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 洪宇
摘 要:商务英语教育中的输入与输出效果并不成正比,已经成为了英语教育方式改革的一个难点。一方面,语言的习得本身是一种认知过程,但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一直存在输出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另一方面,商务英语教学涉及到的商务知识结构是基于充满变数的国际商务活动,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制定,并适应与时俱进的世界。尝试以认知语用学领域中的心理模型理论作为研究工具,利用正确地建构商务英语教学的心理模型来解决现存的输出效果的问题,以期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心理模型理论;商务英语教学;商务英语建模
中图分类号:G6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188-02
一、商务英语的教学现状
商务英语指的是在整体商务活动中所使用到的英语。其内涵涉及谈判、营销、贸易实务操作、金融、会计、商法等各层面的知识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表明要“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尽管如此,各高校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却差强人意。实际中能胜任国际商务活动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商务英语专业兴起较晚,信息的更新速度又极快,同已经进行数十年的大学英语教学相比,商务英语的知识体系需要不断的完善来与时俱进,包括适合的教材、相关的最新学习资料等。第二,师资力量薄弱,精通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的通才教师较稀缺,教学中教师会利用自己的优势,无意识地对商务和英语两部分的知识结构讲授产生侧重,从而影响这两部分知识结构的有效融合。第三,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经验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虽然历经改革,逐渐改变灌输式教育方法,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并不能完全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商务英语教学的输出效果是英语及商务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商务英语对教学方法的要求要高于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
鉴于商务英语教学的输出结果不理想,在教学改革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商务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即正确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要区别于以往的语言类教学。后者的输出效果仅限于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前者在此基础上还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应体现一定的实践模拟特点。其次,教师还要培养商务英语教学思维的创新性。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多注重长久以来鲜有变化的语法结构、词汇运用等方面;而思维的创新性似乎在语言类教学中没有体现。但商务英语教学涉及到的商务知识结构是基于充满变数的国际商务活动的,这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制定,并适应与时俱进的世界。因此只有思维的创新性才能战胜“本领恐慌”,锻炼学生胜任未来商务工作中的种种挑战。
本文尝试以认知语用学领域中的心理模型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利用正确地建构商务英语教学的心理模型来解决现存的输出效果的问题,以期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能有所裨益。
二、心理模型理论的阐述
“心理模型”(mental models)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Kenneth Craik于1943年在“The Nature of Explanation”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心理模型是心智对实际的或想象的情况的一种表征,人们据此对某一现象作出推理解释。随后该理论获得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呈现出不同理解。Gentner和Stevens等学者认为心理模型是由大脑里长期记忆为基础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内心映像(Gentner,1983:99-129)。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Johnson-Laird在不同研究时期对心理模型理论进行不同阐释,他在2006 年给出的定义为:心理模型是对世界的一种表征,这种表征被假定为是人类推理的基础。它是某种可能性为真值的表征,并且只要可能就会有一个具有图像性的结构。各种复杂系统都是在长时记忆中知识表征的一种形式。
我国学者徐盛桓认为心理模型是认知主体知识结构的表现形式,这一抽象的知识结构由大大小小的类知识或抽象知识的“知识集”构成,是人们的知识、经验、信念经由大脑的长短期记忆储备起来并经抽象和整合,成为复杂的知识网络系统,体现为由历时、共时的各种规则规律汇集成的集合体,这些规则规律组成默认的层级和结合为各种范畴。
三、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心理模型建构
“外语教学科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教育科学领域范围内科学水平的提高,也有赖于总结先进经验以及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科学理论来改革教学法”(唐光铜,1988:1),商务英语的教学活动即是师生间的语用推理。只有帮助学生构建与教师一致的心理模型,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要交待某学科的背景信息,帮助学生构建初期的心理模型。由浅入深,教师从学生的熟悉问题展开,唤起学生相关浅显的专业知识,例如贸易英语课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淘宝购物经历引入。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唤起学生的兴趣:在淘宝网上购买商品的快递邮寄时间;运输途中的商品保险;淘宝卖家的免责条款;淘宝网上购买商品如何支付;淘宝网上购买的商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应该怎么办等等。然后,教师把长期记忆同新的知识集相结合:快递时间即相当于国际贸易中的运输时间,货物的保险以及卖家的免责条款相当于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的责任划分,就相当于国际贸易中所涉及的贸易术语;商品质量问题就会涉及相应的解决办法也即是国际贸易中的赔付问题。由此淘宝的经历就如国际贸易的缩影。教师可以假言命题形式向学生讲授贸易英语的某些原理,即如果x则y的方式,以此便于学生推理。如贸易术语的讲解:CIF指的是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如果采用CIF术语则意味着卖方安排运输和保险,支付运费及保险费。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前的风险。办理出口手续。提供完整的运输单据;而买方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办理进口手续。支付货款,收取货物。对于其中涉及的船舷,教师可以根据心理模型的形象性原理(The principle of iconicity):一个心理模型具有一种与它所表征事物的结构相应的结构;通过实际的图片或模型向学生展示,以便学生在最小范畴内构建该术语的小型心理模型,以便符合Johnson-Laird所提出的关于心理模型的预测理论,推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心理模型越少且越简单,那么,完成推理所需要的时间和犯错误的可能越少;这样使学生基于自己长期记忆的基础上,加之现时的工作记忆能够对贸易构建一个相应模型。同时商务英语还要涉及语言模型的构建。如C指的是cost意为成本,并对该词汇的相应用法进行模型创建掌握to cut/reduce costs;running/operating/labor costs的用法。endprint
其次,老师通过案例帮助学生修正以及巩固模型。 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形成初次建模后,学生的思维中会下意识地对该模型进行一次次验证。教师为了解学生初次构建的心理模型的正确程度与否,可以通过提问或案例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验证。例如:某出口公司按CIF伦敦向英商出售一批核桃仁,由于该商品季节性较强,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前将信用证开到,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迟于12月2日驶抵目的港。如货轮迟于12月2日抵达目的港,买方有权取消合同,如货款已收,卖方必须将货款退还买方。问这一份合同相关条款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能否得出如下正确结论来判断学生建模是否成功,结论1是卖方不应对货物到港日期做出保证(鉴于运输途中遭遇的各种风险);结论2货轮不能如期到港,卖方必须将货款退还这一条款存在问题(鉴于CIF是“象征性交货”即只要卖方提供齐全、正确的货运单据,买方就应付款)。如果学生对该案例能得出准确结论则可视作初次建模成功,可以再通过其他案例再次进行验证,对正确建模加以巩固。如没有得出正确结论,则需要对此模型进行修正。根据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演绎推理其中的一条规则( (p →q)∧p)→q (肯定前件式(modus ponens)),即如果采用CIF术语,则卖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肯定了前件CIF术语为真,并据此推理也肯定后件卖方承担相应的责任为真。根据其另一条规则( (p →q)∧┐q)→ ┐p (否定后件式(modus tollens)),在此案例中,如果卖方限定到达日期,则同CIF术语中卖方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前的风险相矛盾,即否定了后件,那前件CIF术语也应否定。此外,在该案例中,利用徐盛桓教授提出的常规关系的相邻相似维度,教师应把该案例中的显性表述“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迟于12月2日驶抵目的港”所隐含的意义向学生明示出来:卖方既然保证到达日期,即是卖方所承担的责任超出了装运港船舷。这一隐含意义同CIF术语自身的责任划分是相矛盾的。基于此推理,学生会对错误建模加以修正。在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模型不会存在太大问题,这源于大学英语语法同商务英语语法是相同的,学生可以利用原有的语法模型将商务英语中的专业词汇加以应用,在原有模型基础上构建新的商务英语模型。
再次,根据上下文语境的商务知识模型学生可以正确预测词汇的意义,如principal在托收语境中含义是委托人,在银行业务的语境下含义为本金等等,据此构建商务英语语言模型,将语言模型同商务模型相融合。然后学生根据正确的心理建模对未来的情况加以预测。也即是利用正确的模型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修正并巩固新建模型,减少其推理时间即是减少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以此达到教学的输出效果。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利用自身构建的不同心理模型提出不同策略。
结语
应用心理模型理论指导商务英语教学活动是从认知语用的角度思考解决前面所述问题的办法。该理论关注学生思维推理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体现了学者们最近在探讨的“以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 的教学理念,为培养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向前迈进了一步。
参考文献:
[1] 王立非.论商务外语学科及学术研究的再定位[J].中国外语,2012,(5):4-9.
[2] Johnson-Laird P N.How we reas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428.
[3] 唐光铜.外语教学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34-36.
[4] 徐盛桓.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J].外国语,2007,(4):47-49.
[责任编辑 王 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