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本”,上出体育课的味道

2014-12-01 11:51蒋玉红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校215031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笔者

蒋玉红 (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校,215031)

立足“生本”,上出体育课的味道

蒋玉红 (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校,215031)

笔者在观看一些省级优质课评比或随堂课的过程中,常常会有喜忧参差的心情。喜的是,我们的体育教师在经过几年的迷茫后,重新认识了我们的体育课程,把学习体育技术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的理念作为了体育课的核心特质,敢于尝试各种教材的教学,敢于挑战自我;忧的是,地区、学校和教师个体间差异很大,且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始终还是把教师本身作为主体,也就是教师在设计时,没有真正理解“以生为本”的理念该如何在体育课中体现,即使有也是在“标”而不在“本”。我们的体育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着力点究竟应该在哪?关注点应该在哪?

一、教师要真正“以学生为本”进行备课和授课

“生本”就是要以尊重生命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手段设计、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等最终的归属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更好地发展学生。所以,如果在备课时仅仅考虑教师本身能否完成教学内容、能否按时下课、能否把课堂组织得丰富多彩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本进行备课和上课。

1.从技能的角度思考和设计

要紧紧围绕“我能从这堂课学到什么知识技能?”、“什么样的技术技能是最好的?”展开思考和设计。体育技术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传承下来的符合科学的规范动作。每个学生只有掌握了技术并随之运用才能被称之为具备了体育技能。因此,围绕上面的两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做充分的准备,这堂课学生能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这取决于教师对主教材的把握程度,包括重点内容的确定、主教材在整个体育课中所占的比重、重点内容在主教材中所占的比重等。以中学45分钟课为例,主教材是“篮球行进间运球”第二课时,如果该主教材内容教学时间不足10分钟,其它被准备活动、组织调动、游戏等辅助教材所占用,那么学生是很难较好地掌握该项技的。与此同时,在主教材的学习时,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行进间运球”教学内容时间不足3分钟,其他被讲解示范、原地运球、组织调动等所占用,那么这样的课学生是难以掌握该项运动的重点环节和技术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体育教师没有正确的示范或教学存在科学性错误,那么,学生一堂课是不会明白什么样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所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备课时要思考和研究的。

2.从心理的角度思考和设计

要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围绕“我是否快乐?”进行思考和设计。一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真正的快乐应该是一种对超越自我的成就感、对生命绽放的满足感和对美好情绪传递的喜悦感。快乐绝不是仅看活动表面上有多热闹,要看学生是否发自内心的投入和喜爱。因此,教师的语言魅力、课堂中对学生的关注度、为学生营造和设计的教学氛围和环节等都很重要。笔者常常观摩一些年轻教师的随堂课,令笔者揪心的是有的教师整个课堂充满了训斥,加上一堂课全是素质为主的内容,笔者感受到了学生在练习中的被动与茫然,因为被动、茫然、无趣,学生就想办法讲话、另找乐趣,因为学生讲话,所以教师就不断训斥,因为缺乏了乐趣,笔者想学生是不会喜欢上体育课的。又如观摩一些研讨课和示范课,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能否完成规定的内容上,于是每个内容都是像走马灯一样的向前赶,浅尝辄止,至于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们能不能接受、学习快不快乐等学生的心理感受常常疏于考虑。例如多次看到教学跨越式跳高技术教学时,在学生主教材的学习时,基本都是在反复体会助跑起跳中脚的“滚动”技术,即使面前有杆也不让过杆,机械和枯燥让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很是憋屈。笔者当时想,要不是有很多教师在看课,学生们估计是不会陪教师上下去的。

长跑往往是学生最怕的项目,尤其是女生。每当有教师宣布课的内容是800米时,难免不会有人发出“啊?”的高调惊恐声或无奈的叹息声。笔者也常常要进行耐久跑内容的教学,笔者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化解这个难题,第一是平时的练习中距离由短变长,逐步增加距离或强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能力,当已具备一定的水平再进行测验时,学生已不觉得害怕了。更主要的是,笔者会告诉学生在长跑过程中有“极点”的出现,然后告诉学生什么是“极点”,可以通过怎么的方法就能克服“极点”,还会告诉学生们什么是“第二次呼吸”,告诉学生这个过程其实也是考验我们的意志力的过程,如此这番,学生已渐渐转移了注意力,在跑的过程中就不会一味地怕这个距离。每当长跑结束,还会帮学生测即刻、5分钟后、10分钟后的心率,来了解学生的心脏功能。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可爱的学生们往往考虑的不是怕了,而是被告知心脏很好而欣慰了。

3.从生理的角度思考和设计

要围绕“一堂课我的肌肉是否得到了刺激?”、“我的哪项素质得到了发展?”展开思考和设计。

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因此,这些问题取决于一堂体育课是否有运动负荷,一般我们用练习密度和强度来表示,这也是体育课区别于其他文化课的显性标志。根据运动训练的适应性原理,人体从对某一运动负荷不适应,到逐步适应,乃至完全适应,并继续向更高的适应水平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体各项素质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堂体育课必须要有一定的运动量,且不管是什么教材也不管是什么课型,学生的练习密度绝不能低于30%,理想的课能达到50%以上。不仅如此,根据适应性原理,若进行俯卧撑训练,则强调递增的方式,一阶段后学生练习同一个项目需要在组数或个数上增加,如本阶段是每组20个,做3组,那么下阶段要么组数不变增加每组的个数,要么个数不变增加组数,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体育教师都懂,但要落到实处且让学生明白还是需要做有心人。

4.从安全的角度思考和设计

从安全的角度围绕“我会不会受伤?”进行备课和设计授课。这个问题需要思考如何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对体育教师来讲,安全技能应列入教师备课的必备内容,如何让学生具备这样的技能就需要日常的课堂训练。如,在进行单、双杠项目的练习时,要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教会学生保护和帮助的方法、传授正确的技术动作。

二、教师要从“切实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视角进行备课和授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思考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在身体素质、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以及进步或发展的程度是检验体育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围绕这个话题,从体育课的结构来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要在提高准备活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上下功夫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唤醒人体各器官和身体生理系统的惰性,使人体尽快地由相对安静状态逐渐过渡到紧张的运动状态,为基本部分做好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防止出现运动损伤。根据这个目的,作为体育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场地、气候、不同年龄的学生及学生原有的生理状态而随时作出调整。

笔者在看课时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们刚刚大课间结束,由于有人观摩学生大课间活动特别认真,所以有的学生满头大汗还气喘吁吁,接着恰好是一堂体育公开课。执教教师碰到这样的情况却不能顺势利导,没有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继续一成不变的按教案进行慢跑等常规量度的准备活动。反之,有些课上,有的教师主教材是快速跑,但准备活动只以简单的几节操作为热身,全然不顾快速跑,距离虽短,但却是强度较大的教学内容,这又显得准备活动不充分。此外,主教材明明是足球,但准备活动是一套啦啦操或江南style;田径要求勾脚尖,但在准备活动的韵律操时一直强调绷脚尖等,所有这些都涉及到准备活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值得每一个体育教师研究和思考的。

2.要在加强对主教材技术技能的把握和钻研教与学的方法上下功夫

体育技术与技能的区别,如前面所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体育技术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传承下来的具体科学性、规范性的一种动作;运动技能是人类在遗传基础上,在后天的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前者是针对运动项目本身而言的,后者是针对人而言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个运动技术才能被称之为具备了运动技能。所以我们更多地是强调体育的技能。

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要研究教与学的方法。如学习篮球的传球,有些学生是有基础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依然按自己预设的步骤一步一步教学,那么就完全没有考虑有基础学生的感受,这样的课对该部分学生来说或许就是“折磨”。再如学习足球或羽毛球,教师一味地做徒手练习、原地挥拍练习,学生眼睁睁地看着眼前的球却不能踢起来或拍打起来,那么学生的兴趣是不会高的,学习技能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反之,如果以采取让学生先练后教,让学生在练习中反复体会,在时机合适的时候再强调技术的规范、要领,或许会事半功倍。正所谓“遇物则诲,相机而教”。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更多地研究技术项目的特点,研究哪些是技术的重点环节,需要重点教学;对一些是技术的过渡环节,即学生一看或一听就明白的则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教学。如有的教师把篮球运球的转身动作作为一堂课的重点内容,整个一堂课的练习就强调转身,而运球过程中手与球的接触点、球与地面的接触点以至手脚的配合这些核心技术却不强调,就给人本末倒置的感觉,不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核心技术。当然,有一些项目却是需要先讲清动作的要领并按要求一步一步教学的,如器械体操中的分腿腾越,则一定要先讲清楚要求,尤其是腿要直、推手及时等,不然就容易受伤。

3.要在提高教师自身专业基本功上下功夫

笔者在观摩一些公开课过程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师会准备一些题板,题板的内容是技术动作的图解,每当此时笔者就会想,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在哪?优美的示范不仅是一个最直观、最感性的教学手段,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题板不是画龙点睛,而是画蛇添足,是教师基本功不扎实、不自信的表现。此外,在观看一些教师的常态课时,常常发现学生呆在原地不知所措,白白浪费很多队伍调动的时间,这个时候往往是教师讲解交待不清、队伍调动口令不到位所致。所有这些口令、讲解、示范等都需要体育教师在平时不断磨练提高。如今,我们的体育教师专业各不相同、水平也参差不齐,加上大学所修内容大部分是理论层面的知识,所以,很多教师对中小学的体育课的把控也各不相同,有些教师平时教学只上自己较熟悉的技术项目和身体素质项目,对中小学阶段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并没有按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掌握,有些教师工作十多年,从未教过学生武术或技巧等自己接触较少的项目内容,由于教师教学能力原因导致我们距“让学生全面发展、均衡发展”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勤于思考,精心备好课,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认真上好课,切实提高课堂有效性,才能真正把体育课上出味道来。

蒋玉红,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校副校长,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体育特级教师、苏州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笔者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体育课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