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哲丰
摘要:本文以长沙、太原、台州、嘉兴四个城市为调查样本,对我国中小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就我国中小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在立法、规划管理、设计把关、强化运作组织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艺术;中小城市;城市规划;运作组织
公共艺术是城市形象的名片,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本文以长沙、太原、台州、嘉兴四个城市的公共艺术为样本,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当前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出解决方法,以期更好地关注中小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与发展。
一、四所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现状概要(一)长沙市城市公共艺术品的现状分析
长沙市的城市公共艺术大致集中在湘江路、黄兴路、三条城市主干道及大学城、老城区。湘江路是长沙一条重点建设的沿江风光带,长约26公里的湘江路,公共艺术作品五十多件,其中不乏优秀的大型主题性雕塑。如为纪念1998年抗洪事迹树立的《98湘江抗洪纪念碑》、主题雕塑《四羊方尊》《图腾柱》《怪神射箭》等,都有强烈的湖湘文化气息。除了大型的主题雕塑,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雕塑小品如《远方的客人》《放风筝》等,已经融入市民的生活。黄兴路以黄兴南路商业步行街最具影响,为了凸显出此处的特色,树立了一系列城市雕塑在街道之中,《酒鬼》《老长沙》等写实组雕塑,都能在长沙市民中产生情感共鸣。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校区的校园雕塑体现了各自学校的特色文化。湖南师范大学与湖南大学作为传统高校,雕塑主要以名人写实雕塑为主,也多采用大理石等传统材料塑造。湖南大学的公共艺术作品以近现代人物为主题,如最具代表性的《毛泽东像》《雷锋》《谭千秋》等。湖南师范大学的主题公共艺术品为古代人物,如《屈原》《司马迁》《祖冲之》等。中南大学以抽象题材为主,如《升华》,是一件获得国家级大奖“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奖”的作品,造型为一个金属球在烈火中经过提炼得到升华,它既代表了中南大学在冶炼方面的杰出贡献,也象征着湖湘学子在学术上的不断追求。长沙老城区公共艺术以近现代名人系列、湖南风光浮雕、仿青铜鼎铜雕及抽象的不锈钢雕塑为主,保留了历史与文化的氛围。
(二)古城太原城市公共艺术现状分析
太原在历史上曾为九朝古都,在从周朝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建筑。近20年来,太原市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非常迅速,从太原市规划局城市雕塑管理处了解到的数据,20世纪70年代,太原市城市雕塑仅仅4座,到20世纪90年代,城市雕塑的数量也仅仅31座,截至目前,太原城市雕塑已经有了353座,比20世纪70年代增加了近90倍,比20世纪90年代也增加了近12倍。
太原城市公共艺术总体布局为:主城区共有125件公共城市雕塑,主要分布在迎泽区和杏花岭区,分别为47件和37件,其余的零星分布在其他4个区。从整体上看,太原城市雕塑还存在着市财政投资少、地区分布不均、材质单一、大型城雕建设不足等问题,有必要对其做整体上的规划,以促进其合理分布、健康有序发展。
(三)浙江台州、嘉兴城市公共艺术现状
1浙江台州城市公共艺术现状
台州市位于浙江中部沿海,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城市建设,为台州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空间载体。经过最近两年多的努力,台州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台州市于2004年底正式委托中国美术学院编制《台州市城市雕塑规划》,此规划是在城市总体框架下的专项规划。2005年,台州市政府推行“百分之一文化”计划,规定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广场绿地、重要临街项目和占地10 hm2以上的工业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公共建筑、居住小区等建设项目,从其建设投资总额中提取1%的资金,用于城市开放性空间的公益性公共艺术建设[1]。台州成为国内第一个实施“百分比艺术”的城市,在政策引导下,经过接下来3年的努力,近8000万元的社会资金投入到以城市雕塑为主题的公共艺术建设中,市中心形成了一片相对集中的展示区,台州市公共艺术在质和量方面有了飞速发展。
2嘉兴中心城区公共艺术基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嘉兴承载着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苏南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的交汇影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场经济的活跃,社会需求及投资渠道的多样,使嘉兴地域现代公共艺术发展呈现多元化的面貌。
根据不完全统计,嘉兴市中心城区公共艺术品现有48座左右,形式主要以雕塑为主,重要节点公共艺术品有22座,一般节点有26座。按材质来分,一般为石质类、合金类、玻璃钢等。早期作品一般以石材为主,2000年后以合金类为多,其中材料最具当代性的属七一广场中的大型水装置——水幕电影,集“水、雾、影、声、光、电”为一体。高度超过15米的公共艺术品有3个,分别是《红色扬帆》《水幕电影》《江南印象》,其他多为中小型雕塑。其题材主要分为四大类,一是艺术文化题材,强调关注当代艺术潮流,如陆乐的《朱彝尊》,引领嘉兴潮流。二是历史文脉题材,多以南湖红色革命为主,如嘉兴市政府前的《红色扬帆》、革命烈士纪念馆中的《英雄》、环城湖边上的《狮子汇》等。三是以文化传统、民俗特色为主,如《春蚕》《五芳斋》《春耕》等。四是以新科技新媒体的国际文化交流为题材,如七一广场中央的大型水幕电影。其室外雕塑与环境结合较好,根据特定空间环境氛围营造所需,设定不同形式感的造型及材料。
二、四所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存在的问题近20年来,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发展非常迅速,但现存问题也不容忽视。
1公共艺术作品艺术水平低下,跟风严重
在经济的推动下,民众会有艺术欣赏的需求,这是城市雕塑飞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从量方面讲,公共艺术发展进入了一个较好的时期,在质的方面,整体水平仍不高。报道称,太原市规划处城市雕塑处曾对太原市的城雕做摸底普查,在353座城市雕塑中,优良的城雕有6座,347座被认为一般,6座被认为是“城市垃圾”。endprint
四所城市都属于二三线城市,在公共艺术建设方面存在诸多共性,如四个城市均有当地名人的雕像,多出自雕塑工厂,普遍存在文化含量比较低,人物比例不协调等问题。另一个问题就是创作题材狭窄,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创作出来以后,很多城市都模仿,蜂拥而上,不考虑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是否相契合。例如,深圳的《拓荒牛》得到了专家、普通群众的好评,于是,四个城市中都出现了以“牛”为造型的雕塑,如长沙《先导牛》、太原《镇海牛》等。
2城市定位不明确,公共艺术管理不规范、无序发展
目前二三线城市公共艺术整体水平不高,城市雕塑乱立乱建、无序发展,只要任何单位愿意,就可以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去设立公共艺术作品。很多建设单位因自身文化水平、程度的局限,不懂得鉴别优秀或者差的公共艺术作品,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缺失,也使得城市公共艺术更加杂乱无章和混乱。
3与环境主题不和谐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一书中指出:“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塑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2]。”如果公共艺术的存在,与周围的环境空间的主题文化有冲突,与建筑街道园林有冲突,都会影响艺术品质。
城市雕塑在创作的过程中,除了审美性与基本质量,还应该考虑到雕塑本体外的东西,如城市规划、城市文化特征、城市建筑形态等。长沙的部分公共艺术作品并没有与其空间主题相统一,在创作的过程中,只注重自我表现。导致与环境、文化的不和谐,造成了与城市空间的脱节。如长沙市黄兴路因烈士黄兴而得名,但是这条路的定位是长沙市人流量最大的商业娱乐街,与红色文化完全不相干,因为街名的缘故,街口矗立了一座高5米的黄兴铜像。黄兴的形象潇洒精神,衣着西服,头发后梳,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前来消遣的老板。
4与公众存在空间和情感距离
从公共性上看,城市公共艺术与大众的距离分为空间的距离和情感体验上的距离。空间上的距离首先是指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位于公众可以随意到达的公共开放空间。但有的地方在雕塑周围设置上围栏,意在保护雕塑,但却无疑又在城市雕塑与公众之间制造了新的距离。好的雕塑作品总给以观众情感上的交流,可能是以艺术的形式给公众的教育,也可能是一种心灵上的交流。作为医院里的雕塑,亲切是首要前提,这能舒缓病人情绪,起到早日康复的效果。可是在长沙某医院内,猛虎、狗熊等一系列野兽形象的雕塑到处摆放,凶恶的表情,咆哮的姿态仿佛在预示着它的敌意。这样的雕塑,显然无法给病人情感上的舒缓和慰藉。
5缺乏对已建公共艺术的维护与管理
城市公共艺术一般是露天摆放,长期日晒雨淋。在实际调研中发现,4个城市的公共艺术均缺少定期维护,普遍出现流痕、外表材质脱落、周围环境遭到破坏,有的甚至被偷窃等现象。此类现象的发生提醒着城市的建设者和管理部门,在当今大力宣传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也应当把公共艺术的保护列入体制建设问题中。
三、解决我国中小城市公共艺术问题的方法与手段1制定公共艺术法案
我国现有公共艺术法规出台于20世纪90年代。建设部的《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于1993年出台,目前国际通行使用公共艺术概念,我国中小城市还停留在“城雕”概念的公共艺术法规,已经严重滞后了。
公共艺术是政府在公共领域推动艺术发展、积累城市文化资产的重要表现形式,对改变城市形象,拓展城市文化内涵,都具有十分强大的人文辐射力和影响力[3]。按照国际惯例,我国可以对“艺术百分比”政策进行立法,明确规定建筑经费的1%(这个比例可以依据城市经济具体情况调整)用于公共艺术建设,以此作为公共艺术立项和资金收集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来源。在政策法令的保障下,公共艺术项目才可以得到有效的立项、建设和维护。
2制定城市公共艺术总体规划
由于总体规划的缺失,很多中小城市缺乏统筹规划,缺少相应的管理和运作,公共艺术建设盲目上马,在城市环境、城市文化氛围的改善上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一个城市的公共艺术作品布局合理、设计具有创意、形式丰富多样,并具有一定的艺术品质,必须规划先行。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公共艺术规划,是统筹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必要的依据和手段。一方面,需要在国家层面推动建立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城市公共艺术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布局和运作,为公共艺术的发展建设提供行政保障;另一方面,城市公共艺术行政管理机构颁布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在政策规章的保障下,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才能反映城市整体特色和品质、有厚度、有历史积淀感。
3把好公共艺术设计关,保证公共艺术作品质量
公共艺术具有公共性、永久性特征,一个公共艺术作品一旦建成,将在很长的时间内面向公众,潜移默化地感染公众情绪,影响公众的审美,因此,公共艺术作品应尽量不留遗憾。杰出的设计是保证城市公共艺术品质的前提,应严格把好设计关。公共艺术的设计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共艺术作品自身的艺术设计创作;二是艺术作品周边的环境空间设计。公共艺术作品本身的设计需充分考虑材质、尺度、造型风格等艺术表现内容和形式,需要艺术家进行艺术个性创造和设计。周边的环境空间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包括空间环境、文化环境、风俗信仰、道德禁忌、情感诉求等,公共艺术作品需要有机地融入这个大环境。
4强化公共艺术项目的运作组织
许多发达城市已有较为完善的公共艺术项目运作组织——包括运作前提、运作过程与运作模式三项内容,其实质是以城市发展规划为前提,确保公共艺术项目顺利运行,权益合理分配,计划有效实行的一个实施框架[4]。公共艺术项目的运作流程,包括制订项目计划、行政审批、征集公共艺术设计方案、公示、设计实施、公共艺术品后续管理与维护等主要步骤。在实际项目运作中,不同的程序和主体也可进行组合。
值得一提的是,公共艺术为公众而建,从立项开始就必须凸显公共性,设计方案的评审需要大众参与,一旦公众对作品提出建议和意见,公共艺术的管理机构和制作机构应对公共艺术作品加以评估和修正。公共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审美,它的标准必须处于被解读与修正当中。
参考文献:
〖=1〗黎燕,陶杨华,陈乙文.国内城市百分比公共艺术政策初探〖=J〗.规划师,2008(11).
〖=2〗王松杰,吴晓.城市中的雕塑——雕塑的“城市性”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0(07).
〖=3〗黎燕,张恒芝.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与建设管理需把握的几个要点——以台州市城市雕塑规划建设为例〖=J〗.规划师,2006(08).
〖=4〗马佳.城市公共艺术项目运作组织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