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
摘 要:3~6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幼儿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期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就是幼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照顾、管理自己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一般注重对幼儿的知识传授和生活上的照顾,很少观察幼儿会做些什么。幼儿园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等对于幼儿在园的安全等问题比较重视,为避免幼儿出事故,或怕幼儿做事做不好反而增添麻烦,教师越发不敢让幼儿动手,使得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非常差,这也给教师的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陶行知先生强调6岁前教育的重要性:“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6岁以前培养成功。”因此,我们在班级中对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进行了培养。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有:学习穿脱衣服、整理衣服;学习整理玩具,能保持玩具清洁;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我们把穿脱衣服、使用筷子、自己收拾整理玩具、清洁物品等作为自我服务的基本内容,对幼儿加以培养。那么,如何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呢?
一、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根据培养内容,我们设计实施了教学活动“我会穿外套”,通过具体形象的儿歌,帮助幼儿学习穿外套的方法,让幼儿边念儿歌边练习,这样幼儿就学会了正确的穿外套的方法。教学活动“我来洗洗”中,设计了洗手帕、洗碗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幼儿在家中常常有洗碗、洗手帕的积极性,但是家长往往处于怕洗不干净或者会把衣服弄湿等种种原因,使得幼儿缺乏练习的机会。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教给幼儿正确的清洗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使得幼儿能够达到活动目标的要求,学会了洗碗和洗手帕。在教学活动“我会刷牙”“我能收拾整理玩具”等活动中,幼儿学习了正确的自我服务的方法,服务技能得到了提高。
二、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自我服务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因此我们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加以培养。例如:我们在幼儿的午睡前,让全班幼儿练习自己脱衣服,并且教幼儿学习自己叠衣服,每天都对幼儿加以提醒。对于一些能力弱、不会叠衣服的幼儿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幼儿巩固穿脱衣服、叠衣服的技能,并能真正地学以致用。另外,我们还通过中午的进餐,帮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吃饭,让幼儿学习正确地使用筷子夹菜,发展幼儿的手部细微动作。与此同时,在幼儿起床的环节,请幼儿学习自己整理床铺,并且学习用对折的方法折叠自己的被子,让幼儿在生活中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而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通过各类区角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游戏是幼儿每天都要开展的活动,对幼儿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能够更快更好地巩固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给娃娃扣扣子、梳头、穿衣,在美工区中玩折纸的游戏,如供练习扣扣子的菊花扣、大树与果子扣等,给妹妹系蝴蝶结(练习系鞋带),给开口娃娃喂饭(学习使用勺,拿筷)等,使幼儿平时所掌握的自我服务的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四、注意因材施教、分层培养,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幼儿虽然同处一个班级,但由于遗传因素、成长环境等的不同,差异存在是必然的。因此,教师切不可要求幼儿同时达到同一水平。有的幼儿由于父母过分宠爱,自我服务意识不强,表现出来的能力较差,往往别人轻而易举做完的事,他却感到很吃力。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要分析出原因“对症下药”,促其进步。同时,教师还应利用分组活动、活动区活动等进行个别指导。如:请手的机能发育不太好的幼儿帮小娃娃穿衣服,系扣子,请大肌肉发育不理想的幼儿整理玩具,摆放大积木。对那些动作快,接受能力强的幼儿,要鼓励他们关心别人,或请他们做些有一定难度的事情,使幼儿知道自己经过努力会做得更好,避免骄傲情绪的出现。只要教师能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就一定能提高每个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五、教师的表扬是增加幼儿做事的信心和勇气的动力
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时,教师应经常运用有效表扬的方式来强化他们的行为。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克服困难,坚持自己独立做事,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让幼儿有较多的机会自我表现,独立完成任务,自由玩耍,从而在其中学会协调自己的感知,发展自己的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形成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行为的方式,成为独立自主、具有健康人格特征的现代儿童。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巩固的复杂过程,它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配合,让幼儿在长期的训练和培养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服务技能,为未来的劳动奠定心理基础和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