学等学科重要性的基础上,学生将大量时间放到这些学科的学习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转移对美术的兴趣。导致对美术学科的轻视和兴趣的减弱。而美术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画、教师阅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及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审美判断更谈不上,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

2.学校教学上不重视,忽略了美术在新课程中的地位

虽然美术课在整个教学中占的比重很低,一般每周两节,课程分散,容易使学生将美术课的准备工作淡忘。而且美术课经常需要大量的美术用品,这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再加上学校把美术课当副课看待,时常处在可有可无的状态,高年级学生各学科学习任务的繁重,更本没有时间去上好美术课。这也恰恰忽视了美术在课程的地位,培养学生,美术教育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是人类文化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

3.教学中的师生角色问题,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在教学工作中,很多老师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在美术教学中,可能会有一些反馈,但是有一些是价值不高或者无价值的提问,这样并不有利于教学的展开。一味的以老师为主,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才能。

4.评价方式单一,忽略了学生合理评价引导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但学生完成作业或者回答老师的提问后,总是给予评价:“这幅画真好看!”“你回答的不错!”之类。确实,适当的鼓励在教学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作为美术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绝对不是简单的“漂亮、好看”就可以的,这种评价仅仅是流于形式的、粗浅的教学评价。我们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应就美术的特征给予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客观的评价。如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需要从构图、色彩、形体表现等多方面去发现亮点,然后给于确切的评价。

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上好美术课?除了学校重视,严格按新课程标准执行外,美术老师还要在学生的教育对象上动动脑筋,笔者在日常小学美术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

1、以“生“为本,激发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是很“认真”地备课了,但他们仅仅是备“课”,而不是备“人”。教材是他们惟一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做的是仅限于知识传授技巧这层意义上的备课,严重地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个性得到解放,画心中之画,表心中之情。正所谓让学生“随心所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激起他们的探究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挖掘教材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如上《会变的画》一课时,老师先出示范画,再进行翻转,象变魔术一样地出现第二幅画时,学生从没见过,觉得这堂课很新奇、好玩,兴趣萌发,上课也特别认真。教师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亲自尝试,找出其中奥妙,发现规律,就能做出新奇的作品来。

(2)以情激趣。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我为祖国造大桥》这一课中,我们可把改革开发后,祖国发展日新月异,高楼大厦、立交桥、高速公路等现代化设施与日俱增,我们国家不断繁荣昌盛的形势告诉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使他们明白自己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这时,让学生通过想象,为祖国造一座外形更美、功能更全的现代化大桥,培养他们的创作兴趣,以情造像,图情并茂。

(3)以美激趣。美术课是艺术课,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教学当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在上《家乡的果实》时,用多媒体放几幅秋天果实丰收的风景画,让学生欣赏,同时倾听“庆丰收、闹秧歌”主题曲,使视觉、听觉连通起来,感受秋天的美妙。

(4)培养志趣。学生先有兴趣还是不够的,教师要用品质感染学生,要把学生的冲动转化为学生持久的内化的信念与志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行动。

2、沟通情感,培养参与意识

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1. 缩短师生距离。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和时间。因此,教师可采用主动走下讲台,去“接近”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条件。

2. 给予学生安全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主动、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回答问题不论对错,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回答错误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针对这点,教师应多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巧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幽默,给学生安全感。

3. 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完成一件作品,都会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既对学生的付出予以肯定,又能激励他们继续前进。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握分寸,及时从美术的角度评价,同时,让其他学生从中借鉴,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参与创造。

3、巧置情景,调动学生感知

要让学生喜欢美术,就必须要让学生从心里对美术产生一种需要。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要让学生产生美术学习的需要,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及生活。例如,在教学《春天的花》这一课时,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到花园去嬉戏、去体验、去感受实实在在的花。他们对花园中的具体形象充满表现欲望,这样就会主动、积极地把感受画下来。“在玩中学”、“寓教于乐”是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是师生的共同愿望。我们让学生在花园亲自去体验鲜花的美,体验花香的惬意,体验在鲜花中的欢乐与激情,所有的这些,使学生沉浸在愉悦和激情中。

4、走进心灵,体会学生情感

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所描绘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一种情感的外在体现。作为美术教师应该认真地看待,悉心体验。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在教师布置完作业后,一会儿就举起自己的作业本让老师看,“老师,你看我画得怎么样?”乍一看,他只是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了一些你不知名的点与线罢了。对于这种现象也许你会很气愤,但如果教师了解学生的话,你就会知道这不是小孩的一时冲动,也不是他的故意作秀,而是给你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这位学生开始喜欢上了美术,他只是在试探老师对于他们的态度,需要的是得到老师的表扬。

例如,在教学完《画夜景》后,大部分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作业,但有一个学生没有按老师的要求画出烟花的不同形状与色彩,而是从头到尾画的是长短不同的线条与大小不同的点,这些点和线充满了整个画面,看上去很乱。对于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他的马虎与浮躁,反而表扬他观察生活仔细、角度独特。

5、善待习作,鼓励学生创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二年级教学中发现,有一位同学不管老师教哪一课,他都是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然后开始画小人物形象。我对这种“不务正业”的现象先是采取制止的办法,让他认真听课,完成课堂作业,可结果他的课堂作业还是完成得很不好。以后这种现象他又重复多次,但我没有按以前的方法做,而是改变了策略。我故意不作声,让他尽情地去画,甚至还有意鼓励他画,结果我惊奇地发现他画了整整一本子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不管是比例,还是神态都很准确,惟妙惟肖。此后,我开始有意地去指导他,把他的小人物作品在班上传阅,鼓励他进行小人物画创作。现在,这位同学不管是美术兴趣,还是绘画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我们的美术教学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正确引导,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让美术成为他们抒发情感、表现个性的载体,相信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会越来越高。

(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 浙江金华)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思考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