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峰,姜益常,李 军,杨志国,徐炜明,宋寒冰,张大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习惯性髌骨脱位(Recurrent subluxation of patellar,RSP)也称复发性髌骨脱位是由多种复发病因所致的一种发育畸形,多见于儿童,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以外侧移位多见,髌骨反复脱位使膝关节不能发挥作用,股四头肌萎缩无力,膝关节不稳,患者往往不敢使用患肢,影响生活和劳动,如不及早治疗,不仅局部畸形不能纠正还可以引起髋关节屈曲、腰前凸加大等继发性畸形,最后发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增加患者痛苦,有的甚至丧失劳动能力。我院在临床工作中应用针刀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患者76例,全部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10年7月~2012年7月门诊及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针刺推拿治疗。详见表1。经χ2检验,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术前平均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参照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修订标准。病史:有新鲜创伤性脱位病史,或先天发育不良者,可无明显创伤或急性脱位病史。体征:每当屈膝时,髌骨即在股骨外髁上变位向外侧脱出;脱出时伴响声,膝关节畸形,正常髌骨部位塌陷或低平,股骨外髁前外侧有明显异常骨性隆起。症状:局部压痛,轻度肿胀,当患者忍痛自动或被动伸膝时,髌骨可自行复位,且伴有响声;平时行走时觉腿软无力,跑步时常跌倒。X线:膝关节轴位可显示股骨外髁低平。CT:外侧髌骨角张开。
①符合疾病诊断标准;②年龄10~60岁间;③1个月内未接受其他方法治疗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①病情因外伤至骨折、脱位者;②年龄小于10岁、大于60岁以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其他疾病,不能实施治疗者;④正在进行其他治疗者;⑤不愿加入本试验、中途主动退出或失访者;未能完成本试验内容者;⑥试验过程中病情持续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①出现严重不良事件;②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合并疾病;③不依从设计方案规定或违反研究方案者;④患者要求退出试验;⑤X线显示股骨外髁低平;⑥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⑦并发症影响到关节者,如梅毒性神经病、牛皮癣、代谢性骨病、急性创伤等。
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每周1次;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每日1次,观察其治疗效果。两组疗程均为2周,2周为一疗程。
1.6.1 治疗组 患者取卧位,膝关节伸直位,如有屈曲畸形,则在腘窝部垫枕。术者带无菌手套,患者膝部皮肤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铺巾。在内外侧支持带、髂胫束和髌韧带附着处、股四头肌止点等部位确定2~3个阿是穴,2%利多卡因做皮肤麻醉,用小针刀刀口线平行与腱纤维方向进刀。以横行剥离为主,辅以纵行行剥离,刀下明显松动后即顺原路出刀。敷料包扎,2天内保持术区干燥,避免剧烈活动。
1.6.2 对照组 患者仰卧,医者用长40 mm,直径0.35 mm毫针,刺鹤顶、内外膝眼,捻转手法,不提插,得气后留针30 min后拔针。稍作休息给予膝关节部治疗手法:拿揉股四头肌20次后弹拨并按揉法交替施术于髌韧带并提拿髌骨,约10 min;推捋股内收肌群,约5 min;向内侧推髌骨10~15次。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膝关节X线的相称角、股骨髁间角、髌骨倾斜角改变的度数。
按照国际上通用的Lysholm和Gillquist膝关节评分标准(总分100分)评定,轻度:综合评分在51分以上;中度:综合评分在50~31分之间;重度:综合评分在30分以下。
采用SPSS.16.1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均在1个疗程后按上述标准评定,其结果见表2。按照Lysholm和Gillquist膝关节评分标准比较,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分数均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按照Lysholm和Gillquist膝关节评分标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按照Lysholm和Gillquist膝关节评分标准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间 轻度 中度 重度治疗组 38 治疗前58.23 ±5.51 40.21 ±4.37 26.24 ±3.16治疗后86.54 ±4.32 46.14 ±2.05 32.04 ±1.18对照组 38 治疗前 56.74 ±5.76 41.29 ±3.53 25.24 ±2.56治疗后62.22 ±7.59 36.02 ±3.16 27.24 ±1.56
两组治疗前相称角、股骨髁间角、髌骨倾斜角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自身相称角、髌骨倾斜角改变的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相称角、髌骨倾斜角改变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股骨髁间角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相称角、股骨髁间角、髌骨倾斜角改变的度数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相称角、股骨髁间角、髌骨倾斜角改变的度数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间 相称角(度)股骨髁间角(度)髌骨倾斜角(度)治疗组 38 治疗前24.06 ±4.51 142.32 ±1.09 17.65 ±2.84治疗后11.98 ±2.35 142.09 ±0.09 13.48 ±2.74对照组 38 治疗前 23.96 ±3.05 143.21 ±1.12 18.07 ±2.49治疗后19.53 ±1.98 143.18 ±0.92 16.36 ±1.72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心电图未见明显改变。
习惯性髌骨脱位在髌股关节疾病中比较常见,是引起患者膝关节疼痛及髌股关节软骨退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习惯性髌骨脱位(滑脱型)的原因很多。文献报告的病例中,有轻度外伤史,有出生后即有髌骨脱位,有会走路时发现有髌骨脱位,有的是在其生长的不同年龄阶段发生髌骨脱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初发髌骨脱位的发病数减少[1]。目前治疗RSP的方法主要是手术疗法,近一个世纪以来仅手术方法已有100多种[2],但由于其病理复杂,目前尚没有单一的术式取得可靠疗效。手术目的都是控制髌骨不稳、恢复髌骨的正常运动轨道,从而避免或减少将来发展成髌股关节炎,但膝外结构挛缩和内侧结构松弛并没有有效的解决。国外有些学者认为目前对于髌股关节骨关节病,单独的关节清理手术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3],且手术治疗容易引起骨骺损伤是全世界骨科医师共同面对的难题。针刀松解术在RSP的治疗有着许多的优势,如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在解除疼痛、防止畸形和改善功能等方面收效良好。针刀松解术通过对局部作用点进行刺入,对痛点切割剥离,可松解挛缩组织,解除局部粘连,减轻软组织内张力,恢复力的平衡,消除神经末梢牵拉与卡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打破膝外软组织病变所引起的恶性循环,从而消除疼痛,恢复髌骨的正常运动轨道。同时针刀松解术能最小的损伤骨骺,解决了手术容易损伤骨骺的世界性难题。本研究表明,患者针刀松解治疗后疼痛、关节活动功能等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根据病因及生理解剖改变选择针刀松解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陈文有.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病因病理特点及手术治疗[J].职业与健康,2008,24(1):75 -77
[2]陆军,王金辉,王满宜.复出性髌骨脱位的治疗现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10):981 -983
[3]Federico D,Reider B.Results of isolated patellar debridement forpatellofemoral pain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patellar alignment[J].Am J Sports Med,1997,25:663 -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