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改云
多媒体直观形象,图文声像并茂,化静为动,容量大,能有效地节约时间和空间,所以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教学中去。多媒体技术的渗透,改变着教学的环境、过程、方式和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还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一些浅见。
激发探新欲望
小学数学的培养目标之一:使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在练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可设计以下环节:从前有位老人,在他临终时,他对三个儿子说:“我有17匹马,留给你们三人分。老大出力最多分得总数的,老二得总数的,老三最小就分总数的。”勉强说完这几句话老人就去世了。三兄弟执行遗嘱时,一致认为这些马是父亲生前的心爱之物,千万不能将任何一匹马分成几块,不知如何是好?刚好阿凡提骑驴路过,听完事由后,哈哈笑了起来,说:“我来分。”你知道阿凡提是怎样分这17匹马的?这样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主动地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难以理解。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可以模拟真实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学生对“速度和”的理解比较困难,如果用图片进行直观演示,很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可以运用多媒体模拟运动过程,先出示:“甲乙两人从两地同时相向出发的画面,当第一分钟后,将画面定格,观察两人处于什么位置。”并提问:“他们一共走了多少米?”老师告诉学生:“‘甲的速度加上乙的速度叫做他们的‘速度和。”第二分钟后将画面定格,提问:“这时一共走了多少米?是几个速度和?第三分钟后两人相遇,这时一共有几个速度和?求n个速度和应怎样列式?”这几个速度和与两地距离就是用“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这一规律。这样,难以理解的相遇问题便迎刃而解,既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指导实际操作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动手实践。教学“角的度量”时,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小量角器,对照屏幕上放大量角器的投影来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等,并在量角器上指出1度角的大小和内(外)圈的刻度,然后学习角的度量方法。教师将量角器置于投影中示范。学生用小量角器模仿,领悟角的度量方法:点点重合、线线重合、读出度数。在实践中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如有的两条边太短,如何测量;不处于水平位置上的角如何测量等。必要时,要进行个别辅导。
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识别、再现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更具有直观性和深刻性。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出示遮去两个角、露出一个角的三角形,引导学生猜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对显示出直角与钝角的三角形,学生很容易判别,但对只显示一个锐角的三角形,争议纷纷。通过电脑动态显示,再连上第三条线段,学生发现三种可能性都存在,并深刻理解;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锐角,并且至少有两个。
创设和谐环境
传统教学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只能教师讲学生听,即便施实了“提问式”“启发式”“谈话法”,也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顺着教师的杆爬。而多媒体教学根据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叉进行、和谐发展的原理,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组织与主导作用,又要通过对各类形象的教学媒体的观察、思考,去积极主动地感知材料。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作用,使学生不但能眼见其形,而且能耳闻其声,收到形声结合和情景结合的综合效果。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中学习角的概念时,笔者在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时配上像“箭刚离弦”那一刹那发出的短暂而急促的声音,使学生感受到“射” 的“形”和“声”,集中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课堂上在适当的时候,播放一段轻音乐,有利于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特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做到“有的”,即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应有明确的目的,紧扣课堂教学目标,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服务,切忌生搬硬套、无的放矢;二要做到“有序”,既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程序,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相符合;三要做到“有度”,即要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要注意适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性认识固然重要,但感性认识往往只是认识的起点,最终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应在学生利用多媒体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就引导学生抽象概括。
(作者单位:河南省邓州市古城中心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