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向东
【摘要】数据新闻作为新闻传播的新样式,在给传媒业带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为新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密苏里新闻学院围绕数据新闻开设了互补、递进的5门课程,并在《密苏里人》报实践平台上积极推广。该院所采取的各项举措,对我国新闻教育的课程建设、实践模式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数据新闻;课程建设;实践模式;启发
近年来,数据新闻作为跨学科、跨领域的一种新颖的新闻传播方式,在《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BBC、CNN等欧美媒体上崭露头角。我国的新浪、搜狐、网易以及央视等媒体也纷纷进行了尝试。数据新闻的兴起和政府信息(数据)的开放、数据软件的开发与共享等有着密切关系。数据新闻的核心就是对数据的处理,从业者运用不同的软件,通过数据抓取、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清理等技术环节,从大容量数据中发现“新闻故事”;或借助有价值的数据去拓展、深化报道主题;借助可视化工具,以形象化、艺术化的方式呈现传播内容;通过众包工具使公众实现参与和分享。从某种意义上看,数据新闻不仅丰富了新闻的报道方式和表现形式,还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流程。
数据,尤其是大数据,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公众而言几乎没有实际意义。因此,数据新闻的作用就是从数据中发现“故事”,寻找出对公众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从运作程序看,数据新闻整合了从统计到新闻、从编程到设计等多个专业,毫无疑问,这对培养数据新闻从业者的新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一、密苏里新闻学院数据新闻的课程体系建设
1908年,密苏里新闻学院由沃尔特·威廉姆斯创建,是世界上第一所新闻院系。面对数据新闻的兴起,这座新闻教育重镇认为,数据新闻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数据报道的技巧,培养学生在新闻生产中主动分析数据、挖掘数据、更好地呈现数据的思维和能力。因此,围绕着数据新闻共开设了5门课程:数据报道基础、计算机辅助报道、地图和信息图表制作、信息图表、信息图表的应用,这些课程每学期都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这就意味着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每学年都有两次选修的机会。
1989年,密苏里新闻学院聘请了记者埃利奥特·加斯平来负责计算机辅助报道研究所的工作,为了拓展研究成果,学院开设了计算机辅助报道。随着传媒业的发展,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目前,计算机辅助报道指的是对公共记录存储数据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识别、获取、评估、清理、分析和可视化数据,并将具有新闻价值的数据用于报道。教学内容涉及电子表格、数据库管理、文本编辑器和数据清理等软件的学习,除了要求学生正常听课、上机练习和在《密苏里人》报实习外,还要求学生阅读《纽约时报》和《今日美国》上的数据报道,以及它们的交互式网页,同时要求学生经常浏览IRE(美国调查性报道协会)的网站,分析那些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报道手法的新闻。
2009年秋季,地图和信息图表制作作为2学分、时长8周的课程进入学院教学体系。作为计算机辅助报道的延伸,该课程主要讲授地图的设计原理,掌握如何识别、评估数据,发现可以用于新闻故事的素材。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地图软件、电子数据表和数据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数据地图。目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记者、网络研发人员和信息图表师在使用GIS。该课程的考核要求学生必须采访一位数据新闻记者,写一篇关于如何学习制作地图、如何在工作中使用地图的1500字左右的博文,该博文将被刊发在IRE网站的数据新闻板块上。
数据可视化的目的就是使数据更好地被理解,并在交流中被顺畅地运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密苏里新闻学院推出了信息图表和信息图表的应用两门课程。通过学习信息图表的概念、功能、制图技能和基本的设计原理,在理解信息传播视觉化价值的基础上,掌握如何在纸媒、网媒上编辑和呈现信息。制图技能方面的教学主要由《华盛顿邮报》和其他媒体的优秀图表师承担。另外,选修该课程的学生要求在《密苏里人》报每周工作6个小时,主要是从记者稿件或者数据库中提炼信息,制作可以在报纸及其网站上刊发的图表。经过助教或导师批准,作品也可刊发在其他出版物或网站上。
2012年秋季学期,数据报道基础作为一门新课程崭露头角,2014年春季学期正式成为1学分课程(在两天半的集中授课时间内,完成理论讲授和上机操作)。该课程强调公共数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类、过滤,并从中寻找新闻故事。设立这门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为没有时间选修计算机辅助报道的新闻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次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数据新闻的基本技能。技术方面,该课程与计算机辅助报道在Excel的使用上有部分的重叠。但是计算机辅助报道更侧重于对数据库的分析与处理,常用软件是MySQL(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如何访问数据库,如何做数据调查、数据清理是其主讲内容。
5门课程之间存在着递进或互补的关系,它们的产生都和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传媒业的影响、新闻业务的改进有着密切关系,反映出新闻教育的革新与传媒业的变革息息相关。
二、《密苏里人》报的数据新闻实践
密苏里新闻学院首任院长沃尔特·威廉姆斯认为,实践是学习新闻的最好方式。只有实际操作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书本上的知识及其在现实中的作用。为实现这一教育理念,建院同年,即创办了《大学密苏里人》报,即《密苏里人》报的前身,作为实习基地。该报不仅报道校园新闻,更是一份商业化的社会公共媒体。2010年,《密苏里人》报进行了一次重大改版,确立优先发展报纸网站的方针,并通过调整人员结构,把更多的人安排到网站工作。报纸的出版周期从以前每周7天改为5天。改版后,报纸成为网站的附属品,发行量降为3000份。
在《密苏里人》报的编辑平台,有一块领地专门用于数据新闻报道。从周一到周日都有选修计算机辅助报道、数据报道基础或者信息图表课程的学生在此坐班,每次3-5人。从报道选题的类别上看,市政新闻和专题新闻(犯罪、医疗、事故、选举、环境、财经等)需要数据支持的概率较大。记者(学生)在决定用数据作报道之后,要和编辑(教师)沟通,编辑会指导记者去哪些政府数据库或者哪些专业网站搜索所需要的数据。获得数据之后,记者要对数据进行处理,简单些的就用Excel,涉及数据库的则用MySQL。在写作稿件的同时,记者还要提交制作图表的申请,助教就会把任务分配给制图编辑,并提出制图建议和要求。制图过程中,制图编辑和记者之间会有几次沟通和协商,完成的图表首先要经过助教把关,助教通过后,再由制图编辑交给编辑台审核刊发。《密苏里人》报在数据可视化阶段主要使用的是Adobe公司的Illustrator图形软件,扇形图、柱状图和线性图是最常见的图表类型,在报纸网站上时有动态图表刊发。在工作中,制图编辑需要解决3个问题:首先是如何选择的问题,考虑的是哪些数据以图表方式呈现更易于受众理解;其次是如何呈现的问题,考虑的是在设计制作图表时,采用何种类型的图表易于受众解读内容;最后是如何美化的问题,即采用哪些辅助图形元素更易于表现内容,增强视觉效果。endprint
笔者分析了《密苏里人》报网站上具有代表性的几篇数字新闻报道,发现该报数据新闻的报道手法主要有3种。第一种,纯粹是数据库,供人查阅。如《2012 Mid-Missouri Campaign Finance》就是一个典型的关于捐款去向的互动数据库。第二种,在完整报道和对来龙去脉描述之后,再附上相关文件供人检验核实。《Columbia discussed revenue guarantee with United Airlines for Chicago flights》在报道哥伦比亚市与美联航之间就地方机场与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之间新航班的税收保障问题时,附带了4个相关文件。第三种,先用数据描述现象,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在结论的基础上再用数据进行分析。如《Columbia Public Schools MAP results best in five years》是关于哥伦比亚市公立学校参与密苏里州评估项目的报道,数据和文本之间相互配合,每一个结论都是既有当事人的看法又有数据补充,数据穿插在叙述里。在互动图表中,只要选择正确的属性选项就能看到哥伦比亚市的各个区域在各科目方面的评估结果。另外,还有一个关于密苏里州评估项目的数据库,作为超链接嵌入该报道供大家查阅,增强了报道的接近性和说服力。
在美国,报纸比其他媒体更倾向于在报道中使用数据分析,报纸的网站更是数据新闻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数据新闻就是让记者从那些大得惊人、难以分析出现实意义的数据库里挖掘出精彩的故事。不仅把复杂而庞大的数据,以便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受众,而且还可以帮助受众通过挖掘自身的数据“讲述自己的故事”。
三、对我国新闻教育课程建设与实践模式的思考
数据新闻作为新闻传播样式上的一种新变化,在给传媒业带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为新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密苏里新闻学院围绕数据新闻所采取的各项举措,对当前我国新闻教育的课程建设、实践模式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人才培养上目标明确,课程设置上层次分明,实践教学上互通互融
在美国,新闻专业人才指的就是记者,而密苏里新闻学院被称为“美国记者的摇篮”,因此,高尚的新闻职业精神和卓越的新闻业务能力,毫无疑义地成为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人才的培养以本科生为主,其次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生主要用来培养新闻院校的教师或者科研人员。因此,在《密苏里人》报的实践平台上,所看到的都是年轻的面孔。课程设置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密苏里新闻学院的课程设置,从横向看,突出了细分化;从纵向看,突出了层次化。不仅设置了常规的新闻业务课程,而且有宗教报道与写作,科学、健康与环境写作,参与新闻学,多媒体体育新闻,社区报纸等。不仅有入门级别的,还有中级、高级的,档次层层递进。以摄影课为例,既有新闻摄影基础、高级新闻摄影,还有电子新闻摄影和微纪实新闻摄影与摄像等。《密苏里人》报是一个融媒体的实践平台,集中了报纸、网站、手机报和社交媒体等。学生需要掌握做新闻的各种方式和技术,尤其是树立融媒体的理念。而这种理念不是音视频报道与文字报道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如何满足受众的需要、如何提供高品质的新闻内容、如何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基于这样的理念去选择传播渠道或报道手法。
(二)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相挂钩,强化学生媒体作用的同时,发挥“开门办学,共同培养”的优势
密苏里新闻学院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新闻专业的学生到实践平台工作,并且与成绩、学分挂钩,在《密苏里人》报实习平台讲授的新闻报道是3学分的必修课,实习的同时兼修该课程。两位教师(专职编辑)每周二、周四的上午在编辑平台主讲2个小时的采编业务,内容包括《提高写作水平的8种途径》《在报道中如何使用社交媒体》《怎样及何时运用信息公开法获取公共信息》《框架——我们在新闻源、写作、摄影等做出的决定如何影响受众的知觉》等。实践结束并取得较好成绩者,学院可以推荐到华盛顿、纽约等地的媒体继续实习。密苏里新闻学院实行的是“开放式的新闻教育”,尽管许多业务课教师来自实践一线,但随着从教时间的增加,脱离一线的时间也在增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是把一线的新闻工作者“请进来”。被“请进来”的不仅有大牌媒体的老总、获得过大奖的名记者名编辑,更有在传媒业从事具有创新工作的新锐,以及相关行业的精英。在计算机辅助报道的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从警察局、市政厅请来了负责数据库、信息发布的工作人员,给大家讲解如何从他们的数据库里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信息图表的部分教学则是媒体的图表编辑采用视频在线讲解和网络互动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图表的设计与绘制。专职教师在理论讲授结束后,则把工作重点放在组织教学和指导实习上,业界学界的“共同培养”使教师们各自的专长得到了发挥,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三)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
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出于降低新闻采集制作成本的需要,媒介资源的整合、融合已经成为传媒业发展的趋势。培养适合媒介融合趋势的新型新闻人才,也成为当前新闻院校教育改革的目标。从数据新闻课程体系的不断丰富与完善中,我们看到了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应变意识和责任意识。笔者在《密苏里人》报实践平台调研时,除了看到融媒体技术和理念的融会贯通外,更感受到了职业精神、专业素养在新闻生产环节中的渗透。教师在指导学生利用数据库、分析数据、提炼信息、制作图表的过程中,依然强调要反复核实新闻源,如何判断新闻价值,以及如何恰如其分地呈现新闻等。无论媒介形态发生何种变化,必备的职业精神和必要的专业素养,是从事新闻职业的基本条件,而这才是新闻教育的核心。任何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进,无不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媒介融合是一种媒介发展的策略,数据新闻也仅仅是一种报道新闻的方式,它们都不是新闻传播的本质与核心。培养服务大众的职业理想,保证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以及为实现这些理想、道德所必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依然是新闻教育在融媒体时代的根本。
随着大数据逐渐向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具有数据意识、用数据讲故事,不失为变革新闻传播方式的一种新思路。特别是在新闻传播的专业性不断受到挑战的信息社会,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更加挑剔,直观性的呈现、层次的解读和预测性的分析往往超出了传统的新闻业务能力,因此,新闻教育适时而变,培养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从业者不仅是突破,更是责任。
(本文得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项目《对密苏里人报新闻实践平台及密苏里新闻学院数据新闻学教学模式的考察研究》的资助,项目编号:2014030125)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校:张红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