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洪源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辅导;心理质变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以下简称元认知干预技术)应用于临床解决抑郁症、神经症、学习障碍和人格障碍等难题时,把“好一些”“好很多”的变化都视为必然复发的量的变化,而强调必须要达到根本性地彻底消除症状和能够有效避免复发的程度,因此,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被称为促进质变的临床干预技术。要使患者、学生或其他求助者的心理障碍或问题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最原始、最成熟、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临床个案心理干预。
2014年6月,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实验小学魏萍老师成功为本校7个班累计315名小学生上了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辅导实验课。初步反馈结果表明,对于非心理障碍小学生们的常见心理问题,通过团体元认知干预技术辅导的方法解决,绝大多数学生也可以实现不同程度的质的变化。该实验教学受到本校师生和国内心理学专业工作者们的高度好评。魏萍老师用她的成功实践踩出了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辅导的
路子。
这样一来,元认知干预技术服务于普通学生就有了三种干预模式。
一、元认知干预技术应用于学生干预的模式——以促进潜意识心理发生质变为效果的底线标准
(一)元认知干预技术临床个案干预
元认知干预技术临床个案干预是以透彻诊断和彻底解决特定来访者的心理障碍或问题,使其质变性地恢复心理功能或开发心理潜力和持久性地改变某种必需的个性心理品质为根本目标的临床心理干预活动。它适用于从最简单的日常生活行为中的小毛病的修正到最复杂的抑郁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的彻底治愈和防止复发。其局限是:每次只能由一名干预人员对一名求助者实施;时间从简单的一两次干预到长达十几个星期的连续干预不止。
自1996年于辽宁省鞍山师范学院治愈第一名大学生抑郁症患者以来,元认知干预技术临床个案干预已从个别心理学教师的职业技巧发展到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专门课程,目前已经发展到有了专门的临床服务和研究机构,例如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等。
(二)元认知干预技术教育课程
元认知干预技术教育课是通过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干预技术原理和技能的培养、训练,使学生掌握对自我学科智力、学习障碍、学习潜能、个性品质形成和高效技术化解决的原理知识及技能为目标,使学生的元认知智慧得到终身性提高的教学活动。从理论上说,元认知智慧基本技能提高后的学生可以广泛地解释和解决自身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学习潜能开发问题和个性品质问题等。
2011年11月,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与武汉市青山区教育局科研室、武汉钢城十六中学三方共同研究出台的《对高一学生实施元认知干预技术专题课堂培训》方案,在武汉钢城第十六中学正式启动实验。该课程包括学生厌学、自信心、学科智力观、优秀个性品质等八个专题,旨在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反思、监控和调节。后来又在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中学、深圳市龙岗区兴泰实验学校进行了高中生和初中生的重复实验。
(三)学生团体元认知干预技术辅导
学生团体元认知干预技术辅导是以解决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目标,以现场调动起来的学生的正向激情为动力,以输入科学、高效的元认知干预技术对目标问题的高效解释,高效的知识、观念、思维或行为程序为根本手段,结合适度的操作练习,促使学生获得积极理解并不同程度地解决当前特定心理问题的团体性心理辅导活动。
迈出小学生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辅导第一步的,就是河北省涿鹿县实验小学的魏萍老师。
二、以输入知识的高效性克服团体心理辅导的低效性——团体辅导目的是培养干预自身心理的元认知智慧
2014年8月6日下午,笔者有幸在北京举办的元认知干预技术培训班上,亲眼目睹了魏老师的说课全过程。
说课,是为了促进教师交流或反思自己的上课过程,在没有学生在场的情况下,直接面对听众把自己上过的课通过口述汇报一遍。魏老师的这节说课全长约一小时,其中有80%的时间是再现她给学生讲课的过程;20%的时间是对自己的上课背景、目的意义、教学内容和可能产生的效果进行整体的介绍和
评论。
课后,带着对魏老师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深厚兴趣,笔者进一步与涿鹿县教育科技局主要领导、县元认知干预技术核心教研组的领导和教师们进行了接触和研讨,澄清了许多以往模糊的问题。
(一)元认知干预技术反对哪种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在研讨中,大家一起澄清了元认知干预技术是否反对团体心理辅导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过去元认知干预技术反对的是那种为了能够一次赚到更多的钱而将多名不可能产生质变的心理障碍患者放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实施低效的、不实质性解决问题的表面性干预,导致一些抑郁症、神经症、学习障碍、考试焦虑患者因为一时情绪快乐而误以为治疗有效,便长期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最终仍然不能治愈的现象。
而涿鹿县实验小学的实验则是以普通的高年级小学生为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他们目前的问题只是低程度的考试紧张,在写作业时偶尔烦、累,对教师有一点不喜欢……但他们绝不是抑郁症、神经症患者。把他们放在团体心理辅导的环境中进行干预,本质上是一种以心理发展为目标的心理教育。这种辅导课程与普通文化课程不同之处在于心理辅导更显活泼、生动、感人,把学生情绪调动到少有的高度激活状态。此时此刻输入给学生的知识、观念是有关学生们成长所需要的心理学知识、观念、方法、技巧等。
(二)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辅导目标是培养元认知智慧技能
第一,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心理辅导的教学设计是着眼于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发生质的变化,而不是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快乐情绪本身的“释放”功能。
第二,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输入的知识、观念、行为模式等内容是高效的、实用的,没有会产生负性效应的错误知识观念。
第三,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心理辅导的核心目标是将输入给学生的高效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行为、方法或技能等,转化为学生的潜意识积极态度、行为、思维或人格倾向,使其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只要一到某情境下,就自动地实现积极的态度、行为、思维或人格倾向。
第四,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最高目标是将高效的心理科学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能够用来自我反思、监督、调控、指导的元认知智慧。
(三)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辅导高效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辅导效果显著而且立竿见影的原因在于在辅导学生时,向学生大脑输入了积极、高效的知识,避免低效的知识观念或容易产生消极观念的知识。
举例如下:
1.有的团体心理辅导者对考试紧张的孩子说“不要在乎考试成绩”,这其实是一个消极知识观念,也是假话,是未来产生负能量行为和思维的根源之一。有些青少年会在一次次的“这也不在乎,那也不在乎,只要快乐就行”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形成对什么都漠视无睹、毫不在乎的个性行为,这比考试焦虑更可怕。
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辅导会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学生:考试很重要,考试成绩也很重要,要尽可能地努力学习,争取考出好的成绩。只要消除过敏性条件性情绪反射,就会消除考试紧张。元认知干预技术既要解决孩子们的问题,又要培养努力上进的好孩子。
2.在传统的团体心理辅导中,辅导人员对过敏性地认为自己考不好会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的学生说:“你是为你自己学习,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要在乎老师和父母怎么想而失去你自己……”这些话实际是教唆学生们形成极端自我中心的消极个性,使其完全失去了“为了父母而努力克服困难”的美德。
元认知干预技术在辅导学生的时候,要促进学生成长为在乎父母、在乎老师、在乎上级的意见和态度而积极努力的栋梁人才。人格健康完整的人不能丢弃来自亲人的附属动机的巨大动力。许多意志坚强的优秀学生,在总结自己如何克服学习障碍、考试紧张的经验时,都表示在关键时刻,能够胸中装着感恩亲人的伟大动力,想到:“妈妈和老师为我们付出那么多,一定要考出个好成绩来,让他们高兴一次!”
3.“我是最棒的”这句话并不能使孩子变得自信,反而易导致儿童的自负性格。自信的建立在于条件性积极情绪反射的建立,因此应该给儿童输入“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而不气馁者和成功一样伟大”“失败一次就离成功就更接近一步,再努力一下,成功就在前面……我再试一次、再试一次……”的观念,培养孩子们预期成功的性格。
三、团体辅导过程中积极情绪的调动、利用与设计
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做活动的目的、功能是什么?教师对学生们说的话的目的、功能又是什么?其心理作用机制如何?如果团体心理辅导没有高效的科学心理干预技术理论知识、观念、技术支持的话,就只能算做一场放松心情的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是要给学生一些有目的、有功能的知识观念的。许多传统团体心理辅导或团体心理训练给学生输入的知识观念影响其心理改变的有效度过低;输入的知识观念与问题刺激情境之间条件性联系太弱或根本没有……这就不能称之为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或训练。
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心理辅导则会自觉突破这些局限,自觉地确保以下技术操作要旨:
团体心理辅导中的热身游戏、互动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之所以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不能只是“为了让学生痛痛快快地释放一把!”这样一来,团体心理辅导就成了不能导致质变的弱干预因素。也许在团体心理辅导课堂上痛快、开心、“释放”了一次的孩子们在课堂上确实沉浸在高度的快乐中了,此时他们对于自己的偏科、厌学、同学关系紧张等的担忧统统被一扫而光。但是,几个小时后他们的担忧、烦恼又会卷土重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活动没有解决问题的质变功能或意义。
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辅导调动学生积极情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塑造学生们的潜意识心理内容结构,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质的改变。其中包括:
1.调动学生的激情状态是为了促进学生喜欢、热爱本课内容,这一点与传统的心理辅导教学完全一致;
2.调动学生的激情状态是为了让学生大脑兴奋而活跃,记忆力增强,更牢固、清晰、稳定地记住最关键的知识内容;
3.在学生处于激情状态时,思维敏捷性增强,可形成运用所学的新知识积极解决自身问题的高效思考状态,容易形成灵感和在探索问题时充满自信,此时的问题要尽量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以促进他们更好地领悟;
4.乘势给学生获得的关键元认知策略知识“涂上”积极的情绪色彩,即使之与积极情绪建立条件反射,以便日后经常被激活和应用;
5.改变学生原来的潜意识心理结构,即使其潜意识中的症状S—E—R通过与积极情绪建立条件反射而形成新的、健康的、积极的S—E—R态度行为体系。
许多传统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学生激情被激发出来的关键时刻,不知道要向学生输入哪些关键的杠杆解知识以促进其积极而高效的态度、行为、技能形成,结果白白浪费了学生们的激情,仅是“痛痛快快地玩了一把”。
四、质变来自潜意识心理因素及其结构的科学干预
元认知干预技术是促进学生心理问题发生质变的技术。较严重、较复杂的心理障碍通过个案心理辅导彻底解决;亚健康性质的心理障碍或普通师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来实现。
1.潜意识心理内容是指输入到学生大脑中的程序性知识、观念、行为、态度、思维等,一到某条件下就自动地呈现为本人的性格行为,或习惯化的态度、行为、思维等。由于这些态度、行为、思维没有经过本人刻苦努力或意识调控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因此被称为潜意识心理内容。
在什么样的情境、场合、事件、学科内容等具体事物面前实现什么样的态度、行为、思维,是由团体辅导训练者根据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潜意识心理结构原理设计实现的。如果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不懂得潜意识心理内容结构原理,只是图个开心,暂时地“减减压”,是不会使问题发生质变的。
那么,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潜意识心理内容的设计是如何进行的呢?
2.团体辅导过程中积极情绪与积极、高效知识之间的合理构建,将产生质变性的态度、行为甚至个性的积极改变。
下面是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学生们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们带着这种积极、上进、一往无前的激情状态去运行某些足以改变学生态度、行为、思维乃至个性的重新建构潜意识心理内容的过程。
例1:“同学们,战无不胜的你,此时此刻再想想当你信步走进考场时,你大脑中回荡着的是什么念头?是自信、是镇定自若、是主动地去做好考前的一切准备……然后在座位上用小程序放松再一次调适自己的情绪;把你的情绪调适得更积极、更轻松……今天这场考试,你赢定了!”
这是将积极情绪与进考场后做什么和想什么的程序性知识之间建立起积极条件性情绪反应,融合成一套只要一进入考场就自动运行的积极、高效的S—E—R系统的自信行为系统。这是使团体心理辅导课堂上的激情与学生进考场时的态度、思维、行为之间建立条件性情绪反射。只要以后学生自己稍加巩固练习,就会使有轻微考试焦虑情绪的学生获得一个进了考场就不再紧张,而且积极有为地、高效地、自觉地调适自己的情绪以准备考试的元认知智慧技能。
这一技术原理也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礼貌行为、社交行为、积极性格等典型的态度、行为、思维系统的团体培训。
例2:“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你带着走进你向往已久的大学校门时的自豪和激情,走进教室,来到课桌前,坐下来面对数学作业……你还有懒惰、倦怠、畏难情绪吗?还有磨蹭、拖拉、分心的习惯吗?此时此刻的你,每一根神经都激情地跳动着,你体会一下你的大脑是多么轻松、敏捷、兴奋,你迫不及待地开始读题……你豁然开朗,啊哈,灵感来啦!我知道怎么算啦……数学,原来你也是欺软怕硬呀!看我的!”
把心理辅导课上的激情和原来“害怕数学”的学生见到数学作业的情境结合,促进条件性积极情绪反射和积极态度、行为、思维反应的形成,以此代替以往在数学作业面前的消极态度、行为和思维反应。
这种方法也适用于解决学生常见的伴随消极情绪的学习行为、个性行为等问题。
3.让学生刚刚绽放出来的美丽心灵之流与他们即将面对、面临的典型问题困境(态度、行为、思维产生的刺激点,即S点)建立起牢固的产生性反射联系,改变消极情绪、消极态度和思路,多次练习实现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反应方式。
所有学生的消极态度、消极行为、消极思维、消极观念、消极性格等,无不是由于某特定的刺激点引发的条件性情绪反应、认知(包括思维)反应、态度反应、行为反应、生理反应等。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学生在家一个样在学校一个样,在这个教师的班级一个样在另一教师的班级又一个样的原因。也就是说,所有的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态度或个性反应等,都是有S和R的,即有条件刺激为前提,有自动的态度、行为、思维为反应。心理辅导跳过或忽视这些关键的过程,必然是低效的和形式主义的。
因此,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心理辅导的又一个关键技术点就是在学生们积极情绪被调动起来而塑造其潜意识中的积极心理结构的时候,一定要找准、设计好引发这些积极态度、行为、思维、个性反应的刺激点。这也是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抑郁症、神经症能够保证患者不再复发的关键技术点之一,也是学生离开心理辅导课堂以后,其已经形成的积极态度、行为、思维不会“旧病复发”的关键环节之一。
例3:“同学们,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当你有了待人宽容大度、遇事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以后,你是多么为自己已经形成的优秀品格而自豪……当你再遇见你曾经闹过矛盾或不喜欢的教师、同学的时候,你还会态度消极吗?还会躲避他们吗?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此时此刻的你,脸上绽出发自内心的善良、大度、自信,带着得体的笑容迎上去,打招呼,得体地表达你的关心和友好……哇!我好了不起呀!”
在团体心理辅导进入高潮阶段时,高中生、大学生们跟随教师的思路,把这段话在满怀激情的状态下想象一遍的过程,就塑造了一个特定的积极态度和行为程序。这个程序在一般人大脑中只要运行一两次,就能够变成现实生活中自动的态度和行为。
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如何保证学生在辅导中心理发生质变的问题几年前就提出了。有关实验校和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技术人员只是零星地进行过尝试与探讨,一直未成体系。这次涿鹿县实验小学魏萍老师的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实验课一步到位,对上课内容、教学规模、操作方法、校内大面积实施等一系列问题,都作出了探索。本文仅将其中比较关键的几个问题梳理出来,供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和研究中
参考。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