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滑空间思想的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

2014-11-26 06:30
山西建筑 2014年28期
关键词:褶子德勒美术馆

黄 帅

(后勤工程学院,重庆 401311)

德勒兹褶子理论中平滑空间思想使建筑的形态趋于动态与流动,为建筑设计提供了由层化空间转变为平滑空间的崭新的思考方向。未来建筑的设计思路就是要通过对德勒兹褶子理论中的平滑空间思想的深入思考和挖掘,创造出建筑内外空间高度融合的统一体,并使其在相互过渡和转换中实现自身在城市环境中的不断增值。

1 建筑与环境的相互过渡

德勒兹褶子理论中的平滑空间思想将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居间环境和附属环境。在建筑空间中也是如此,具有一个能够供人居住与遮蔽的内部空间、一个作为人们活动领域的外部空间(外部空间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一个将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区分的中间区域(建筑的表皮部分)、一个体现建筑中非物质因素的附属环境空间(环境行为、心理活动)。以上四方面要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建筑空间。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建筑所处各个环境之间以及各个环境与建筑本体之间能够实现彼此相互过渡、交融转换,使建筑不再孤立于环境之中。建筑得以从均质的层化空间中解放,形成由异质元素构成的弱化建筑形体与立面的平滑空间,并跟随环境的变化进行有节奏、有韵律的折叠起伏。建筑与环境的相互过渡打破了建筑内部和外部之间彼此孤立的传统状态,使组成建筑的各空间环境之间彼此不断相互交换与影响。在平滑空间思想所组织的内外环境中,虽然其空间具有平滑、模糊的特性,但其本身却严格遵循空间的本质。在这种空间关系的引导下,建筑空间的边界与主体被弱化,各个环境之间相互邻近、彼此交融,因此难以进行准确的区域判定,由此带来了建筑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主体空间与非主体空间之间界限的模糊。从而突破了层化建筑空间下分区方式与定位手段的束缚,使建筑空间从传统趋同性重复转变成新型的差异性重复,使人们在建筑中的空间体验充满变化与动感。

2 建筑与环境的相互转换

建筑与环境的转换就是在建筑所在区域中通过对空间中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复杂的逃逸线的研究,使建筑空间中的某些因素脱离建筑本体,指向环境的运动,例如使建筑形体上的一部分延伸至环境之中。在未来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建筑与环境的转换,一方面能够保证建筑空间的流动性与灵活性,建立起建筑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建筑与所在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互为生成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建筑空间与其相关环境之间高度的开放性。因此在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建筑可以被视为被转换的环境。在巴塞罗那的海滨公园设计中(见图1),就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相互转换的思想。建筑师详细的分析了公园内人们进行休闲活动时的各种流线与路径,从而形成了多元复合的逃逸线。建筑空间内的网络就在逃逸线的运作之中形成。若将这些网络与周边地势地形、沙丘、草地等自然环境相融合,就使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转换关系得以形成,建筑作为被转换的环境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具体在细部空间处理中可以看到公园在没有人流通过的地方由沙丘状的隆起构成,这体现出人流等逃逸线与地形变化的配合,从而保证了空间的流动性与开放性。

3 平滑空间的形成

平滑空间最终的形成需要将建筑中组成建筑空间异质元素如环境、城市、文脉、社会、行为、心理等要素之间融会贯通。换句话说,这些异质元素之间融合程度越彻底,平滑空间的表现就越明显。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平滑空间的形成使构成建筑的各异质元素之间不再彼此孤立,而是通过组成具有良好融合性的平面,保证建筑与其所在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居间环境和附属环境之间的开放性关系。在这个平面中,建筑通过内在的联系将建筑内部异质元素和外部环境紧密连接,从而基于平面良好融合性形成了建筑空间的异质性元素和环境、时空的一种持续与并存的加固。

图1 巴塞罗那的海滨公园

图2 中国台湾新竹数字美术馆与城市的融合

图3 中国台湾新竹数字美术馆模型

平滑空间在由埃森曼和刘育东合作设计的中国台湾新竹数字美术馆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在设计中,两位设计师实现了数字美术馆与整座城市的连接。遍布城市的节点间连成一体,构成数字网络(见图2~图5),从而形成一种分布式的美术馆,在城市的任何角落,人们都可以来欣赏数字艺术品并与自己的朋友、家人相互交流。这使整座美术馆与城市形成了良好的融合,并通过信息网络建立起一种持续的连接关系,巩固了美术馆与城市环境、时空的并存关系,构成了一个建筑实体与信息交流的开放空间。

图4 中国台湾新竹数字美术馆数字化设计

图5 中国台湾新竹数字美术馆总体布局

4 结语

平滑空间思想与计算机参数化理论、有机生态理论和现代艺术等学术文化穿插交合,使当代思想文化体系得到充实与发展,深远的影响了当代建筑设计,使建筑师们广泛开展“折叠建筑”的研究实验,令建筑的语义复杂化,新的建筑空间元素嵌合包裹、连接线路有机流动,使建筑形态与结构观得到变革,效能增加,静态空间消解,转向动态生成。

平滑空间思想揭示了事物存在与发展、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的思想内涵,为未来建筑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其实践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应该基于当代学术力量对其开展深入的研究,不断挖掘理论的深层意蕴,从而使建筑空间的设计得到创新和发展。

[1]矫苏平,高 雪,李红叶.褶子论对当代建筑的影响[J].建筑学报,2012(S2):195-200.

[2]王 琨,熊华希,张 阳.褶子——德勒兹的褶子论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J].福建建筑,2013(7):11-13.

[3]唐 卓.谈德勒兹的“褶子”思想[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87-88.

[4]徐卫国.褶子思想,游牧空间——关于非线性建筑参数化设计的访谈[J].世界建筑,2009(8):16-17.

[5]韩桂玲.后现代主义创造观:德勒兹的“褶子论”及其述评[J].晋阳学刊,2009(6):74-77.

猜你喜欢
褶子德勒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寻找德勒兹
如何“机器地”思考伦理学?——以德勒兹《反俄狄浦斯》为分析中心
褶子的迭奏:德勒兹论巴洛克艺术
去美术馆游荡
美术馆
论德勒兹的褶子思想*
自动美颜
强德勒红心柚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