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

2014-11-27 09:43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4年7期
关键词:被试班干部维度

邵 颖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1]自我意识不仅影响着个体人格发展的水平,而且还与个体的学习、生活、交往、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国内学者对自我意识有着大量的研究,得出了许多宝贵的研究成果,但较少见到在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农村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以农村青少年为被试,探讨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寻找影响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期为农村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提供实证依据和教育建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山东省某市的农村中小学生为对象,抽取五~九年级471名学生,发放问卷471份,回收有效问卷446份,有效率94.69%。有效被试中,五、六、七、八、九年级学生各有 94、101、91、86、74 人;男生 251人,女生 195人。

2.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所采用的Piers-Harris自我意识量表(PHSS)包括8O道是非选择题,分属于“行为”“智力和学校情况”“躯体外貌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六个分量表。该量表已经制定了中国区域常模,其信度、效度检验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被试得分愈高,表明其自我意识水平愈高。根据总得分,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水平可分为三类:总分<46为“自我意识水平偏低”;总分46~58为“自我意识水平正常”;总分>58为“自我意识水平过高”。

3.研究程序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和整体实测的问卷调查方法,在取样班级班主任教师的协同下,在课堂时间发放问卷,由被试当场填写,并当场收回。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录入及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农村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一般状况

经统计,取样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平均分为56.0583,标准差为10.6054。由图1可知,被试的自我意识得分总体呈负偏态分布,处于高分端的较多。频数统计结果显示:16.1%的被试自我意识处于低水平(得分低于46分),36.1%的处于正常水平,47.8%的处于高水平(得分高于58分)。

图1 自我意识得分频数分布图

图2 年级-自我意识统计图

本研究中,取样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水平与苏林雁建立的城市常模水平相当(城市常模平均分56.44±9.82,正常得分范围为51~63[2])。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和和谐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Hawkins曾报道,社会经济阶层影响儿童的自我意识,高社会经济阶层的儿童的自我意识高于低社会经济阶层,经济的进步自然会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提高。本研究的被试虽然来源于农村,但是,新农村建设以及中央实施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和措施,大大提高了现代农村人的经济收入,改善了农村人的生活,他们像城市人一样拥有了良好的文教、卫生环境,农村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2.自我意识发展的年级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年级间差异(F=12.355,p=0.000<0.001),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从五年级到九年级,随着年级的增长,出现波动,在六年级有着迅速发展,七、八年级则处于下降水平,到八年级时下降到最低点,九年级又有所回升,五年级和九年级的得分基本持平。事后多重检验结果显示,五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320>0.05),六年级与其他各年级之间则存在显著性差异。

进一步分析不同年级青少年在自我意识量表各维度上的差异,结果显示:除“合群”这一维度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行为”“智力与学校”“躯体外貌”“焦虑”“幸福与满足”维度都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并且“智力与学校”“躯体外貌”“焦虑”这三个维度的年级差异都达到了0.001显著性水平。进一步的事后多重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级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在“行为”“幸福与满足”维度上的差异表现在六年级和八年级之间;在“焦虑”“躯体外貌”“智力与学校”三个维度上,六年级与其他各年级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八年级与五年级、七年级、九年级之间在“焦虑”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许多发展性研究发现,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曲线是起伏跌宕的,13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最低点;申田、王芳芳的研究也显示,初二(八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较低。[3]本研究认为,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这种发展趋势与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学业负担有很大关系。六年级学生虽然面临小学毕业,但是由于义务教育的实施,六年级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大大减轻,学习生活相对比较轻松。另外,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年级,在身体和能力方面,六年级学生势必高于小学其他年级学生,更会增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在初中阶段,学生一方面经历着身体第二次突增高峰和性发育、性成熟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课程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也明显增加。尤其,八年级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期,学习任务重、难度大,这些变化和困难无疑给学生增加了不少的苦恼和压力,使得许多学生处于焦虑状态,而焦虑情绪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意识,从而就出现了八年级被试的较低自我意识得分。

3.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班干部的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取样青少年自我意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班干部等变量上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智力与学校”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402,p=0.017,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其他各维度都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不存在“是否独生子女”间的差异;青少年自我意识在“是否班干部”变量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如表1所示,在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以及“躯体外貌”“智力与学校”维度上分别存在0.05、0.01、0.001水平上的显著性差异,表现在班干部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

表1 自我意识的“是否班干部”间的比较(M±SD)

关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男女性别差异,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果有所不同。余强基、苏林雁等的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自我意识不存在性别差异。申田、王芳芳,周凯、何敏媚的研究中却出现了性别差异。笔者认为,以上研究结果的不一致,与不同研究中被试的选取、被试的多少以及研究工具有关。从本研究的结果分析,笔者认为,小学和初中阶段,由于女生的乖巧和顺从,使得女生比男生更能配合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学习相对男生要努力自觉,行为也比较符合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从而女生能比男生得到更多的赞许和认可,这无疑促进了女生自我意识的提高,但是男女学生在自我意识上的这种差异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班干部在自我意识总分及其“智力与学校”“躯体外貌”维度上的表现要好于非班干部,这可能是因为,班干部通常由一些学习成绩较为优秀,或者有某些特长的学生担任,这样的学生会得到教师更多的喜爱和同学的羡慕,使他们具有较高的自我评价,另外,身为班干部的学生也会对自己具有较高的要求,也会使他们在自我意识上得分较高。

4.自我意识在家庭因素上的差异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本研究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家庭影响因素(父母的职业、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间的情感状况)分别进行了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检验。

父母的职业类型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将父母职业分为在家务农、长期打工、知识分子(教师、医生、科技人员)、机关干部或公务员、个体户、其他六种。母亲的职业在“智力与学校”和“躯体外貌”两因子上产生了显著性差异,母亲是知识分子的被试在这两个因子的得分上显著高于母亲为其他职业的被试。父亲职业在“焦虑”因子上的差异显著,父亲是知识分子的被试得分显著高于其他被试。

青少年自我意识在总体上存在着母亲不同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学及大学以上五类)间的显著差异(F=4.215,p=0.002):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被试的自我意识得分升高;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及大学以上的被试,得分显著高于母亲是文盲的被试;母亲文化程度是高中或中专的被试,在“幸福与满足”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母亲是文盲的被试;母亲文化程度是大学及大学以上的被试,在“焦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母亲是文盲的被试。青少年自我意识总分在父亲不同文化程度上也表现出显著性差异(F=4.354,p=0.002),父亲文化程度不同的被试,其自我意识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高中或中专、大学及大学以上、初中、小学、文盲。在自我意识各维度上,父亲文化程度不同的被试,在“智力与学校”“躯体外貌”“焦虑”“合群”四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行为”“幸福与满足”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表2显示,父母情感类型(融洽、一般、紧张、离异四类)不同的青少年,在自我意识总分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7.978,p=0.000),被试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融洽、一般、离异、紧张。在自我意识各维度上,除了“躯体外貌”,父母间的不同情感关系,造成了青少年在自我意识其他维度上的不同程度差异,他们在“焦虑”“幸福与满足”因子的得分从高到低的排序均为:融洽、离异、一般、紧张。我们还发现,父母离异的被试,在自我意识总体及各维度上的得分都要高于父母关系紧张的被试。

表2 自我意识的“不同父母情感关系”间的比较(M±SD)

此外,本研究以自我意识为因变量,以父母情感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类型等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综合分析了影响青少年自我意识的主要家庭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关系、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进入了回归方程,它们的偏回归系数分别是-3.901、1.953、1.477,经T检验,他们的概率p值分别是0.000、0.010、0.034,按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10的情形下,均有显著性意义。由此,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51.044-3.901×X1+1.953×X2+1.477×X3,其中,Y、X1、X2、X3分别代表自我意识、父母关系、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是影响青少年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融洽的父母关系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紧张的父母关系会降低孩子的自我意识。张秀阁的研究显示,父母间温暖的情感,与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存在显著正相关,而父母的拒绝和惩罚,与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存在显著负相关。[4]曾宇霞、戴晓阳发现,单亲家庭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低于非单亲家庭儿童。[5]Franz认为,父母不和谐是造成儿童出现暴力行为的根源之一。[6]张静、石淑华等人发现,家庭气氛好的儿童,其自我意识高于家庭气氛差的儿童。[7]父母情感融洽,会使得家庭的氛围和谐温暖,和谐的夫妻关系也会使得父母对孩子具有更多的温情和指导,对孩子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这样,孩子会受到更少的指责和批判,从而具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和体验,而夫妻关系紧张、家庭气氛压抑,会给儿童心理上造成严重的不安和恐惧,使他们产生消极的自我体验。

知识分子和具有中等偏上文化程度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能够提高孩子的良好自我意识。张静、石淑华等的研究显示,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越高。[8]季颖、单德红等的研究也显示,少年儿童的自我意识受到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9]这表明,知识分子和具有中等偏上文化程度的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指导,他们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和行为规范都有一定的要求。不过,具有较高学历的父母也会对孩子有更高的要求,甚至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的眼光和能力要求孩子,这无疑会对孩子造成一定压力,使孩子具有更多的焦虑体验,从而降低孩子的幸福感及满足感。

三、教育建议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结合相关文献和教育教学实际,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进行接纳自我教育

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获得某些能力或学会某些行为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被称为关键期。在关键期里,个体时刻处于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能得到适当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能力就会迅速地发展起来。六年级和八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处于这两个年级的青少年自我意识或是高涨或是低落。学校和教师应抓住这两个关键期对学生进行接纳自我的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既不妄自尊大,也不自卑;对自身无法补救的缺陷能安然接受,既不羞愧和自艾,也不刻意在别人面前掩饰和回避;能给自己拟订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正视并努力发展自我的身心健康。

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上,教师要注重处于关键期的青少年的自我探索和自我认识教育,如以“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自画像”“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他人眼中的我”“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等为主题,通过自我发现和表达,借助团体的能量,使他们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形成完整的自我认识。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同学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尊重独特性,接纳自我。其次,教师在自我意识健康教育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对接纳自我不够好、有自卑倾向的青少年,要多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共同寻找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以及克服的办法,同时也要努力发现他们的优势,创设条件以发挥他们的特长,帮助他们尝试成功,从而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对于个别过高估计自己能力、有些自我陶醉的青少年,则不妨在必要的时候适当“挫伤”其过度的自尊心,让他们直接或间接地感到自己的自大心态,以及自负自大的危害。

2.拓宽班级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注重自我意识培养

我们发现,在班级、学生会、学生社团承担一定职务的青少年,其自我意识水平往往较高。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坚持让学生做到人人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多设置一些职位,除了惯有的班长、纪律委员、卫生委员、课代表、小组长,还可设置阅读、人际关注、特长发现与资讯、新闻播报等众多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和班级管理的职务,还可实行“代理班主任”和“班长轮流执勤”制,让每个人都有对集体负责任和锻炼自我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还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工作的辛苦和喜悦,以及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青少年时期的个体非常关注“别人怎样看我”,尤其是群体的评价,他们会把别人的看法判断内化成自己的意识。改变以学业成绩为主的评价制度,实行多方位全面评价,有利于青少年发展自我、接纳自我。很多班主任都会设计名目繁多的奖励项目,如“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关爱之星”“进步之星”“阅读之星”等,还有的学校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科技大赛、课本剧大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青少年的潜能开发,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另外,学校还应努力促进学生社团建设,如街舞社、唐诗宋词社、羽毛球乒乓球社、棋牌社等,鼓励学生加入自己喜欢的社团,让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切磋中寻找归属感,发展自我。

3.家校联合,共建积极成长环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中夫妻间的情感关系,是影响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它们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相对于城市家长,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教育知识欠缺,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关注不够。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向家长展示与家庭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同时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家庭教育经验交流等,使家长认识到创建和谐家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并自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家庭教育技巧。

教师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的言行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对学生要温和宽容、谨言慎行,要少批评、多鼓励,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言行中得到这样的信息:你很棒!同时,教师还要多与家长联系,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同家长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促进家校联合,共建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积极环境。

[1]钞秋玲.女大学生心理教育与自身发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苏林雁,罗学荣,张纪水等.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31~34.

[3]申田,王芳芳.初中生的自我意识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校医,2003,17(61):481~483.

[4]张秀阁.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82~83.

[5]曾宇霞,戴晓阳.儿童同伴信任对自我意识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2):42~44.

[6]Franz M,Lensche H,Schmitz N.Psychological dist ress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single mot hers and t heir childreninaGermancity[J].SocialPsychiatryandPsychiatric Epidemi-ology,2003,38(1):259~268.

[7][8]张静,石淑华,胡美荣等.影响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家庭环境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4):320~321.

[9]季颖,单德红,于素维.少年儿童自我意识的城乡差异及与父母文化程度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5):184~185.

猜你喜欢
被试班干部维度
多级计分测验中基于残差统计量的被试拟合研究*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研究
竞选班干部
光的维度
竞选班干部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Positive Solu tions of Non linear Ellip tic Prob lem in a Non-Sm ooth Planar Dom ain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