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懋,张海军
(1.兰州工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2.兰州市城关区教师进修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近十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各层次院校的学生数量与学校规模都在急剧增大,但随之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学生管理“粗线条”、后勤配套设施不足、图书藏量不够等,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师资严重匮乏。因此,大批的应届毕业研究生、优秀本科毕业生充实到了高校教师队伍中,并逐渐成为各院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这些青年骨干教师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新颖的观念、创新的意识,符合高等院校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因为他们没有或很少有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使得他们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明显不足,甚至在科研中难以选到符合企业具体实践的理论课题,而快速提升青年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挂职、培训等形式的锻炼[1]。本文将在分析高校青年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相应的有效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和思考。
随着高校扩招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不到所需人才的矛盾现象,将青年教师派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这种机制的建立与实行不仅可以促进高校的青年教师走出教室走入社会,通过再学习再锻炼来提升自我实践能力和素质,并利用教师自身的智力优势回馈社会、服务社会,还可让高校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从而开展适时适宜的教学改革。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学校的责任和使命。重点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鼓励各学科青年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丰富感性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是培养一支理论精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队伍的主要渠道,也是实现学校师资队伍整体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通常青年骨干教师理论基础扎实、接受力强、善于思考,在企业实践中能够从观察、直接接触的第一手资料中将书本上没有的细节和知识及时发现、总结并传授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青年教师对新环境适应力强,对新事物敏感性高,故在实践锻炼中能够及时把握行业热点与难点,并能选准“结合点”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在教学中更加注重面向实际,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实践,充实授课案例,以此培养出真正能够适应企业发展方向的专业技能学生,从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青年教师赴企业一线锻炼实践能力机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是各大高校实现教师整体实践能力提高的有效措施,而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安排青年教师赴企业锻炼,从目前实践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可供参考,见表1。
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高校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所以青年教师赴企业锻炼实践能力的机制应该是轮训制度,其实践级别因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遵循因人而异、由低到高、适度控制、扬长避短的原则。
为有效提高青年教师赴企业锻炼实践能力的实效,我们用管理学分析工具——树枝因果图来分析影响实践效果的各种因素,见图1。如何评价哪些因素是关键因素,不同学校的选择是不相同的,具体构建机制也会有所不同,但应根据因校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等人才。
图1 提高青年教师赴企业锻炼实践能力实效的树枝因果图
第一,青年教师自主产生提升实践能力的愿望很强烈,学校需要为青年教师创造各种制度性激励环境。第二,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接班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对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第三,增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提升专业教师业务素质、实践能力的首要方法。
首先,要实行赴企业实践锻炼制度,高校领导就要大力支持教师进行实践,让教师能够消除顾虑、甩开“包袱”、投入实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应切实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与环境,使其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其次,学校需要建立或完善青年教师赴企业锻炼实践能力的制度性激励体系。对外,学校应与各行业相关企业和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长期接触、密切配合,保持校企良好关系,让企业能够真正接纳学校青年教师进行实践;对内,应由负责此项工作的相关部门为派出的青年教师制订适合他们实践和科研的工作计划,统筹兼顾。
首先,建立组织保障机制。目前各高校大多是多个部门共同管理教师赴企业实践,存在重复管理或者管理盲点,所以应设立专门机构来统筹管理各种锻炼形式的实践,随时接收并处理实践反馈信息,协调各种实践形式过程中出现的教学、科研、挂职之间的矛盾,加强管理。其次,建立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对于教师与实践单位共同申报的项目,学校应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对教师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所开展的前期调研,学校应大力支持,如经费补助,甚至可优先支持申报校级科研基金项目。同时,对于进行实践锻炼的教师,学校应给予不同程度的补助,如帮助解决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从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保障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顺利开展。
表1 青年教师赴企业锻炼的实践形式
在青年教师年终业务考核、岗位评聘、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时,将赴企业实践情况作为评价要素,将实践时间记入业务档案并作为继续教育学分予以登记,从而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各种形式锻炼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学校要对成绩突出的实践教师和企业定期给予表彰奖励,并在各院/系的科研工作绩效评估体系中纳入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这一指标,对实践工作突出的院/系和个人进行表彰,在科研资源分配方面给予适度倾斜。
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调动行业相关企业的积极性,对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可以从社会责任等角度入手,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建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对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可从利益等方面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从各方面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让青年教师能有更多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
[1]郑春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2(4):48-50.
[2]徐春燕,王平安.破解“瓶颈” 提高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有效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7):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