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娟
癫痫主要是一种短暂性脑功能失调综合征, 具有进展缓慢且反复发作的临床特征, 患儿由于其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而引起症状反复出现[1]。本次研究中通过对42例患儿采用拉莫三嗪与整体护理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现将治护措施与预后状况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癫痫患儿84例, 均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42例, 实验组中男29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8.1±0.9)岁, 平均病程(3.7±0.4)年;对照组中男28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8.2±1.0)岁, 平均病程(3.6±0.5)年。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丙戊酸钠, 以每日20 mg/kg为初始剂量持续应用5 d, 如患儿癫痫发作仍存在便每5天增加剂量5 mg/kg, 每日最高应用剂量为30 mg/kg, 持续治疗至无发作。实验组患儿给予拉莫三嗪, 以每日12.5 mg为初始剂量持续应用3周, 自第4周每2周增加剂量12.5 mg, 每日最高剂量为75 mg, 持续治疗至无发作。
1.2.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整体护理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①发作期护理:癫痫发作状态下取平卧位, 衣领松解并将头部侧偏, 保证呼吸畅通。向外拉出舌部并在齿间加用牙垫, 避免发生窒息或咬伤情况[2]。②饮食干预:保证进食的合理性, 尽量增加摄入的营养成分, 避免饮食过量或不足情况, 由于患儿易发生机体液体缺失, 在进食中适当增加维生素或水分。③安全干预:患儿发作过程中会丧失意志并伴随焦躁不安表现, 发作期增加给予护具或床挡, 减少室内存在安全隐患的器具, 保证安全程度。④治疗相关干预:严密观察发作具体类型, 监测呼吸变化情况与血气状况, 记录癫痫发作的基本信息。指导用药过程中保证初始剂量的合理性, 增加药量时依据患儿个性化表现来具体操作,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1.3 疗效标准 治疗后依据患儿癫痫发作情况开展疗效判定:完全控制:无癫痫发作表现;显效:癫痫发作频率降低幅度在75%以上;有效:癫痫发作频率降低幅度在50%以上;无效:癫痫发作频率降低幅度不足50%。总有效率=(完全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与78.57%,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实验组中发生恶心1例, 记忆力减退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对照组中发生恶心3例, 记忆力减退2例, 皮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n (%)]
小儿癫痫是儿科中的多发疾病, 主要为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青少年或胎儿期的发生几率显著高于成年人群[3]。癫痫症状会对患儿的智力发育产生威胁, 在持续反复的症状影响下, 不仅容易发生永久性脑损伤, 还会威胁到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中针对42例患儿采用了拉莫三嗪药物与整体护理措施, 拉莫三嗪通过改善电压钠通道来降低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进而抑制癫痫发作, 而良好的护理干预可增加患儿的临床安全程度, 保证用药剂量的合理性, 在增加药用效果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本组患儿经临床用药后总有效率达到95.2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针对癫痫患儿给予拉莫三嗪联合整体护理措施可显著抑制症状发作, 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1]赵凌霞, 黄华, 张本金.拉莫三嗪单药治疗新诊断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 23(8):924-925.
[2]马玉琴, 马美贞.小儿癫痫53例护理体会.陕西医学杂志,2012, 41(7):936-937.
[3]卢华涛, 李妮, 赵翠萍.拉莫三嗪首次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北方药学, 2014, 11(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