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杨杨,王雪青,孙 慧,刘炳胜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
执业资格人员的信用是在交易中产生的,市场行为主体遵守承诺,实践成约的能力和意愿[1]。近年来,建筑行业具有特定执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索贿受贿、出借资质、违约施工等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威胁了建设工程安全,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使监管、约束等非生产性交易成本大幅增加[2]。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约束和规范执业资格人员行为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提高其信用意识。
纵观国内外对于建筑市场信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用缺失原因[3-4]、信用机制与制度建设[5-6]、建筑市场信用[7-8]、建筑企业信用评价[9-10]方面,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对于建筑市场主要的参与人,即执业资格人员信用问题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其信用评价指标的研究多从职业信用角度进行[1]。基于此,本文通过因子分析识别出执业资格人员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AHP确定了指标权重,并利用物元分析法对注册建造师信用进行了评价,验证了指标的合理性。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执业资格人员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有一定的消费信用水平,同时作为建筑行业的资格人员,又有一定的职业信用水平。因此,执业资格人员的信用应包含消费信用和职业信用两个方面。消费信用主要用于个人家居生活以及家庭消费便利,与生活息息相关。职业信用是个人在职场中信守承诺的能力与意愿,与工作息息相关[11]。
本文以“个人信用”为文献搜索主题,综合考虑工程建设领域、金融、商业银行等不同评价主体对个人信用的评价指标,得到了如下指标:年龄(I1)、性别(I2)、学历(I3)、婚姻状况(I4)、个人年收入(I5)、职务(I6)、家庭年支出(I7)、工作年限(I8)、职称(I9)、参加大型项目数量(I10)、业主满意度(I11)、投诉情况(I12)、工作处罚次数(I13)、信贷记录(I14)、家庭资产(I15)、个人保险(I16)、辞职频率(I17)、专业教育背景(I18)、工作获奖情况(I19)、纳税记录(I20)、公检法个人记录(I21)、信用卡使用情况(I22)、竣工验收一次通过率(I23)、中标合同总额(I24)、工商行政处罚记录(I25)、所在单位信用(I26)、通讯缴费记录(I27)、公共事业付费情况(I28)、工程质量合格率(I29)、技术创新(I30)。
调研过程包含两套问卷,即执业资格人员信用测评调查问卷和专家调查问卷,分别针对执业资格人员的利益相关者和相关专家学者。
执业资格人员信用测评调查问卷主要是为了考察各个指标的属性,调查了各个指标对信用影响的重要程度。此阶段的调研对象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业主代表、施工企业代表、咨询企业代表以及部分执业资格人员,共投放问卷100份,收回83份,其中有效问卷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8%。
专家调查问卷是在前一问卷统计分析得出执业资格人员信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的,受访的专家主要是高校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教师和博士研究生以及建筑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专家问卷以电子邮件方式发放50份,收回46份,有效问卷41份,有效回收率为82%。
将问卷得到的数据,进行重要性程度的均值与变异系数的计算,如表1所示。
表1 专家打分统计结果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去除平均值小于2.5的指标I2、I6、I15、I16、I24、I27、I29,其余指标的平均值为 3.4 >3,其中超过3的指标占到86.41%,因此这套指标能够较为有效地反映执业资格人员的信用水平。同时去除变异系数大于0.5的指标I12,指标的变异系数都小于0.5,显示出打分者意见波动性较小,由此可以得出该指标体系有一定的适用性。
运用SPSS计算得到克朗巴哈α系数为0.892,表明该量表的信度非常好。
(1)公因子的提取。通过计算得到样本的KMO值为0.81,表明此数据适宜做因子分析。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自变量的协方差矩阵,采用凯泽检验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前4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0.14% >80%,能够解释原变量的信息。
(2)因子旋转。由于初始因子荷载矩阵结构不够清晰,本文采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将因子荷载矩阵进行旋转,经过5次迭代后收敛,得到旋转后因子荷载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3)测评指标的确定。由表2可以看出,因子1均与执业资格人员的个人基本情况相关,将其命名为“基本情况”;因子2均与执业资格人员信用的能力层面相关,将其命名为“工作能力”;因子3反映了执业资格人员的意愿层面和社会需要层面,均与其在执业过程中的工作表现有关,命名为“工作业绩”;因子4均为“公共记录”。因此,通过因子分析识别出执业资格人员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执业资格人员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是针对情况复杂、问题较为模糊的事物进行分析评判的方法[12]。由于各个评价指标对执业资格人员信用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本文采用AHP方法给各项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
步骤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步骤2:构造1-9标度两两判断矩阵。
步骤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由于专家打分受到个人偏好、工作性质、教育水平等的影响,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步骤如下。
(1)计算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 index),得到
式中:λmax为该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2)计算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mean random consistency index),可以通过查表获得。
(3)计算一致性比率CR(consistency rate),即
当CR<0.1时,可认为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步骤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设CI为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指标,RI为层次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当CR<0.1时,可认为层次总排序的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步骤5:集结评价结果。
假设有m个专家给出的两两比较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wij表示第i个专家对于第j个指标的权重意见,则第j个指标的权重为
本文通过分别计算每位专家的打分结果,通过加权平均对通过一致性检验的专家意见进行集结,得到最终的指标权重排序结果见图2。
本文应用图2构建的执业资格人员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对3位一级注册建造师进行综合评价。
在物元分析中,“事物、特征、量值”3个有序要素组成基本元即物元,若某事物有n个特征值,则将它称为n维物元[13]。可以将待评事物实测得到的数据或分析的结果表示为
式中:P为待评事物;ci为待评事物P的指标体系;ui为待评事物P关于ci的量值,即评价指标值。
由此运用物元法对注册建造师信用评价,确定各等级经典域为:优 <80,100 > 、良 <70,80>、中 <60,70>、差 <0,60>。
采用打分方法,各项指标的节域均为<0,100>。根据 调查数据确立待评物为
在建立了上述注册建造师信用评价物元模型后,为了对3位注册建造师信用进行评价,需要计算待评物元第i个指标ci与其经典域的关联度。若Xki=(aki,bki)为指标 ci的一个经典域,Xui=(aui,bui)为指标ci的一个节域,运用可拓学的点到区间的距离来计算关联程度,则
式中:ρ(xi,Xki)=|xi- (aki+bki)/2|- (bki- aki)/2;ρ(xi,Xui)=|xi- (aui+bui)/2| - (bui- aui)/2;|Xki|=|bki- aki|
其中,kj(xi)为第i项特征(指标)属于第j级的关联度。在此基础上综合以上所得指标的权重确定待评单元属于各质量等级的综合关联度。对于每个指标取wi为权值,令
式中kj(p)为待评单元P关于j等级的多指标综合关联度。关联度的大小表示待评价事物符合标准事物等级的程度,其值越大,符合程度越高。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可判定此事物所处等级水平。若kj=max kj(p),则待评价事物P属于j等级;对于j,当0≤kj(p)<1时,表示待评价单元符合此标准范围的要求,其值越大越接近标准上限;当-1≤kj(p)<0时,表示待评价单元不符合某级标准范围的要求,但具有转化为符合该级标准的条件;当kj(p)<-1时,表示待评价单元不符合某级标准的要求,同时也不具有转化为符合该级标准的条件。
由式(5)、式(6)计算各特征值对于不同信用水平的关联度,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综合关联度计算结果
由表3可以看出被评价人A的信用水平最高,评价人B有转化成优秀水平的条件,但若是不加以监控也有可能向良好水平发展,评价人C信用水平为中等,若不加以控制将向差等水平发展。因此建筑企业应采取措施监控评价人B和C的行为,以提高其守信能力。
对建筑市场执业资格人员进行信用评价,能够有效地约束和规范其行为,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建筑市场信用水平的目的。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确定了影响执业资格人员信用的因素,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本情况、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公共记录4个因子指标以及与其相对应的22个底层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AHP确定了指标权重,并利用物元分析法对注册建造师信用进行了评价,验证了指标的合理性,为建设主管部门建立执业资格人员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依据。然而,本文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指标体系仅适用于建筑行业,在今后的研究中要逐步深入其他行业执业资格人员信用问题的研究。
[1]范志清,王雪青,李宝龙.基于物元分析的建筑市场执业资格人员信用评价研究[J].软科学,2009,23(7):41-45.
[2]范志清,王雪青,李宝龙.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建筑市场执业资格人员信用分类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9):105-108.
[3]徐军祖,王卓甫,洪伟民.建筑市场信用缺失与产权制度[J].建筑经济,2009(7):78-80.
[4]刘 静,毛龙泉,成 虎.建筑市场信用链“蝴蝶效应”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5):23-25.
[5]Ali G,Mohammad K A.An incentive compatible and distributed reput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context similarity for service oriented systems[J].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2013(29):863-875.
[6]Meng Xianhai,Brendan G.The impact of incentive mechanisms on project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2,30(3):352-362.
[7]王孟钧,彭 彪,陈辉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筑市场信用系统[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2006,15(5):409-411.
[8]张艳华,江 涛.我国建筑市场信用机制的特征分析及信用秩序优化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4):49-51.
[9]刘 雷,建设项目动态联盟伙伴信用评价[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28(5):896-903.
[10]乌云娜,林 平,陈文君.改进的TOPSIS模型在代建人信用评价中的运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6):75-82.
[11]郭树荣.建筑市场执业资格人员信用体系建设[J].建筑经济,2005(11):18-20.
[12]Saaty T L.How to make a decision: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0,48(1):9-26.
[13]蔡 文.物元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