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祥军
(吉林省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38000)
膝痹西医名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属中医“膝痛”“痹证”“骨痹”等的范畴。我们应用缪刺法配合中药溻渍治疗膝痹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0~2012年在科治疗的膝痹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2例,女18例;41~50岁9例,51~60岁12例,61~70岁7例,70~80岁2例;单膝20例,双膝10例;病程1~12个月。对照组30例,男11例,女19例;41~50岁16例,51~60岁4例,61~70岁6例,70~80岁4例;单膝19例,双膝11例;病程1~12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间有均衡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骨科学会2007年制定的《骨关节炎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①近1个月反复膝关节疼痛,髌骨周围、关节间隙压痛;双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关节疼痛。②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个/ml。④年龄≥40岁。⑤晨僵≤3min。⑥活动时有摩擦音(感)。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的患者均可确诊。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 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病情稳定。③年龄30~80岁。④愿意接受针刺治疗。⑤入组期间未同时接受其他方法治疗者。⑥病程1~12个月。
排除标准:①合并膝关节周围骨折、韧带损伤或合并有神经、血管、肌腱等损伤。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糖尿病,或有严重出血倾向者。③合并有肿瘤、骨关节感染性疾病,膝关节粘连严重者。④双侧同时发病者。⑤惧怕针刺者。
(1)缪刺法。
主穴:右膝足阳明经线痛,针左肘阳明经对应点(曲池);左膝外侧腓骨小头足少阳经线痛,针右肘尺骨手少阳经对应点;左膝足阳明经线痛,针右肘阳明经对应点(曲池);右膝外侧腓骨小头足少阳经线痛,针左肘尺骨手少阳经对应点等。
加减:气滞血瘀型加太冲、膈俞、三阴交;肝肾亏虚型肝俞、肾俞、太溪、太冲;痰湿阻滞型加丰隆、太白、三阴交。
操作:用75%酒精棉球对局部施术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取0.35×40mm华佗牌针灸针刺入施术部位,并进行相应的补泻手法,以促进针感;留针时间为20~30min,每5min行针1次。针刺结束时将针具拔出后,用棉签抵住针孔。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中药溻渍疗法:溻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湿敷患处,渍是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溻渍法是通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进行物理作用,以及不同药物对患部的药效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中药处方:气滞血瘀型:伸筋草、透骨草、鸡血藤、桃仁、红花、熟地黄、赤芍、当归、川芎;肝肾亏虚型:伸筋草、透骨草、鸡血藤、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痰湿阻滞型:伸筋草、透骨草、鸡血藤、半夏、白术、茯苓、甘草、橘红、生姜。
操作:取上述中药煎煮取汁备用。在患部下面垫以橡皮布,用4~5层纱布浸透溶液,拧至不滴水,敷于病变局部。每隔15~30min淋药液于纱布上,使其经常保持湿润,以利发挥药效,每次30~60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90°。
取穴:局部取穴: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犊鼻、膝眼;远道取穴:昆仑、悬钟、三阴交、太溪。
操作:用75%酒精棉球给予局部施术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取0.35×40mm华佗牌针灸针刺入局部施术部位,并使之进行相应的补泻手法,以促进针感;捻转得气(局部酸、胀、重、麻感)后留针,留针20~30min后起针,针刺结束时将针具拔出后,用棉签抵住针孔。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1]进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治疗前后各项总积分之差作为疗效评定标准,即:显效:差值≥29分;有效:6≤差值≤29分;无效:≤6分。
治疗前后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30 27.67±1.06 69.36±6.79 30 28.37±1.31 82.30±5.15对照组
结果: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膝痹是由于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和慢性积累性关节磨损而造成的,以膝部关节软骨变性、关节软骨面反应性增生、骨刺形成为主要病理表现。缪刺法是指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虽有身体外形疼痛的症状,但脉象(九候)正常(《素问·调经论》)的患者。中医学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脏腑、气血、经络都是保持协调平衡的,病邪入络,可使经络失衡,阴阳失调。从经络生理上看,经络系统对称分布于人体,且“上下相连,左右贯通”。中药溻渍疗法通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的物理作用,以及不同药物对患部的药效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缪刺法配合中药溻渍疗法治疗膝痹,可减轻甚至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具有效果理想、副作用小的特点。由于膝关节和肘关节的解剖特点,在膝痹的针刺过程中,必须严格消毒。膝痹容易复发,应嘱患者平日注意防寒保暖,忌长时间站立、行走,加强功能锻炼。
[1]Tegner Y,Lysholm J.Rating system in the evaluation of knee ligment injuries[J].Clin Orthop,1985,198: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