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致方云如书信考

2014-11-27 01:15
嘉兴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弘一大师浣纱崇德

金 星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平湖李叔同纪念馆馆刊 《莲馆弘谭》2011年第7期 “史事勾沉”栏目刊载了郭长海先生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 《弘一大师的一件佚信》①《弘一大师的一件佚信》的文字资料均转引自平湖李叔同纪念馆馆刊《莲馆弘谭》2011年第7期,以下引文同上。。此文中提到的这件佚信乃郭长海先生在旧报文中节录而得,为最新版 《弘一大师全集》所失收。佚信节录自 《夜读楼散记》一文,作者署名为 “阿秋”,该文原载于1934年3月1日的 《金刚钻报》。因考证需要,兹录原文如下:

弘一法师,在家时名李叔同。曾任教于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诗书画皆清绝,与近贤胡寄尘、夏丏尊、马一浮等交谊甚笃。吾崇美术家丰子恺亦为李所赏识而造就者也。数年前,忽然皈依佛教,师事印光法师。李以学问、性情俱臻上乘,故悟道殊透,不数年,已名满禅林。然其不以为荣,日担其破旧之行李,行脚四方,怡然自乐,洵当代高僧中,不可多得之人也。越昨至方师云如之庐,见壁间悬弘一法师致其之手札一通,书法秀挺,令人可爱。读其文,平淡冲和,无人间烟火气。循诵不忍去口,不觉悠然有出世之想。仆虽似随园老人之不喜佛法,然于法师此札,爱之弥切,殆亦佛家之所谓缘耶!亟录之以供同好。书云“省书悉。仁者精进向道,欢慰无已。初阅佛书,必不能尽解。阅览既久,自可渐渐贯通。惟须持以恒心,未可一曝十寒耳。印光法师,陕西人。幼通儒书,出家已四十余年,居普陀山法雨寺,解行超卓。为当代第一高僧,朽人以师礼事之。著作多佚失。徐蔚如等于戊午春搜集其文,排印一册,复续成二册,今所流通者共四册 (扬州已刊木版,今秋更拟编辑文钞增广本,由中华书局印行。)计数年来文钞流通世间已近百万部。洵为稀有之盛事。初学佛法者,宜先阅 《佛教初学课本》、《龚舒净土文》、《径中径又径征义》、《初业净机指南》、《阿弥陀经疏钞撷》等。可托杭州友人至旗厦袭 (龙)翔桥功德林购求。共值约一圆余。求生净土之法,书中悉载,详阅自可了然。松 (朽)人不久往庐山,仁者获此书后,希暂勿复。附邮奉 《法雨涓滴录》一册,希受收。此未委悉。(云如居士丈室五月七日昙昉疏答)

据 《夜读楼散记》一文及其文中所录的书信内容可知,此件佚信的受信人为方云如,郭先生在文中云:“此信是弘一大师写给方云如的,写作年代不明,为新版 《弘一大师全集》失收。方云如何许人,弘一大师和方云如的认识过程交往情况均不得而知。亦未见其他人的文章谈到过此事。”关于方云如其人的史实资料确不多见,但是综合佚信以及 《夜读楼散记》一文的内容来看,该佚信还是有几点可考之处。

一、佚信的书写时间、地点考

在 《夜读楼散记》作者 “阿秋”所录的弘一大师致方云如的书信中,记有:“朽人不久往庐山,仁者获此书后,希暂勿复”一句,可以得知该佚信正是弘一大师写于即将前往庐山之前,据林子青编著的 《弘一大师遗墨与年谱 (1926年)》记载:“夏与弘伞法师至江西庐山,参加金光明法会”[1],可以推断出该封书信写于1926年,而该信署尾云:“云如居士丈室 五月七日昙昉疏答”,则可以暂时得出此封书信的书写时间为 “1926年五月七日”。但是 “1926年五月七日”,究竟是是农历纪年法还是公历纪年法?按照 《年谱》所说的 “夏季”,可以先将时间段划定在农历 “立夏”至 “立秋”之间。一般而言,夏季多指6月22日至9月23日这段时间内,所以,弘一大师去江西庐山应该在公历6月底左右。今查万年历,1926年6月底正是农历五月中下旬,那么,这件佚信采用的纪年应是农历纪年法,即 “1926年农历五月初七日”,而这一天所对应的公历则为“1926年6月16日”。1990年8月12日 《黄山日报》刊登了 《弘一大师的两帧墨迹》一文,同时刊出由汪仁斋先生提供的弘一大师手书明信片两张。其中1926年农历五月书写的一张内容云:“书悉。在招贤见客之事,甚不愿破其例。拟于后天即初九日上午九点钟,在西泠印社 (潜泉附近)晤谈。如初九日临时大雨,乞改初十日 (亦九点钟,若小雨不改)。此次晤谈事,乞勿告他人,至要。五月初七晨,昙昉白)”①该明信片内容转录自林子青编 《弘一法师年谱》,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第157页。从明信片的内容可知,1926年农历五月的时候,弘一大师仍居住在杭州,尚未去庐山。综合这几点线索,可以确证弘一大师致方云如这封书信写于1926年农历五月初七日,与上文的明信片书写于同一天。

在确证佚信的书写时间后,还需要考证书信的书写地点。《弘一大师全集》书法卷中曾收录了弘一大师手书莲池大师法语 《山色》横幅一篇 (图1),该横幅正上方书 “南无阿弥陀佛”,下方书法语 《山色》原文,结尾署文云:“岁在丙寅木槿荣月,时居西湖招贤寺华藏阁,晚晴沙门昙昉书。”②图1横幅转引自 《弘一大师全集 (九)书法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第169页。款识中 “丙寅”即民国十五年 (1926),“木槿荣”月,据平湖王维军先生 《弘一大师史料研究中的古历纪法考析》一文中的考释 “木槿荣月是阴历五月的别名”,那么此横幅写于1926年农历五月。又依据结尾署文中所记的书写地点 “西湖招贤寺华严阁”,可以得知弘一大师在1926年农历五月时居住在杭州招贤寺。实际上,1926年农历三月弘一大师自温州至杭州后,一直寓居在招贤寺。这一点丰子恺在 《法味》一文中也有所提及 “暮春的有一天,弘一师从杭州招贤寺寄来了一张邮片说:‘近从温州来杭,承招贤老人殷勤相留,年内或不复他适。’……过了几天 (农历五月),弘一师又从杭州来信,大略说:‘音出月拟赴江西庐山金光明会参与道场,愿手写经文三百叶分送各施主。’”[2]依文中 “承招贤老人殷勤相留,年内或不复他适。”一句,可以判断弘一大师此间一直居住在招贤寺,并没有迁居的打算。所以他给方云如的这封书信书写地点为 “杭州,招贤寺”就确证无疑了。

图1 弘一大师手书 《山色》

二、方云如、阿秋生平简考

关于方云如其人的生平,现存史实资料并没有完整的记载,仅有一些零散的人名呈现。范树立先生撰写的 《阿炳名曲的传人——范志云 》一文中记有:“范志云先生是崇德县 (今桐乡市)崇福镇人,字伯寿,本地人叫他范伯寿。那年他已是78岁高龄了,身体挺硬朗,又十分健谈。他说小时候在县立商业学校读书,老师方云如是丰子恺的同学,十分喜爱音乐。在方老师的影响下,范志云很快学会了唱歌、读简谱、写五线谱,同时还学会了拉二胡和弹奏琵琶。后来,范志云考入浙江省商业学校,毕业后回到了崇福。”[3]从文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信息:1)方云如为嘉兴崇德县人 (今属嘉兴桐乡市),“阿秋”文中所指的 “吾崇”即为民国时期的崇德县 (或可认为是崇福镇);2)方云如是丰子恺的同学,曾任教于崇德县立乙种商业学校 (小学),是现代音乐家范志云的音乐启蒙老师。据 《桐乡民国时期史料1》中 《怀念我的母校——崇德县立乙种商业学校》一文记载:“当时 (1924年),校长魏吟秋先生,兼教国文。教师有方云如,教国文也教唱歌。……”[4]。“崇德县县立乙等商业学校”的前身是1910年蔡庆云在西横街首创的 “蒙养园”,1919年改名为 “幼稚园”,后又更名 “县立乙等商校”,1924年更名为 “崇德县立乙种商业职业学校”,1927年再次更名为 “崇德县立乙种商科职业学校”,1928年停办。根据前文记载,可以得知1924年,方云如曾执教于该校。又蔡益在 《旧时崇德县的议员选举》一文中记有:“北伐以后,国民党急于清党改组,忙于肃清军阀势力,数年之中,议会政治处于消沉阶段。直至民国二十五年 (1936),祟德县才办理过一次 ‘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推出方云如、陈雨常、陈岫青、唐国仁、朱鉴升五人,用抽签办法决危结果以朱鉴升中签。”①蔡益:《旧时崇德县的议员选举》,转引自桐乡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桐乡民国时期史料1》,1989年内部印刷版,第46页。可以得知,方云如在1936年曾被推选为国民党 “国民大会代表”候选人。而在1935年 《全国银行年鉴总缆》之 《崇德县农民银行 (一)》以及1937年 《全国银行年鉴》第五章 “农工银行”之 《崇德县农民银行》②以上两处名单分别参见参见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经济研究室编辑 《全国银行年鉴中华民国二十四》第二章 《全国银行总缆》,1935年6月版,第260页;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室编辑 《全国银行年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第五章 《农工银行》,1937年10月版,第38页。中亦载有两种人事名单,方云如分别列在 “监委会常务委员”“监委会委员”一栏中。在考证线索极少的情况下,笔者曾致信桐乡文化馆的范树立先生,据他查证,即将出版的 《新编崇福镇志》第900页记载,方云如在民国二十三年 (1934)年曾担任崇福镇镇长。

综上所考,可以先总结方云如的生平事略并简录如下:方云如,生卒不详。浙江崇德县人,丰子恺同学。1924年执教于 “崇德县立乙种商业职业学校”,民国二十三年 (1934)任崇福镇镇长,民国二十四年 (1935)起任崇德县农民银行监理委员会委员。民国二十五 (1936)年曾被推选为国民党“国民大会代表”候选人。

《夜读楼散记》的作者 “阿秋”,因作者署名为笔名,一时难以考证,但是根据文中内容,笔者疑为 “阿秋”是 “吴徵”的署名。吴徵 (1878—1949),字待秋,浙江崇德人。吴为近代著名画家,金石书画兼长,擅画山水、花卉,晚年喜作佛像。1903年赴杭州,在杭兼任两所小学的美术教员,期间亦曾加入西泠印社。1904年后因患病回乡休养,以鬻画为生。1927年,举家迁入苏州,之后长期寓居上海。《夜读楼散记》一文中写道:“吾崇美术家丰子恺亦为李所赏识而造就者也。”其中根据 “吾崇”二字可以得知,作者阿秋也是崇德县人。又据文中 “仆虽似随园老人之不喜佛法,然于法师此札,爱之弥切,殆亦佛家之所谓缘耶!”这一段内容,可知作者推崇的是随园老人 (袁枚)的性灵之说。而无独有偶的是,1939年吴徵与陆抑非合作 《绿竹鹦鹉行书袁枚诗》成扇一叶 (如图2所示①图2参见 《博宝艺术网》,网址:http://auction.artxun.com/paimai-67897-339482266.shtml),赠予者为 “停云阁主”万丛木。

在此成扇中,陆抑非作画,吴徵在扇之背面题写了袁枚的《山居绝句》总十一首诗中的三首。其一 “草草亭台布置余,今年真个爱吾庐。牙籤都放西廊下,自有斜阳来曝书。”其二“青芦叶叶动春潮,堤上杨花带雪飘。满地月明仙鹤语,碧天如水一枝箫。”其三 “读书镇日为书忙,别有清眸一寸光。问我归心向何处,三分周孔二分庄。”由此可见,吴徵对袁枚的诗句已经读得非常透彻了,选取的这三首诗也较为集中地表达了袁枚的性灵思想,如果我们就此推断吴徵自比随园老人,似乎也合乎情理。但是,史实讲求的是来龙去脉的清晰,尽管吴徵与后来的 《金刚钻报》主编郑逸梅交游极密切,我们依然不能将 “吴待秋”和 “阿秋”划等号。“夜读楼”是否是吴徵在嘉兴的斋楼号?“阿秋”是不是 “待秋”的印刷误?因现存可查的资料极少,今谨备此一说。

图2 吴徵与陆抑非合作成扇

三、关于书信的印刷勘误

在旧报文 《夜读楼散记》中节录的弘一大师致方云如书信,亦存在两处印刷的错误。其一即是报纸中 “松人不久往庐山,仁者获此书后,希暂勿复。”一句,将 “朽人”误印为 “松人”(此处郭长海先生在原文中已作了更正)。其二,信中弘一大师嘱咐方云如托杭州友人购买佛法书籍的地点为 “旗厦袭翔桥功德林”。经考证得出该地名中 “袭翔桥”为印刷误,实为 “龙翔桥”。“旗厦”指的是清代杭州城的 “清旗营”。关于这一地点,弘一大师曾于1926年农历二月廿六日 《致朱稣典》一信中提到:“写件已于阳历一月十六日寄与周天初居士,托彼转交,不意至今尚未收到。……彼家 (指周天初家)住在杭州旗厦平远里十八号。”[5]又据 《平远里惠兴路历史地段概况》一文记载:“浣纱路以浣纱河得名。浣纱河宋名清湖河,又名西河,清在旗营内者亦叫营河,沿河两岸民国时称浣纱东路、浣纱西路。……该地段历史上曾位于清旗营东南角。营墙拆除后逐渐开发为平远里与惠兴路两处里弄建筑群。”②参见 “杭州市历史建筑专题”网站,网址:http://www.hzfc.gov.cn/lb/lsdd/huixinlu/lsdd_jz_6_xiangxi.html我们从图3、图4中可以看到,平远里刚好建在原 “清旗营”的西侧,民国浣纱西路 (清时称延龄路)即今 “延安路”,而旧龙翔桥则建在浣纱河西侧的支流上。

图3 平远里历史建筑群整修规划图 ①

图4 972年前的龙翔桥地区大致位置②

在杭州城的旧史上龙翔桥是一座名桥,同时也是杭州古城商业文化的一个标志性地点。《杭州日报》2010年1月21日 《西湖副刊》载有 《龙翔桥的烟火气》一文,文中云:“说 ‘龙翔桥’这三个字,就会有一种热热闹闹的气息扑面而来。会过日子的老杭州,买菜要去龙翔桥,看戏要去龙翔桥,买衣服也去龙翔桥,……这是杭州最市井的地方,充满了烟火气。这里是最真实的杭州。”该文对龙翔桥的历史变迁也作了详细介绍。据史书记载:“龙翔桥宋名安济桥,跨清湖河 (今浣纱河),位于杭州西部,故又名西河;元代时,桥改名龙翔桥,原因是后市街的龙翔宫迁此地重建而名。……元末起义军张士诚把龙翔宫改为军器局,明初复为丛林。清初划人旗营,宫废桥存。1974年填塞浣纱河时,桥也废,但市民仍把这一带地称为龙翔桥,今大约是指延安路与学士路交叉处一带的地域。”[7]图4中的 “老龙翔桥”即建于宋代,而新龙翔桥即是民国后,清旗营变马路后,修建在延龄路上的一座新桥,正如 《龙翔桥的烟火气》一文中说的那样,龙翔桥有新旧二桥之分:“如果较真,从前的龙翔桥并不在这里,旗营年代的延龄路是一条小巷,龙翔桥在巷的东侧,菩提寺路口。帝制推翻,旗营变马路,另建新龙翔桥,新龙翔桥在共和旗帜下成了新建设的象征,老龙翔桥在人们印象中逐渐淡出。”印光法师曾在 《复周伯遒居士书十一》中提到:“贵会欲助此款,当汇杭州新市场龙翔桥功德林,交钟康侯居士,彼收到,当寄收据以报”③参见印光法师 《复周伯遒居士书十一》,三重净宗学会编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上册)2002年1月印刷版,第274—275页。该信写于1928年,信中的 “杭州新市场龙翔桥功德林”是地名,指的是民国所建的新龙翔桥附近一带。而1924年农历十月十四日弘一大师在 《致朱稣典》一信中提到:“迟至岁晚,必可邮达二桥西河尊斋。”此信文中的 “西河”指的是 “浣纱西河”,“二桥”则指的是横跨在浣纱西河上的 “龙翔桥”以及 “板桥”。这里的 “二桥”是桥名,仍指的是老龙翔桥。

“功德林”是佛教常设的一个机构,1922年最初成立于上海,主营素食兼售佛学书籍。杭州老龙翔桥畔的功德林是当时名人的常聚之地。1928年夏,鲁迅初来杭州时,好友章廷谦 (上虞人,笔名川岛)曾邀请他和许广平到龙翔桥边的功德林素菜馆聚餐。在 《鲁迅一生西湖缘》一文中记有:“当晚,川岛又邀请鲁迅到 ‘功德林’吃素餐。功德林开在龙翔桥边,是杭州负有盛名的素菜馆,由于烹调可口,使得原来不怎么喜欢素菜的鲁迅也感到满意,并对其中的清炖笋干尖颇为称道。”[8]据杭州 《都市日报》2010年9月9日《龙翔桥》一文记载,20世纪70年代龙翔桥的功德林仍以 “素面”著称一时,为当年杭城最具特色的两家面馆之一,而另外一家则是以 “蝴蝶面”为品牌面食的梅花碑徽州面馆。

[1]林子青.弘一法师遗墨与年谱 (1880年—1942年)[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100.

[2]丰子恺.法味 [J].一般 (上海),1926 (2):248-261.

[3]范树立.阿炳名曲的传人——范志云 [J].桐乡通讯,2006(9):34-35.

[4]姚冠午.怀念我的母校——崇德县立乙种商业学校 [G]//桐乡民国时期史料:第一辑.1989:156.

[5]弘一大师.致朱稣典 [M]//弘一法师书信.北京:三联书店,2007:251.

[6]曹晓波.龙翔桥的烟火气 [N].杭州日报:西湖副刊,2010-01-21(B07).

[7]林正秋.杭州地名的历史文化 [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238.

[8]潘一平.西湖人物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314.

猜你喜欢
弘一大师浣纱崇德
昆明崇德水泥有限公司
Formation of L10-FeNi hard magnetic material from FeNi-based amorphous alloys
新编京剧:伍子胥与浣纱女
崇德镇“蒲公英农民诗社”诗教工作纪实
时空坐标轴里的弘一大师
——《李叔同——弘一大师行踪图典》评介
浣纱舞韵
崇德向善着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很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