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荧,何 萍,彭 鹏,王 迪,王 威,刘艺萍
(徐州医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2)
随着医院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据统计资料显示,世界大多数国家医院护士与床位之比为1:1以上,而我国仅为1:2.5,有些医院甚至达到了1:3以上,无法实现一对一的服务[1]。因此,护工应运而生。
护工的定义为:在医院里,受雇担任患者生活的护理,协助护士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照顾的人员[2]。护工的服务对象是患者,与患者直接接触,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护理质量、社会形象等,对他们的管理是否科学、护工自身素质(包括护理技能)的高低关系着整个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专业的发展[3-8]。目前,在苏北地区“三甲”医院中,大部分的护工是由医院提供的,只有少部分的护工是由患者家属通过中介机构聘用而来的。前者往往是2~3个人负责一楼层病房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而后者往往是一对一的护理。他们之间在工作职责、护理技能和效果、所获得的报酬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本研究通过调查苏北地区10家“三甲”医院的护工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并为医疗卫生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在调查分析护工基本情况的同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苏北地区10家“三甲”医院中每家随机抽取约100名患者,对护工满意度进行调查,共调查了987名患者。调查内容涉及14项,每项调查结果有5个不同的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统计各项结果的百分比,以非常满意和满意百分比之和≥60%作为评价护工合格与不合格的标准。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对护工满意度调查结果
从护工基本情况的调查来看,苏北地区护工的来源主要是外来打工和家庭生活困难的人群,他们通常以收入最大化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干的往往是医院里最苦、最累、最脏的工作,而且根据患者的情况,经常需要全天候在职在岗,以保证“随叫随到”。护工的管理部门繁杂,涉及后勤、医院三产、外包等多个部门,虽然部分医院护工由护理部管理,但是其编制不在医院,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医院不能从行政上管理他们,护理部只起到监督作用。
由于相当大比例的护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相应的临床护理知识,使部分住院患者缺乏安全感。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护工因护理不当,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有的护工因病情观察不及时,导致医疗意外;有的护工自以为是地为患者解释病情,导致一些医疗纠纷,这些可能会对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产生影响。
护工群体由于缺乏社会的认同和保护,因此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帮助。一旦产生纠纷,护工的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具体表现为:未与医院签订用工合同;存在工作时间长、报酬相对较少、无节假日等权益受损情况;社会保障覆盖率低,大多数护工未能纳入社会保险范围;有的患者家属对护工不够尊重,甚至拖欠护工工资,这些均会导致护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到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要改变护工队伍现状,提高服务的整体质量,首先要统一和规范护工招收、管理单位,即护工应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医院从专业管理机构选用护工。护工要与医院签订用工合同,接受医院护工相关管理规定和各病房的管理规定,对违规、违纪以及服务达不到要求的护工及时解除用工关系,逐步提高对护工的管理水平。
就业准入制度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对符合要求的人员颁发从业资格证书,方可就业上岗。通过培训,使每一位护工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吃苦耐劳,有高度的责任心,并能基本掌握基础的医疗常识和护理知识,认真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病情护理,配合护士一起做好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病情观察,发现异常及时与护士、医生取得联系,从而满足患者的服务要求,为患者的家属解除后顾之忧。当然,医疗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把关,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每位持证上岗的护工都能达到相应的硬性指标。
要使护理工作得到平衡发展、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必须明确各级护工的岗位职责。护工岗位职责不清是当前的普遍问题,进一步研究和理顺各级护工的岗位职责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科学的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工干的往往是苦活、累活、脏活,有的还是全天候、高强度的工作。低收入只会使护工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这不仅使护工的自身利益受损,也会使患者的利益受损。因此,在和护工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要为他们办理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切实保障工资、福利、补贴、假期等待遇。护工的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尊重护工,理解和支持他们,让他们的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护工的工作越来越成为医疗护理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高护工工作质量,合理使用护工,不仅大大缓解了护理人力资源的紧张,而且大大降低了陪护率,节约了患者家属的宝贵时间,患者满意率也大幅度提升。通过不断提高护工素质及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并保持护工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苏北地区的护理水平得到了提升,从而促进了苏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苏北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1]赵彩霞.对护工行业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18):14-15.
[2]程伟.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看医院护工的规范化管理[J].医学信息,2011(3):1143-1144.
[3]吴欣娟,马丽莉.北京市各级医院护工的管理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4):591-592.
[4]常秀海,姜同学,卢岳青,等.医院护工现状调查与管理的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2011(32):334-335.
[5]王莉莉,施金土,李晓青,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工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6):143-144.
[6]曹文元.护工培训应纳入中等护理教育体系[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5):81-82.
[7]罗彩花,胡杏娟.护工存在及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4):86-87.
[8]张丽,李丽,巴哈尔·阿布拉.护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3B):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