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背景下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思考

2014-11-25 02:36柯晓扬张玲
教师·中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化

柯晓扬+张玲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了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由部分辅导员来兼任心理辅导员,这大大促进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但由于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二级心理辅导站作用的有效发挥。本文在剖析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举措,以期为实践提供依据。

关键词:心理辅导员;专业化;二级心理辅导站

随着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了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所谓的二级心理辅导站是在高校原有的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在各院系内设置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机构,由部分辅导员来兼任心理辅导员,负责院系的心理教育工作,这是相对于校级层面的一级辅导站而言的。但心理教育、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国内高校的心理辅导员大多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这势必会限制二级心理辅导站作用的有效发挥。虽说制约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有效运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的原因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缺乏一批能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特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又能注重自身成长的高素质的心理辅导员,这提示我们,高校亟须加强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的队伍建设,提升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

一、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意义1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成长有助于及时干预学生心理问题,从而将心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一方面,心理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较多,容易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有助于扩大心理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心理辅导员能有效将心理教育活动融入常规管理中、普及每个班级甚至每位同学。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有限,进行心理咨询一般需要预约,而心理辅导员在时间安排上相对灵活,更了解本院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极大地方便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2有利于心理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与自我成长

心理辅导员的工作专业性很强,仅有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大量的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技能方法,并且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个人成长体验,最终才能真正胜任这项工作。也就是说,只有心理辅导员真正实现了专业化成长,才能够有效推进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的顺利开展。换个角度来看,心理辅导员在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及困惑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自身的心理成长和成熟,改善精神面貌,游刃有余地应对工作和生活,可以增加个人成就感,认识到自身价值。

二、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困境1工作量大,自我调适能力不高

一般而言,心理辅导员工作涉及面广,处于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工作时间过长的状态,容易疲于应付,因此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1]。而且,心理辅导员更容易接触到带着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与成长困惑的学生,很多不良情绪和态度会反移情于心理辅导员,加之许多心理辅导员缺乏专业心理学习和培训的背景,自我觉察能力欠缺,情绪调节能力不高,从而影响到身心健康和工作开展。而这种负面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态度又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2聘任制度不完善,专业队伍不稳定

从各高校聘任资格看,心理辅导员的聘用还处于无章可循,无标准可参考的探索阶段。高校心理辅导站工作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没有对心理辅导员的入职条件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殊不知,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是一项心灵沟通的艺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这项工作,如果聘任了不合适的心理辅导员,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境况堪忧,甚至是危险的。

二是心理辅导员的队伍流动性很大,导致心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受阻。心理辅导员很可能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刚刚熟悉了工作,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就被安排到其他岗位,这种岗位设置的不稳定性,容易导致心理辅导员缺乏对工作的长期规划,不能安心本职工作,更极大地影响心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3培训体系不健全,督导制度不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学科领域,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对从业者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与实践经验要求都非常高,而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实用有效的心理辅导员培训体系。譬如:①岗前培训欠缺,心理辅导员对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②培训体系不健全,有些单位虽然安排了一些培训,但也是随机的,心理辅导员对这些培训的重视度明显不够,无法全身心投入;③缺乏咨询督导,心理辅导员在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易导致职业倦怠。

4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备,工作热情不够高

目前,心理辅导站工作在运行体制上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譬如这项工作与年终考核、职务晋升或职称评定等方面不挂钩;心理辅导员专业工作在学校内得不到认可,导致其工作热情不高等。加之近年来大学生危机事件的数量不断上升,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往往感到焦头烂额,心力交瘁,自我价值感降低。

三、推进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举措1以制度为保障促进专业化成长

(1)实行专业资格准入制度。各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专业调研和主题讨论,制定规范的心理辅导员准入制度。例如,不妨以职业资格为门槛,综合考核专业背景、工作技能、性格特征等因素,选拔出能真正胜任心理辅导员工作的人员,使得心理辅导员从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需要心理辅导员具备与其职业相匹配的职业素养,如完善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倾听能力、富于爱心、善于体验等。这些素质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最重要资源,正如美国学者艾鲍说:“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能带进咨询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身。”[2]如果心理辅导员的聘用能够进行综合素质的筛选和评估,必将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化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endprint

(2)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很多高校虽然设立了二级心理辅导站,却很难对心理辅导站给予专项经费支持,致使心理活动范围和质量受到限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因而,高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站活动经费,提供必要的活动场地,从而有力推进心理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2以培训为推手促进专业化成长

(1)培训体系标准化。心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复杂,需要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继续教育,这就亟须管理部门出台一套规范、系统的专业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心理诊断与干预、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心理咨询技能技巧等技能培训;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爱好以及常见心理困惑等情况;心理辅导员自身的性格优化、精神成长、未完成情结的处理等。

(2)心理咨询督导常规化。有效的心理咨询督导将是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最好向导,即由专业的资深人士定期在高校提供现场督导和专业研讨,不仅可以通过有经验的督导师发现咨询中的种种失误,指导心理咨询的技能和伦理法则,还可以通过督导促进心理辅导员的心理成长,及时处理在咨询过程中呈现的各种未完成事件和职业倦怠倾向等。当然督导师资源有限,从实践来看,大部分高校倾向选择专家督导与朋辈督导相结合的模式,朋辈督导又称为同行督导,是指一组同行聚集在一起分享和讨论有关咨询的各种情感体验。[3]这将是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有力补充,而且这种形式有必要长期存在。

(3)学习交流定期化。心理辅导员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同行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学习交流:一是加强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与讨论。如可成立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所,针对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开展、课程建设、心理干预等展开充分研讨。二是加强与兄弟院校同行之间的交流,开展专业同盟之间的心理互助。心理辅导员之间可以拓展视野,实现知识共享和经验共传。

3以激励为手段提高专业化成长的热情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考核融入心理辅导员工作中,提高心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通过公开公平的考核,将考核结果算入工作量,并与评先评优、晋升职务、参评职称、岗位津贴相挂钩,对表现突出的心理辅导员予以表彰与奖励等,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培养心理辅导员骨干,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4以自我成长为动力实现专业化成长

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成长中,如果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成长,而忽视心理辅导员个人素质和修养的成长,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如果咨询师欠缺个人成长的体验,就难以拥有工作中所必需的个人安全感、自信心与活力,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发挥也会因此受到限制,也无法为求助者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深入心灵的工作,是心理辅导员不断运用自我的过程,需要心理辅导员具备清晰的自我概念,时刻保持敏锐的自我觉察和自我关照能力,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会处理“未完成事件”,学会缓解职业枯竭,提高职业伦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姚崇.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特征及相关心理因素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S2):166—170.

〖=2〗蔺桂瑞.心理咨询员的个人成长〖=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02):57—60.

〖=3〗陈祉妍,沈东郁,吴和鸣.对心理治疗工作中进行小组督导工作的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07):515.

〖=4〗孟莉.心理咨询师专业发展中的个人成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02):117—12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议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试论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专业化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美国职教教师专业化述评
十九世纪美军专业化和正规化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