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亮
摘 要:近几年,湖南省工程机械企业的国际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一过程中,其选择的国际化路径令人印象深刻,正是其合适的路径选择大大推进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总体来看,湖南省工程机械企业的国际化路径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在不同的时期,由于战略决策及自身实力的变化,其方式选取又有不同的侧重点。
关键词:湖南省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路径;形式;特点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018-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国内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加大了国际市场的拓展步伐,如联想、华为、海尔、格力等,都已成为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典型。在这波国际化的浪潮中,湖南省工程机械企业的国际化成绩同样令人瞩目,以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为代表的湖南省工程机械企业通过一系列国际化运作,迅速跻身于国际领先的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商行列。在这一过程中,其选取的系列国际化路径功不可没,因此,研究其国际化的路径形式和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湖南省工程机械企业的国际化,并为其以后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湖南省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的路径形式
(一)出口
作为一种风险比较小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出口成为许多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一选择。湖南省工程机械企业也不例外,在业内较早设立了相关部门从事出口业务。三一重工的出口开始于2001年11月,这一年,三一重工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迪尔公司签订了合作经销协议,正式迈出了国际化第一步。中联重科在2000年开始启动全球化战略,2002年9月成立了中联海外公司,统筹出口及海外销售业务。两大企业对出口业务都非常重视,这也促进了其出口业务的迅速发展。2002年,三一重工就迎来了一笔价值3 000万美元的出口大单,4台三一PQ190平地机销往摩洛哥,这是三一重工历史上的第一笔出口业务;2005年,三一重工再次与安哥拉签下6 000万美元的出口大单,非洲也成为整个三一重工国际化进程的一个突破口。中联重科的出口也是硕果累累,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中联重科产品出口猛增,出口国家开始从传统的中亚、南亚、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往欧美等发达国家推进,出口的产品也从单一品种向多品种拓展,出口数量从单台零售向批量外销提升[1]。2006年10月,中联重科向印度出口66台汽车起重机,价值1 194.6万美元。2007年8月,中联重科首次向美国出口中大吨位履带起重机,实现了“机械湘军”向北美市场出口零的突破。2011年10月,中联重科首开中国工程机械产品批量出口日本的先河,向日本出口30台泵车。目前,两大工程机械企业的出口业务遍布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直接投资建厂
通过出口贸易,湖南省两大工程机械企业逐步积累了国际营销经验,产品质量也经受了国际市场的检验,为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两大企业开始在海外直接投资建厂,尤其是三一重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连续掷出大手笔,完成了生产基地的全球布局。2006年成为三一重工全球化布局的起点年。2006年11月,三一重工与印度签订投资协议,由三一重工投资6 000万美元在印度建设工程机械制造基地,这也成为当时中资企业在印度的一笔最大直接投资。2007年9月,三一重工与美国政府签署投资协议,由三一重工投资6 000万美元在亚特兰大市建设一个集美国总部于一体的工程机械研发制造中心。2009年1月,为了进军欧盟市场,三一重工与德国政府签署了1亿欧元的投资协议,由三一重工在德国建设欧洲总部和研发生产中心,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欧洲的一笔最大投资。完成对欧洲的布局后,2010年2月,三一重工与巴西政府签订投资协议,投资2亿美元在巴西建设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实现了南美市场的布局。2011年5月,三一重工与印尼政府签署投资协议,由三一重工在印尼投资2亿美元兴建三一印尼产业园,从而完成了对东南亚的布局。三一重工的这一系列直接投资不仅使自己基本完成了生产基地的全球布局,大大推进了自己的国际化,同时也在业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比较于三一重工接二连三的大手笔投资,中联重科对外投资建厂的步伐相对谨慎,更多地选择了并购和合资的国际化形式。
(三)合资
作为一种风险分散、利益共享的投资形式,合资也成为两家企业加速拓展国际市场的选择。2012年8月,中联重科与印度EM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合作生产塔式起重机,这也成为中联重科在海外的第一个生产基地。该合资也将进一步拓展中联重科在印度的市场份额,提高品牌影响力。而同城对手三一重工也在全球寻找合作伙伴,2012年2月,三一重工与全球领先的液压起重与装载设备制造商——奥地利帕尔菲格公司签署投资协议,共同成立两家合资公司,各持有50%的股份,专门从事起重机的生产、销售和服务。与帕尔菲格的强强联合无疑将进一步提升三一重工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国际运营管理经验。
(四)并购
在所有国际化路径中,并购无疑是进入国际市场比较快的一种,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种。但出于对国际化的战略追求,两大企业抓住难得的并购机会,果断出手,各自在并购领域收获颇丰。中联重科首先挥起了并购大旗,2008年6月,中联重科成功收购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这是当时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第一次收购全球知名工程机械企业。这次收购在业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使中联重科一跃成为全球领先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并购机会。2012年1月,三一重工抓住机会,成功收购世界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控股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这也是三一重工海外并购的第一案,三一也由此步入全球顶尖混凝土机械制造商行列。2012年7月,三一重工闪电收购行动继续上演,将欧洲第三大混凝土搅拌车制造商Intermix GmbH收入麾下,成功实现了产业链延伸。湖南工程机械企业的系列并购使企业迅速进入到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大增强了自身竞争实力,提升了品牌的国际化程度。endprint
二、湖南省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路径的特点
(一)在路径形式上——多种多样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更多采用出口贸易或OEM的方式来拓展国际市场,尽管这类方式能有效降低企业国际化的风险,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更偏重于国际贸易的方式对企业国际化的帮助并不大;所以,即使企业的出口额很高,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仍然很低,要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就必须改变单一的参与形式,采取更深层次的参与方式。从湖南工程机械两大企业的国际化历程来看,不难看出其国际化形式的多样性,两家企业总是根据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目标、结合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实力来选择合适的方式,既有出口贸易,也有直接建厂,既有合资生产,也有跨国兼并。多样化的形式有利于企业更快地进入国际市场,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竞争,从而也能更快地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二)在路径决策上——勇于尝试,敢于挑战
尽管很多企业都认为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下企业发展的必然,但忧虑于国际市场环境的复杂以及自身竞争力的薄弱,很多企业迟迟不愿迈出国际化的步伐。而湖南工程机械两大企业的领导层对国际化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在企业实力并不十分突出的时候就确立了国际化目标,并开始了国际化尝试。回顾三一重工全球化发展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三一重工在某种程度上可谓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吃螃蟹者”:其海外基地选址布局相比国内同行处处抢先,启动绿地投资战略更是比国内同行提早了5年以上[2]。而且无论是投资建厂,还是兼并收购,无一不是大手笔运作,经过近10年的“出海”实践,三一成为目前投建海外基地最多、海外基地投产最早的业内企业。而中联重科在2008年兼并意大利CIFA时,也是国内工程机械企业针对海外顶级企业的第一次收购,在全球产生了轰动性影响。国际化毫无疑问是有一项有风险的行动,坦率地说,两家企业在对外大规模投资或兼并之前并没有充分的国际化经验积累,但两家企业都善于把握机会,敢于出手,在他们看来,在国际化面前,企业没有退路,必须勇往直前,哪怕路途充满荆棘和坎坷。正如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所言:“国际化是一场非打不可的硬仗,三一重工把它当成第三次创业”[3]。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也感慨:如果没有国际化,三一最多就是个大一点的个体户而已[4]。而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也多次提到,将来谁在国际市场上做得好,谁就是老大,只守在中国市场就会憋死[5]。正是这种领先的国际化理念和追求,使得湖南工程机械企业在国际化征途上敢为人先,敢于挑战,为国内其他工程机械企业的出海树立了标杆。
(三)在选择原则上,既以战略为导向又兼具灵活性
企业选择何种国际化路径,主要受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制约,同时也会受到市场环境和竞争形势的影响。从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国际化历程来看,既贯彻了这种战略导向,同时又有适时而变的灵活性。在2012年以前,三一重工更青睐于直接投资这一方式,更多地是采取直接建厂来拓展国际市场,这与三一重工当时对国际化途径的认识有关,三一重工认为,直接投资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风险成本,利于企业控制投资规模和进度;同时,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从而降低对方的防范和抵触心理。而采取兼并当地现有产业的方式,并不容易让人从心理上接受。但随着三一自身规模的扩大以及国际化经验的积累,三一对国际化路径的认识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青睐兼并这一方式,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后来说,企业规模扩大后,主要的扩张方式就是并购,并购是最低成本的市场整合方式,所以以后的国际化方式会更多地考虑兼并。与三一重工不同的是,2012年以前,中联重科主要采取的是兼并收购的方式。中联重科认为,兼并方式可以迅速进入国际市场,可以获得对方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而自己在国内也有多次并购的经验,于是就有了2008年对意大利CIFA的大手笔收购。但在2012年后,中联重科开始调整战略方向,在全球布局生产基地,在印度设立了合资工厂,并计划在南非、俄罗斯、巴西投资设厂。从两家企业的选择来看,没有永恒不变的形式,只有永远不变的目标。
综上所述,湖南省工程机械企业以其多样化的路径选择、敢为人先的国际化开拓取得了不俗的国际化成绩。但所有人都知道,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我们还远不能说两家企业就已实现了国际化,在以后的国际化道路上,两家企业将要面临本土化、文化融合等一系列难题,这些难题需要两家企业充分发挥管理智慧,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最终成为全球领先的国际化企业。
参考文献:
[1] 赵碧君,黄海.中联重科塔机首次出口欧盟[N].上海证券报,2007-11-07.
[2] 许伟斌.三一国际化变奏 从出口亚非拉到本土化全球[J].商学院,2013,(1):44-45 .
[3] 刘建中.德国产业园开业,三一重工国际化迈出坚实一步[EB/OL].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2011/044410021611.html.2011-
6-21.
[4] 李仕耀.没有国际化,三一只是大的个体户[EB/OL].http://news.21-sun.com/detail/2010/04/2010040218467.shtml.2012-03-05.
[5] 沈伟明.三一重工并购悬局[EB/OL].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120411/5902875.shtml.2012-04-10.
[责任编辑 安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