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那科:探索机器人

2014-11-29 11:42徐亦潇
中国工业评论 2014年21期
关键词:流水线蒙牛工业

徐亦潇

在国内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能够提供整套工业机器人工程解决方案的发那科,市场版图得以迅速扩张。

在人们的印象里,传统的乳制品生产企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然而,在蒙牛的全透明生产车间,却很少看见工人们忙碌的背影。

蒙牛乳制品加工厂的每条生产线旁,都立着一个身穿深蓝色外套的黄色机器人。从原奶进厂、消毒,到生产、灌装、产品装箱,再到产品出货,所有生产过程重要环节的人工,都被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发那科)生产的机器人设备所替代。

这些机器人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蒙牛的人力成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机器人之间还可以实现完美地配合与协作,综合计算下来,其工作效率甚至远胜于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熟练工人。

然而,与普通工业机器人产品不同,蒙牛生产车间的发那科机器人身边并没有配备单独的控制器。而是在主车间最中心的透明晶体楼里,矗立着一台具有真正智慧的“大脑”——中央控制系统。这里负责对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下达控制指令,而后机器人就会严格遵照要求规范,完成从收奶到出库的各环节工作。

此外,通过利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手段,这些机器人“大脑”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蒙牛全国生产基地的具体情况,使蒙牛集团的全国基地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领军机器人

在工厂自动化、机器人和智能机械制造领域,发那科早已名声显赫。其40年前问世的首台FANUC机器人,在全球机器人制造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发那科机器人问世之前,美国不少研究人员其实早已陆续研制出一些工业机器人的雏形。但是,与1954年美国最早提出的相关概念相比,这些研究机构做出的实验机器人样品还远远不能满足智能工作的需求。此外,由于受到当时工业制造条件的局限,实验品距离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应用也相去甚远。

事实上,从上世纪70年代初,发那科就以70%的市场份额成为了全球排行首位的数控系统生产商。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发那科开始谋划起在美国学术圈风靡许久的工业机器人。

此后,微电子技术、功率电子技术和计算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数控机床的相关控制和机械零件的研究生产也日益成熟,这一切似乎都为机器人的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发那科看来,此时若再固守电液步进机和数控机床的金矿,极有可能会在工业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过程中被淘汰。这更加坚定了发那科对工业机器人道路的选择。

这个决定获得了同行们的认可。在他们眼里,工业机器人是极具前瞻性的试探,虽然有一点冒险但却是值得的。1974年,发那科成功研制出第一台FANUC工业机器人,这与此前的实验品相比无疑更能满足工业智能要求。它的出现不仅给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惊喜,同时也点燃了同行对于机器人的热情。

不久之后,松下电器株式会社、日本安川电机株式会社等不少日本企业也开始研制起工业机器人。新一轮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的工业革命正在日本境内孕育。不到10年的光景,日本就迎来了机器人元年,并一举成为了工业机器人王国。

而发那科正是当时掀起机器人风潮的领军人物。

掘金中国

1999年,智能机器人一经正式生产,很快就成为了发那科旗下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发那科的智能机器人帝国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开始迅速崛起。

凭借日本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成熟经验,发那科很快联想到世界各国对于智能机器人的巨大需求,尤其是邻邦制造业大国——中国,简直就是一块亟待开采的商业富矿。

1997年的中国,还处在劳动力富余且成本极为低廉的黄金时代。然而,发那科却已经开始在上海着手建立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基地了。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推广工业机器人的跨国公司,发那科首先需要克服的巨大障碍就是与低廉的人工抢市场。

在当时劳动密集型产业遍布的中国,大多数所需人工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根本不愿意对发那科敞开大门。为了成功打入市场,发那科只能先在对机器人有一定了解并且需要精确制造的企业身上寻找突破口。而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日立)与机器人的渊源,让它顺理成章地走入了发那科的视线。

上海日立电器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压缩机生产商之一,高精度的生产要求使其早在1993年就开始尝试从日本购买发那科研制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此后,中国的劳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每年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各种需要企业支付的劳动保障费用不停上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感受到人工成本的压力。

当一台台发那科工业机器人站上流水线之后,上海日立的管理者们不仅关注它的性能,更仔细算起了机器人背后的成本账。“在上海日立电器的厂区里,一共约有五六千名员工,其中一线工人就占到四千多。算上工资及各种劳动保障的支出,每位一线员工的用工成本正在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迅速攀升。此外,要让一线工人在上海体面地工作、体面的生活,最低工资的计算标准显然是不够的。相比之下,发那科的机器人却好养活得多!”

仅以搬运流水线为例,每台发那科机器人都能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一天下来就有3000次左右的准确操作。而且原先人工操作平均9秒的搬运效率,甚至被发那科机器人提高到了7.5秒。

总得来看,目前上海日立生产线上每台发那科机器人的生产能力至少相当于三个人工,而且生产效率却远优于人工操作。若是所有流水线都采用工业机器人,每年将为上海日立省下一笔不菲的资金。

巨大的成本差,让上海日立尝到了使用工业机器人的甜头。而多年良好的合作经验,更使上海日立成为了发那科品牌机器人的忠实粉丝。

发那科中国基地建立后,上海日立流水线上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也变得更多了。2012年流水线上才不过34台黄色的发那科牌“工人”,而到了2015年,机器人大军的数量将增至180台。

流水线上机器人数量骤增的并非只有上海日立一家,事实上,越来越多需要高精确度的制造企业都开始认识到工业机器人的重要性,高度智能的发那科工业机器人更是获得了汽车制造业的广泛认可。

毫不夸张地说,发那科在汽车领域是无往不利的。无论是德国大众、通用集团、本田公司、福特汽车等老牌车企,还是奇瑞、比亚迪、长安铃木等新兴品牌,都与发那科工业机器人签下了长期的“劳动合同”。在汽车制造业领域,发那科机器人的合作伙伴数量早已超过30家。手握的大笔订单奠定了发那科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领域的霸主地位。

随着用工成本的逐年递增,如今中国已经不再具有人口红利的巨大优势。“用工荒”正在成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巨大威胁,一般工业领域的生产企业也开始纷纷谋求新的转型。

从高智能、高可靠性的创新机器人到机器人自动化工程,从全电动注塑设备到电火花加工机,从小型加工中心再到自动化加工成套工程,发那科的业务跨度几乎囊括了工业领域所有的精细系统。在转型升级趋势下,能够提供整套机器人工程解决方案的发那科,市场版图迅速扩张。endprint

猜你喜欢
流水线蒙牛工业
熨烫女工
奇思妙想
流水线
流水线上的神奇转换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蒙牛上市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