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防城港市图书馆 黄暄闲
近些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预见到的是,未来数字出版业必将与传统出版行业形成鼎立之势。期刊与文献管理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它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与知识帮助。数字出版物等新兴出版方式的出现,为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形势需要新的思路,当前,图书馆需要大力发展馆内电子期刊服务,为师生提供优良的信息资源检索支持,并建立完备的馆藏资源数据库,做好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工作。总的来说,我国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之路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一般图书馆面积大、期刊藏数多,且多根据文献类型进行放置,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借阅方式形成了多载体化趋势,读者借阅过程中东奔西跑,不免稍显繁琐。另外,由于纸质书籍的不便性,图书馆期刊工作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原有的管理方式与服务水平已很难满足新媒体时代的需要,较之于数字出版物的简易与便利的特性,纸质书刊借阅流程与运作过程的繁冗问题也亟待解决。
信息时代来临,图书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过程中,期刊总量与信息载体数目大幅增加,伴随着高校扩招造成的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二者对流通总量的需求叠加,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任务繁重的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在信息与网络时代的大环境的影响下,读者对于信息的要求变得更加地全面与系统,信息的实时性与便捷性的要求也使得载体的多样化成为了新的趋势。纯纸质化的期刊管理与发行已落后于信息化时代的步伐,这就使得书刊资源信息化的改革与发展变得尤为紧要。
首先明确数字出版的概念,从狭义观点来看,使用二进制技术对出版环节进行管理与操作即为数字出版。通常意义中的数字化编辑与加工、数字化的原创作品以及数字化的复制印刷、数字化的发行工作、数字化消费阅读都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的提升,数字出版物因其成本低廉、传播便利、信息丰富的优势而倍受追捧。不断涌现的数字出版物,在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也给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累计用户达到 11.8亿人次,行业总产值达到1935.5亿元,相较于2008年的530.8亿的总产值,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速度堪称几何式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的起步晚,经验少的问题不容忽视。目前,数字出版产业的计划发展已经纳入国家“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多数出版机构都十分重视数字出版这一宝贵机遇,加上IT企业与电信运营商对数字出版普及施加的推动力,相信我国数字出版行业高速发展的势头不会放缓。
我国的数字出版物,例如一些电子期刊与数据库的订购还处于探索阶段,相较于纸质期刊,数字出版物的销售方式较为灵活,既可出售全刊,亦可出售单一文章。很多出版商也通过纸质期刊与数字期刊捆绑销售的方式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由于电子期刊的便携性强,很多传统读者对电子期刊的订阅表现得十分积极。另外在数据库营销中,很多销售企业通过搜集与分析消费者的所购图书习惯等内容,对消费者的购买力与购买倾向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设定营销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使得数据库营销成为了当前国内出版行业的主要潮流。
1.数字出版物的优势。其一是传播速度的不同。在传播速度上,电子期刊与传统纸质期刊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无论是前期制作(投稿、审阅、排版等)还是后期发行的速度都大大加快,信息的传播效果也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其二是载体容量的不同。电子期刊由于摆脱了传统纸质载体的束缚,没有了实践与空间的限制,可以存储海量信息。例如,仅一张光盘所能储存的信息量就相当于大型报刊杂志十几年发布的信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纸质书刊的发行与借阅需要大量的硬件设施的建设,在此过程中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另外,纸质书刊编排形式呆板、灵活度差,难以满足读者的全方位的需求。
2.纸质期刊的优势。其一是收费与安全问题。电子期刊由于全部实行无纸化的管理,其销售也是经由网络支付来实现的。读者在电子期刊的购买过程中无法浏览其内部内容,在实际购买后可能无法满足读者的需要,而传统纸质书刊便于翻阅与流通,无需随身携带电子终端,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在网络安全方面,当前我国网络支付条件并不健全,国家对于网络经济行为的管理还不够到位。在实际支付中,有较大的概率出现系统瘫痪、黑客攻击的情况,因此,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仍然值得质疑。其二是时效性与长期储存问题。由于纸质刊物在我国出版业中的比重依然很大,数字出版物还无法得到完全的普及,出版商对于其本身的重视程度也稍显不足。部分电子期刊完全是根据已发行的纸质期刊扫描而来,在页面效果与信息的时效性上都难以与纸质期刊相比肩。最后,由于电子期刊自身的格式不同,其在多载体之间的兼容性也难以令人满意。
数字出版物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子期刊种类与内容都趋于多样化,信息资源的逐渐丰富也拉动了读者的需求。因此,与形成初期相比,现今的电子期刊订阅与销售变得更加复杂与多样,高校图书馆受到的冲击也越来越强烈。如何完善地处理好电子期刊与传统期刊的协调问题,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图书馆期刊采购中,由于经费不足,在图书馆的购置经费的分配方面也是量入为出逐步缩减。在采购过程中,保证各学科间的平衡分配在实际操作中也十分必要。加之电子期刊与传统期刊经常出现重复订购的问题,使得原本就十分紧张的经费问题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关于采购方面的以上问题,图书馆管理方应当采取科学化的经费管理与采购与模式。首先,图书馆应当调整管理策略,增大信息建设与电子期刊的经费额度,实现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的齐头并进式的发展。对于专业特色较强的期刊,以及学术性强、利用率高的期刊,应当同时采购实体刊物与电子刊物;对于知识性与趣味性强的刊物,可以只订购实体版;对于读者范围狭窄、专业学术性极强的刊物,可以只订购电子版。对于外文期刊,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与种类灵活处理。在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订购过程中,图书馆管理方需要更新观念,确保期刊的内容与质量,充分借助网络免费资源,向师生提供免费的数据检索服务。
数字时代电子期刊的大量涌现,扩大了期刊文献的内容外延,同时也推广了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概念,传统的期刊采购、编辑加工、发行与流通等工作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在期刊服务方面,与传统期刊相比,数字期刊可以采取多种媒体终端进行阅读,信息的检索与咨询服务也更为便利,使得文献信息的服务范围有了大幅度的扩充。
针对上述影响,图书馆应当改变服务方式,建立完备的期刊数据库与信息共享机制,积极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推出适应于数字期刊需要的参考咨询等特色服务。在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养方面也应与时俱进,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与硬件维护能力,以高标准严要求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
数字出版时代的来临,数字出版物的发展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在促进文化繁荣的同时,包括高校图书馆在内的传统的期刊服务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图书馆应当主动转变管理观念,建设完备的硬件设施并做好电子期刊的采购工作,扩大馆藏刊物的内容与种类,以与时俱进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与优质的信息服务。
[1]陈天虹,陈天敏.中外数字期刊数据库检索系统的对比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04.
[2]蒲雷.中文原生数字期刊馆藏建设模式研究[J].西南大学,2011,04.
[3]郭贵梅.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原生数字期刊馆藏建设探讨[J].情报杂志,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