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集团化体制下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工学交替实践研究

2014-11-26 08:55:40邹浩军王立文邵阿末邱东民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五年制工学院校

邹浩军,王立文,邵阿末,邱东民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

五年制高职教育自2002年在我国开办以来,发展迅速,其学制特色、培养目标及实施情况受到广泛研究[1-3]。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构建的由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能力与素质结构、教学装备、教学过程、评估与反馈等诸因素组成的一个教育系统工程[4]。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按照“五年一贯制”的要求,统筹安排各类课程,使护生较早接触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体现重应用、重技术、重现场的特点,培养面向护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此目标决定了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走院校合作、工学交替之路。

我校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院校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一项创新实践,它是基于无锡市医疗集团化的管理体制。集团化体制是无锡市政府实行卫生管办分离体制改革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体制,由无锡市医管中心作为政府出资人的代表,对下辖的由8家市属公立医院(4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1家三级专科医院)和1家卫生高职院校共同组成的院校集团履行直接管理的职责,统一管理资产、人员、医疗业务。这种特殊的管理结构形式,对于学校而言,是难得的机遇。我校抓住机遇,大胆实践产教结合、校企结合,积极探索研究院校集团化体制下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工学交替模式。

1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工学交替是职业学校一种新的培养模式,一般是指在学校学习和在生产岗位进行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两个过程交替进行。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院校集团化体制下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2.5+2+0.5”的院校合作、工学交替模式。其内涵一是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交替进行,学用紧密结合;二是医院参与对护生的培养过程;三是护生具有学习者和护理人的双重身份;四是具有医院和卫生高职院校两个教学场所,突出表现为师资队伍的“双师化”、专业课及其实践教学的“现场化”。

2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1 研究思路

践行“三统一”、“四优化”:课程标准统一、考核评价统一、教研活动统一;授课方式优化、实训见习优化、理实比例优化、管理模式优化,以确保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在集团化体制下工学交替的教育教学质量。

2.2 “2.5+2+0.5”模式构建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两年半在学校进行护理专业理论学习及基本护理专业技能训练,接着的两年在医院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课和部分选修课的学习、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最后半年回校完成部分选修课学习、执业考试辅导。

2.3 运行机制及实践

2010年,我校与同为医管中心下属的以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为主的几家医院紧密合作,将专业课的课堂设在医院,医院的设施和病例是教学资源,师资以集团内部多家医院的人力资源为主,卫生高职院校教师为辅,共同参与专业课教学。从2008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15个班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以下简称九院班),实施院校合作、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此外,各家医院的其他人力资源应邀作为驻校教师到卫生高职院校兼职2~3年,学校教师根据需要到医院参与临床护理实践。

2.3.1 构建院校合作的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理论课程体系 由医院护理专家、专业带头人和护理骨干教师组成的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护理工作岗位群的要求,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及每个典型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能力和对应的学习课程,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理论课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实用与技能,并征求43个实习基地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及护理实习指导教师对课程设置的意见,构建院校合作的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理论课程体系。

(1)以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调整文化基础课程内容。文化基础课程设置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意课程间的渗透,将德育课贯穿专业课程的始终,培养护生的专业思想,使他们热爱护理专业,帮助他们进行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良好的就业和创业观念。我校深入研究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及信息技术6门课程中与护理相关性强的知识点[5],根据结果,我们对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和补充,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2)整合、优化专业基础课程。我们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减少重复内容,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整合为人体结构与功能,将病原生物及免疫学与病理学基础整合为病因病理学。课程的融合改变了现行课程体系中课程过多、学科划分过细等状况,淡化了学科意识,减少了医学基础课程中重复的内容,缩减了课程总数,为护生拓展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时间保证。

(3)增设适应医学模式的专业课程。顺应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及人口老龄化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我们在已具有工学交替初步特征的课程设置基础上(卫生保健、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危急症护理、专业英语、中医护理、老年护理、五官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皮肤及性病护理、护士执业综合训练等),增设康复护理学,使护生适应人们对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的需要,通过课程学习使护生掌握康复护理的基本技能,协助患者恢复身体、心理健康。

2.3.2 构建工学交替的高职护理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体系(1)工学交替,分级实践。第一学期开设护理学入门课程,让高职护生在第一学期就进入医院,接触临床,明白护理专业的岗位要求,真实感知临床护理工作的价值;第四、五学期到集团医院集中见习基础护理,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需求,学习沟通技巧,独立思考,为以后在医院的后续学习做准备;第六至第九学期将临床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集中见习与毕业实习融合,上午在医院临床实践,下午在医院内的教室由医院的医生、护士进行理论授课。考虑学习的周期性因素,期间安排为期32周的集中轮转毕业实习,培养护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院校合作,制订实习计划。为保证各阶段临床实践的效果,学校与医院共同制订《护理专业学生认知实践手册》、《集中见习指导》和《九院班临床实践指导》,使每一阶段的实践环节均有指导讲义或指导书,明确每一阶段护生临床实践的目标和内容。根据医院、学校及护生3方的反馈以及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议,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对九院班的实习计划进行修订,以保证与前期专业课学习的有效衔接。

2.3.3 院校双方共同规范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1)共建院校合作教学管理体制,确保院校合作的工学交替能顺利进行,保证质量。院校签订协议,双方选派技术过硬、责任心强、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一定教学管理经验的业务技术人员对护生进行专业理论、专业实践教学以及实习带教。承担专业课教学的临床医生和护士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医院的带教和任课教师通过竞争产生,无任课经验的或开新课程的临床医生和护士必须先试讲,医院教师先由学校统一进行培训,经过学校、医院专家共同评定后方能走上讲台。所有教学人员需参与双方教研活动,以确保培养质量。

医院护理部有专职带教护士长负责该班的教学管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护理系定期到医院指导教学。医院各科室也有具体负责教学的总带教人员,主干课程由院校合作建立试题库,并与校内普通班同卷,实施教考分离。

(2)优化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医院派驻校教师到学校兼课,九院及集团内其他医院的医护人员可提前到学校承担教学工作1~2学期,再回到医院承担教学工作。①结对教学:我们将学校教师和医院临床教师按课程进行一对一配对,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文件等方面对临床教师给予指导,临床教师在临床教学案例及实践技能等方面对学校教师进行指导,这有效提高了双方教师的业务水平。②集体备课:每学期定期组织学校及医院的授课教师集体备课,院校管理机构也共同对各自的教学情况进行交流、总结、规划,统一职教理念、授课计划、教学思路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③教学观摩:院校双方选派优秀的专业课教师给学校护理系及医院兼职教师上示范课,通过现场课堂教学,展示院校双方教师的特色和优势,促进共同进步。

(3)创设岗位工作情境进行教学。在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中,选取典型病例,以患者疾病的问题和病程建构学习情景,使每位护生都有以一位患者完整疾病过程为轴线的护理学习过程。让护生体验即使同一疾病、同一患者,在不同的病程、不同的病情下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也不同,理解临床护理工作的动态变化特点。

在每半天的临床实践中,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为目标,将所学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融于护理实际工作中。如:某种疾病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护理问题?护理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将护生所学知识与他们要完成的任务情境联系起来,使护生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护生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专业思维,养成科学的工作态度。同时,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答疑、辩论,培养和锻炼了护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3 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效

3.1 理论成效

(1)院校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护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美国护理课程体系围绕如何向护生提供满足个体、家庭、群体、社区健康保健所需的知识、理论、技能及能力进行教育,根据专业需要和社会需求及时开设特色课程,分散进行实习,分阶段完成不同实习任务,通过院校合作的形式,保证了护生的实习效果,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职业能力[6]。国内关于院校合作、工学交替培养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的模式通常是学校和医院分段培养的“两段制”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完成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医学基础知识教育;第二阶段利用医院教育资源,完成高职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养护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由此延伸出“五年一贯制”的“3.5+1+0.5”模式和“221”人才培养模式[7-9]。

我校“2.5+2+0.5”的院校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护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其原因主要为九院班的护生在医院不仅学到了许多护理专业知识,而且明白了护士这个职业需要什么,从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只有好好充实自己才能胜任护士这个工作。通过“2.5+2+0.5”院校合作办学,护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不断提高。护生可以广泛参与医院的各种文体活动、社区的文明建设以及与医院合作开展的各类社团活动,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护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同时,通过实习,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护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社会调研能力、协调能力,使护生初步树立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通过参加医院的专题培训和讲座,护生深刻理解了医院文化,认真做事、诚信做人,提高了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了基础。同时,面对不同患者,护生学会了沟通,学会了怎样和患者相处,也学到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怎样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

(2)院校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院校合作、工学交替的高职护理课程体系要求校内指导教师深入临床实际,多与医院内护理人员沟通交流,与临床骨干配合构思每次课的教学设计,使教师在短时间内提升业务水平,建设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10]。

3.2 实践成效

在九院班进入实习的第一周(即2012年5月28日到2012年6月3日),我们以不记名问卷形式,随机抽查了2008级高职护理专业九院班及普通班护生对实习的满意度。对2008级高职护理专业普通班和九院班分别发放问卷50份和56份,收回有效问卷分别是46份和4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是92.0%和85.7%。结果显示,九院班与普通班相比,团队合作能力的满意度、临床护理操作能力的满意度、表达能力的满意度、安全护理能力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见表1。

表1 2008级高职护理专业护生实习满意度调查统计

同时,我们随机抽取在江阴两家“二甲”医院实习的护生与九院班护生进行理论考试,并在全年级选拔参加护理操作技能竞赛的选手。结果显示,九院班理论成绩低于普通班(平均分前者为62分,后者为75分),但在护理操作竞赛中,我校选出的4名选手中九院班有2名,并分获市级竞赛第二、三名,代表无锡市参加2012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时,2名来自九院班的选手均获三等奖,且继续入选2013年省赛。

2012年底,我们在九院班返校后进行了实践能力考核与专业实务测试,结果依然显示,九院班的实践能力较强,理论成绩较低,见表2。

表2 2008级高职护理专业护生实践能力与专业实务比较

4 结语

“2.5+2+0.5”的院校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医院的职业岗位现场、丰富的技术人力资源、完善的医院岗位培训,使护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护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实现了学校职业教育与医院的“零距离”对接,为护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有不足之处,包括:(1)基本知识和理论教学方面:九院承担教学任务的均为医院内专业技能强的护理骨干和部分临床医生,这些兼职教师因接触教学的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重点的把握、教学难点的剖析能力有待提高。(2)教学组织管理方面:学校和医院对护生的学习、复习指导不力。所以,完善具有高职教育教学特色的院校合作质量监控体系[11],建立政府、学校、医院、护生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保障院校合作、工学交替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所必需的。(3)由于病例因素,按照病房内现有病种编排教学,对课程内容前后衔接有影响,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目前,第一轮九院班刚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及毕业实习轮转(即完成了“2.5+2+0.5”中的“2.5+2”),检验研究效果的“金标准”应该是护生毕业年(2013年)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结果。我们将继续第二轮九院班的研究,寻找对策,解决问题,调整和创新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拓宽提高五年制高职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

[1]张琳,郝银菊.五年制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4):38-39.

[2]杨超英.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缺失及完善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0(25):148.

[3]党德强,杨公科.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价值工程,2011(29):204-205.

[4]马能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及实证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5]瞿光耀,顾承麟,周梅芳,等.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文化课程知识点与临床护理需求相关性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5):95-96.

[6]袁义厘,耿桂灵,史平,等.借鉴美国护理教育模式推进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720-721.

[7]王桂华,王承明,王妮.高级护理专业“两段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护理研究,2004,18(12):2148-2150.

[8]陈敏,李新娥,武茹,等.高职护理校院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551-1553.

[9]李新娥,冯维希,丁玉琴.校院合作:“双师素质”护理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J].价值工程,2011(17):256.

[10]张美琴,董静静.临床护理兼职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7A):1708-1710.

[11]武克华,李艳丽.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6(1):53-55.

猜你喜欢
五年制工学院校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工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55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人间(2015年8期)2016-01-09 13:12:46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