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月妍,张云庆,赵英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辽宁 大连 11603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许多研究显示高血压所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主要与糖脂代谢异常有关。早期发现高血压所引发的心、脑血管损害并尽早干预成为医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近年来部分研究发现HbAlc 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就HbAlc 与于非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重构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随机选取2012 年8 月至2013 年8 月来我院心内科初次住院非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50例(男性70 例,女性80 例)做为研究对象,年龄在50~70 岁之间。上述患者均符合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原发性高血压诊断的标准并参考既往测得的最高血压水平及入院时初次测得的血压水平不同分为:1 级组共30 例,2 级共40 例,3 级组共80 例。同时根据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3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组(IMT <0.9 mm)共80 例,IMT 增厚组 (IMT0.9~1.2 mm)共20 例以及动脉粥样斑块组 (IMT ≥1.2 mm)80 例。以上全部患者均为未予系统治疗及规律服药。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对照者30 例(男性10 例,女性20 例),年龄在50~70 (62.62 ±7.53)岁之间,见表1。
继发性高血压;1 型及2 型糖尿病;冠心病;严重肝;肾损害;原发性肾脏疾病;结缔组织病;各种原发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恶性肿瘤;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感染的患者。
采集病人的基本临床情况,入选的高血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均需用标准方法规范的测得血压、身高,并计算BMI。入院次日需空腹12 h 以上采用日立1622 型全自动生化仪测量常规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c)。
采用由惠普公司的SONOS-5500 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的频率为2.25 Hz 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按照国际心脏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后。二维超声取胸骨左缘左室长轴切面,用M 型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每个数据需测量3 次,取平均值。根据Devereux 校正公式[1]计算出左室心肌质量:左室心肌质量(g)=0.8 ×1.04 [(IVST+LVDd+LVPW)3-LVDd3]+0.6,按身高、体重计算体表面积(BSA):体表面积(m2)=0.0061 ×身高(cm) +0.0128 ×体重(kg)-0.1529 LVMI (g/m2)=左室质量/体表面积
采用美国GE 公司LOGIQ-7 彩色超声诊断仪,选择频率7~10 MHz 探头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IMT 定义:交界面至中膜外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IMT <0.9 mm。斑块定义:局限性回声结构突出于管腔内,厚度≥1.2 mm[2]。受试者为水平位,测得两侧颈总动脉分叉处近心端10 mm 处,测3 个心动周期的IMT 值,计算平均值。同时测量IMT 相对应的血管内径,计算IMT 与对应血管内径比值(IMT/D)。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 检验。Pearson 直线相关分析;多因素线性回归,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一般临床情况资料的比较
IMT/D 及LVMI 分别与HbA1c 及血压水平、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D 与SBP (r=0.746,P <0.01)、HbA1c (r=0.837,P <0.01)、DBP (r=0.586,P <0.05)呈正相关;LVMI 与SBP (r=0.901,P <0.01)、HbA1c(r=0.945,P <0.01)、DBP (r=0.61,P <0.01)呈正相关,详见表2 和表3。
表2 根据IMT 不同各组均数比较
表3 以分别IMT/D、LVMI 为因变量线性回归
糖化血红蛋白是由成人血红蛋白13 链N 末端缬氨酸的氨基与葡萄糖的羰基缩合而成的不稳定的Shifts 碱,通过Amadori 转位、分子重排而形成。其生成是一个缓慢、连续、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在红细胞生存的120 d 内,这个反应一直存在。因此HbAlc 能够很好地反应患者近2~3 个月的血糖情况[3]。本研究显示高血压组HbAlc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在高血压组间比较中显示在1 级组、2 级组、3 级组中HbAlc 呈上升趋势并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1)。对高血压组中IMT/D、LVMI 与其它指标进行相关分析显示HbA1c、血压水平与IMT/D、LVMI 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 <0.01)。分别以IMT/D 及LVMI 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显示HbAlc 是上述两者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UKDS 研究结果提出HbA1c 每增加1%,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则增加11%。该研究指出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是HbAl 对心、血管重构的发生有着一定的作用[4-5]。HbA1c 和最终形成的糖基化产物可与受体结合,并引发一系列可溶性信号的改变,使多种蛋白基因和其表达改变,从而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作用[6-7],引发血管重构。其主要通过诱导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刺激泡沫细胞产生,促进糖基化胶原蛋白交联,抑制胆固醇逆转运,导致动脉壁结构的改变[8-10],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次HbAlc 可以减少NO 产生和释放[11],并使蛋白激酶C 及血栓素A2 的水平升高,NO 依赖的cGMP 减少,造成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动脉顺应性降低[12]。HbA1c 对心室重构也有着一定的作用。目前相关研究显示HbA1c 引发心室重构主要是通过对心肌的影响而产生的。HbA1c 可以显著提高纤维母细胞蛋白酶C (PKC)的活性,诱导转移因子β(TGFβ)mRNA 的表达,导致具有生物学活性的TGFβ 合成增加。PKC 自身可以调剂心肌细胞的代谢、生长、增殖和分化,TGFβ 则能增够加以胶原为主的间质蛋白质的合成,而TGFβ 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TGFβ-1 也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中,从而导致高血压血压患者心室重构发生。另外HbAlc还可直接还沉积于心肌细胞内,心肌组织蛋白的糖基化使心肌收缩功能及心肌顺应性降低。同时HbAlc 可使冠状动脉病变广泛;红细胞黏度升高、变形能力降低、氧合Hb 的离解速度减慢从而造成心脏缺氧严重,进一步导致心室重构的发生[13-15]。由此可见HbA1c 参与了非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重构的发生及发展,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监测HbA1c 水平,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重构发生进行早期干预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1]蒋海杰,曲鹏,姜燕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低水平白蛋白尿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0):884-889.
[2]Takiuchi S,Kamide K,Miwa Y,e,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ensand plaque score for predicting target organ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J].Hum Hpertens,2004,18:17-23.
[3]Molinaro RJ.Targeting HbA1c:standardization and clinical laboratory measurement [J].MLO Med Lab Obs,2008,40:10-14.
[4]Dilley J,Ganesan A,Deepa R.Association of AIC with cadivascular diseas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Asia Indians with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J].Diabetes Care,2007,30 (6):1572-1582.
[5]Holmam R.Metformin as first choice in oral diabetes treatment:the UKPDS experience [J].Journ Annu Diabetol Htel Dieu,2007,10:13-20.
[6]Basta G,Schmidt AM,de-Caterina R.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nd vascular imflammation:implications for accelerated atherosclerosis in diabetes [J].Cardiovasc Res,2004,63(4):582-592.
[7]徐安平,李卫宁,张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非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4):777-778.
[8]Marfella R,Di Filippo C,Baldi A.The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apoptosis in astmptomatic diac carotid plaques:role of glycemic control [J].J Am Coll Cardiol,2006,47 (10):2118-2120.
[9]李慧萍,安玉英,沙拉买提.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诊断及检测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6):1730-1731.
[10]刘含森,樊霞.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2 对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检测的作用[J].医学综述,2012,(9):3030-3032.
[11]Wautier JL,Schmidt AM.Protein glycation :a firm link to endothelial cell dysfunction [J].Cire Res,2004,95 (3):233-238.
[12]Jorqensen L,Jenssen T,Johnsen SH,et al.Albuminuria as risk fator for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carotid atherosleosis in non-diabetic persons:the Tromso study [J].Eur Heart J,2007,28:271-273.
[13]Lim SC,Tai ES,Tan BY,et al.Cardiovascular risk profile in individuals with borderline glycemia:the effect of the 1997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he 199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he 1998 World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6 [J].Diabetes Care,2000,23 (3):278-282.
[14]郑雪琴,杨志彩,王淑玲.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8):2691-2693.
[15]王艳玲,华琦,汤清.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及意义[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0,16(8):2691-2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