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论为官

2014-11-27 13:39
月读 2014年7期
关键词:爵位仁政仁义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邹国(今山东邹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孟子原为鲁国贵族孟孙氏后裔,后因家族衰落,其先辈迁居至邹国。孟子幼年丧父,全赖母亲艰辛抚育。孟母的严格教养,使孟子一心向学。他在十五六岁时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三十多岁便学有所成,在邹、鲁一带聚徒讲学,门生达数百人。孟子曾效法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列国,这期间他游说齐宣王、梁惠王等诸侯,但其政治主张多不被接受,于是退隐家乡,著书兴学,有《孟子》七篇传世。

孟子主张德治,提出了“仁政”“王道”等政治思想。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学说,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上》)

即使有离娄(相传为黄帝时人,能于百步之外望见秋毫之末)那样好的视力,公输般(又称鲁班,春秋时著名的巧匠)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那样好的辨音能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将其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强调“以民为本”“为政以德”,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孟子·离娄下》)

子产主持郑国的政事时,曾经用自己所乘的车去帮助别人渡过溱水和洧水。孟子评论这件事说:“这是小恩小惠的行为,他并不懂得如何从政。如果他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桥,十二月修成过车马的桥,老百姓就不会为渡河而发愁了。在上位的人只要把政事治理好,就是出门鸣锣开道都可以,怎么能够一个一个地去帮助百姓渡河呢?如果执政的人要一个一个地讨人欢心,那时间可就太不够用了。”

诸葛亮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这与孟子的思想正相符合。从政者当以大局为重,与其事必躬亲地解决一桩桩小问题,不如利用好手中的权力,一劳永逸地解决大问题,使百姓再无后顾之忧。

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有自然的爵位,有人授的爵位。仁义忠信,不疲倦地乐善好施,这是自然的爵位;公卿大夫,这是人授的爵位。古代的人修养自然的爵位,水到渠成地获得人授的爵位。现在的人修养自然的爵位,其目的是要得到人授的爵位;一旦得到人授的爵位,便抛弃了自然的爵位,这可真是太糊涂了,最终连人授的爵位也必定会失去的。

所谓天爵,就是高尚的品德;所谓人爵,就是高级的官职。在孟子看来,天爵和人爵的和谐统一是最理想的状态。当一个人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又有适合的官职,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相反,如果得人爵,而弃天爵,官升了,道德良知、党纪国法、公德心没有了,则“终亦必亡而已矣”。

君子不亮,恶乎执?(《孟子·告子下》)

君子如果不講信用,怎么能够有操守呢?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政府说到就要做到,不能“放空炮”。这体现了大国政府的高度政治清醒和责任担当。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自得其乐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百姓不会失望。古时的人,得志,施恩于百姓;不得志,修养自己的品德,以此表现于世人。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已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座右铭。穷达都是身外事,只有道义是根本。无论穷与达,只要严保道德操守,如此则会安详自得而不至迷失。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尽心下》)

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人民和政事。凡是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必定会为自己带来灾祸。

百姓玩物丧志,诸侯玩物丧国,历史的经验值得汲取。为官从政,贪财好色乃是大忌。看如今被调查和审判的腐败者,哪个不是因为贪财好色而身败名裂、悔恨终生呢?

猜你喜欢
爵位仁政仁义
居延汉简所见戍卒问题琐议
久假不归
仁义不过是“客栈”?
意外
从国君称呼看春秋战国时的“礼崩乐坏”
孟子说仁德
世袭制的起源和确立
结果
“侯”和“候”
《论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