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道德“三步走”
草根争鸣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应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笔者列举2个水平段体育道德培养的3个方面的实际案例,对应阐述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道德的“三步走”—第1步:设计科学的培养策略;第2步:采用有效的违规处理方法;第3步:明确长期的强化措施。
案例1:水平二《50米接力跑》—培养遵守规则的体育道德
在进行50米快速跑教学时,学生掌握了快速跑的方法后,教师利用接力跑游戏运用到所学技术中,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要求(必须站在起跑线后,接到接力棒后才可跑出)后开展游戏,学生出现了以下2个问题:较慢的小组出现抢跑去接棒或出现扔、抛接力棒现象。
第1步:递进规则规范行为。要让学生遵守规则,教师可以在组织接力跑比赛时不断递进规则的内容,从而规范学生行为。第1次规则内容为:比谁不抢跑;第2次规则内容追加为:比哪一组传接棒速度快、方法好,不扔、抛接力棒;第3次规则内容为:比哪一组接力跑得快。
第2步:抓住要害杜绝违规。学生之所以会在接力比赛中出现违规行为,是因为他们害怕落后,想以此行为获得胜利。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制订比赛“门槛”:出现抢跑行为,本队后一名学生延迟3秒出发;出现扔、抛接力棒行为,本队后一名学生延迟5秒出发。以此让学生明白做出错误行为的代价,以杜绝违规行为。
第3步:强硬落实依规办事。教师根据不同比赛内容的需要制订出相应的规则,将执行规则定为常规,提高规则的执行力度。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学生便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遵守规则的体育道德。
案例2:水平三《篮球比赛》—培养文明举止、关爱弱者的体育道德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根据学生情况“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比赛过程中出现故意犯规行为;对方得分后,失分方队员之间相互责怪,尤其针对学困生等。
第1步:角色体验反思行为。要让学生建立文明举止、关爱弱者观念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其亲身体验不同的角色,感知角色带来的不快感受,从而反思自身行为。在比赛中出现上述行为时,可以让犯规的学生谈一谈感受,明确故意犯规行为造成的后果,明白伤害他人是非常恶劣的行为;让学生体验成为弱者的感受,明确失分并不是某一个人的错,必须团结努力,共同奋斗。
第2步:旁观学练反省违规。教师在比赛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有违规行为的学生,取消其比赛的资格,让其在旁边观看比赛边练习基本功(运球),同时,教师在一旁陪同观看比赛,并将比赛中出现的违反体育道德行为一一进行讲解,让其明确良好体育道德行为的正确做法,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所谓旁观者清,学生会将看到的和听到的铭记心中,反省自己的行为。
第3步:结队互赏提升道德。教师在第1节课上课时,就应将比赛队伍分成A和B两组(A1-B1、A2-B2……),当A组队伍进行比赛时,B组在场边观看;B组进行比赛时,则A组对应观看。每轮比赛结束,两组互相评价比赛中出现的不良行为,督促他人和自我改进,下轮比赛时需杜绝发生类似行为。每节课一点一点改进,从而渐渐地净化学生举止行为,达到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道德的目的。
——欧园明(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213000);陈晨(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2130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