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心语
摘 要:本文将三岛由纪夫的《金閣寺》中队美丑意识的探讨分为四个变化阶段展开分析,解释主人公是如何从普遍的美丑意识,走向偏激、倒错的思想模式,试图阐释由“美”引起的犯罪为何变得不可调节。三岛在文中表达出“美”的矛盾诚然是一种“生”的矛盾同时也是对任何“绝对性”事物的超越和破坏,基于此理解,本稿采用大文学的视野对作品中美丑对立的环节进行剖析,对作品产生过程及意义提出整体的解释。
关键词:三岛由纪夫;金阁寺;美丑意识;战后文学
1950年7月2日黎明时分,古老的京都金阁寺燃起熊熊大火,火光之中拥有五百年历史的金阁寺化为了灰烬。这起纵火案的犯罪者是21岁的金阁寺僧人林养贤,同年以此为原型三岛由纪夫开始创作《金阁寺》。
三岛由纪夫在与小林秀雄对话中谈到他的写作原由:“作为艺术家的象征来描写这个被美这一固定观念逼的走投无路的男子”。三岛是如何讲述,这一切都要从《金阁寺》中由“美”引起的矛盾中开始。
一、美丑概念的形成
小说开篇就交代了主人公沟口对于金阁的“美”的概念,顺理成章的建立起了世间一切美好都归属于金阁的绝对美意识,然而主人公自身却恰恰是丑陋的代表,他口吃、家贫、受人欺凌、性格冷漠残暴,虽然如此,主人公丝毫不减对金阁寺的美的憧憬,相反越是对美执着,越是感到自身丑陋,在强烈的反差对比下,主人公陷入了自身存在是被美排斥的矛盾心理之中。
二、美丑矛盾的形成
空袭的战火会焚毁金阁的想法促使了主人公沟口对金阁的美的意识发生变化,在他的心里投下了金阁的绝对美上的悲情色彩。想到毁灭自己的火同样毁灭金阁,这种命运的联系使主人公找到了融入美的途径,成为他丑恶的灵魂能与美之间建立起联系的唯一的支柱。他将所有的盼望都注入到与金阁一起烧毁之中,不息用毁灭来成全自己。美与丑、金阁与沟口出现了罕见的精神统一,然而战争结束,金阁得以保存,它呈现出坚不可摧、藐视一切的美再一次深刻拒绝了主人公内在的丑陋。融入美与美并存的梦想崩溃了、破灭了,留给沟口的是一落千丈的失落、绝望以及赤裸裸的丑恶。
三、美丑矛盾的深化
正在沟口陷入对美的失望之时,他遇到了内屈足的柏木。柏木是一个将“人性本恶”作为生存动力,发誓将现实中的丑与恶发挥的淋漓精致的人物。他的思想给了陷入美丑对立窘境的沟口另外一种通向人生黑暗的炼金术,为得不到美的成全而心理失衡的沟口提供了可以卑鄙生存的借口,使他更加快速的倒向恶与丑,因此沟口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尝试各种性与恶,希望摆脱美的束缚,进入人生。用脚践踏女人的肚子使他产生了最初的实施恶的勇气与快感之后他又在柏木的怂恿下企图和女子发生关系,但恰恰在关键时刻,金阁的幻像却出现了,在代表着永恒的美面前,沟口踏入人生的猥琐与丑陋暴露无疑。金阁的美不仅使一切接近生的尝试变成了泡影,更使主人公萌生了金阁的屡次阻挠是金阁在摈弃他的同时,也摈弃了他对人生的想法。美不仅拒绝他的丑陋,也排斥了他充满丑陋的人生,此时美与丑的矛盾深入化、尖锐化升级到美与生之间的矛盾,打破了二者的平衡,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对立。
四、美丑矛盾的激变
主人公看见了住持嫖妓,住持不以为然,面对他的质问住持也不屑一顾,主人公越发地感到充斥周身全部是颓废与丑陋,现实和人生在由金阁寺象征的美中根本无法得以共存,在暗流涌动的心里主人公悟出了金阁寺的美才是这一切颓废与丑陋的根源,毁灭了美则无谓之丑。因此他决定了烧毁美的化身—金阁寺。
一方面是美,是毫无丑陋、精神上绝对的美;一方面是生,存在于现实、肉体相对的生。主人公必然要选择,是象征着死亡的美,还是带着丑陋的生……主人公本以为与美融为一体,可以得到救赎,然而美的纯粹与绝对在充满丑恶的现实和自身中只能用死亡来终结,对宿命的反抗和挣扎中,主人公选择了丑陋的生,为求生他要破坏象征美的金阁,使自己从美的束缚中得以解脱,与此同时也看出了人生与美的命运,人生脆弱却繁衍生息,美永恒不变却毁于旦夕。
不可否认《金阁寺》在将犯罪正当化方面是成功的,它完成了将烧寺这一非常识的行为情理化,在彰显诡异的美学意识的情节铺垫中,将烧寺变成一种必然性的任务。小说中三岛以自己独特的逆向美意识将美丑的概念颠倒把人性扳向追求丑恶的一面,可以说三岛是借用犯罪的特征—具有违反常识的力量、时刻威胁着人们的道德伦理,另一方面又时刻提醒着正被遗忘的人性,来探讨立足于美引发的道德伦理问题,向人们诉说着美丑对立下的失衡状态中以毁灭美而得到生的解脱现象,提醒着人们真善美与生存之间的矛盾与危机。
此外对于作品中的美丑意识分析,离不开同时期社会背景,《金阁寺》执笔于1950年,正处于日本社会战后恢复时期,败战带来的民族安危、悲凉、彷徨与绝望使得一切道德伦理、法律规范显得惨白无力,日本社会处于一种游离与脱线之中,战争的伤痕与战败的耻辱使传统的价值观颠覆,不管是事件的罪犯还是三岛本人都受到了这一点的影响。三岛应是理解了犯罪者的精神世界,理解了从丑中体会到美,从伪善中意识到诚实,从毁灭中挖掘到新生,从违反道德中弘扬道德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金哲会:《〈金阁寺〉序论:审美和伦理的关系》《延边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2]唐月梅著:《三岛由纪夫传》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3]吕利翎 《关于三岛由纪〈金阁寺〉夫之美的世界》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