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会化视角下的公民政治素质提高研究

2014-11-24 09:30徐文涛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政治素质有效途径

徐文涛

[摘 要]公民的政治素质是公民综合素质的核心,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决定一国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和未来的发展走向。要切实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有必要推动政治社会化。因此,本文试图从公民政治素质的基本内容方面对当前我国公民政治素质状况的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要从队伍、公民互动以及实践渠道等方面出发来完善政治社会化,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公民;政治素质;有效途径

一、政治社会化概述

1958年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和罗伯特·海斯首次发表有关政治社会化方面的论文《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最早提出“政治社会化”概念和以童年政治社会化和政治系统的稳定和变迁为主题的政治社会化理论。本文结合诸多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定义,认为政治社会化即一个社会政治主导文化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等的传播、学习和继承的过程。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即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学习政治知识,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信念,完善政治人格的过程。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主体多元化、政治价值普世化等因素不断淡化公民的政治意识,削弱公民的政治素质,这势必影响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了解和研究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素质,提高政治社会化的实效性势在必行。

二、当前我国公民政治素质发展状况

(一) 政治知识拥有量较低、政治认知不高

政治知识的多寡与政治素质的高低存在着正比关系,但在随机访谈所问及的诸如“人大代表由什么方式产生?如果你想入党该怎么做?”等问题中,却体现出“缺乏一定政治知识”“拥有一定的知识量但不知道如何运用”等现象。当问及“你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取政治知识?”时,结果呈现出:不同群体运用的途径不同,接受的程度不同。广大学生主要通过接受教育获得;广大社会公民主要通过收看收听电视、报刊方式获得,其他方式缺乏。由此可见,在公民政治知识的获取、运用和政治认知的引导上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 政治情感弱化,政治倾向动摇

在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提高公民对社会主义及共产党执政等政治系统的情感和倾向。2010年全国发展党员307.5万名,党员总数比上年净增227.4万名,基层一线党员数量明显增长。在访谈中问及“你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吗?”,仍有一部分特别是对政治有一定认识的高学历学生持有相反的观点。有些公民不愿过问国家及地方的政治发展情况,不愿意介入政坛,认为和自己无关,将会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三) 政治参与技能不高,参与能力不强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公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体意识增强,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但在随机访谈中仍然反映出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较低的状况。主要表现在:相当数量的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不强,很少有参与政治的经历和实践,更谈不上参与政治的能力和技术;有些公民想参与政治,但却愁于不知道如何参与,不懂得参与的具体程序,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反映意见,与政府进行必要的沟通。

三、完善政治社会化,提高公民政治素质

(一)注重隊伍建设,发挥带动作用

首先,必须加强政治社会化研究队伍的建设。在本科阶段尝试开设相应专业,在硕士和博士阶段设立研究专业和相应的研究点,让更广泛的人参与到与此相关的研究中来;其次,要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新闻机构及媒体如电视、报刊栏目等作用;再次,要满足较低阶层参与人员的政治欲望,确保他们在法律的制约下依法行使职权,影响相应的人群,从而在追随中取得相应的政治认同。

(二)激发公民互动,发挥能动作用

激发公民互动,发挥公民的能动作用,必须以公民高度的政治意识为前提,因此,应加强公民政治教育,让接受教育者形成特定的思想和价值观,并通过这种思想和价值观来影响其社会素质和社会行为。在教育活动中,要发挥教育主体的自身素质及其行为的导向作用;要按需施教,改变以前的“单向灌输式”教育,对不同的教育客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从而达到我们要求的结果;增强文化自觉,促进政治教育要求求真务实,内容与时俱进、方式开拓创新。

(三)疏通实践渠道,发挥实践作用

在所有的承担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渠道中,能够真正对公民的政治素质产生重大的而且是积极影响的,莫过于活生生的政治实践。要提供实践渠道,健全和完善公民政治参与具体制度,促进政治参与合法化。在基层完善选举制度、听证制度、信访制度等实行的监督体系,发挥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高校要充分保证学生党员提拔的公开、公平性,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综合发挥各种承担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渠道的作用。

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关系一国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危的公民政治素质,需要不断强化能够承担政治社会化功能结构的政治社会化意识,来达到提高公民政治素质的目的。正是在对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和政治社会化途径不断完善中,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刘巧丽.社区政治建设与公民的政治社会化[J].理论前沿,2008,(2).

[3]张丽.中国社会转型期优化公民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3).

[4]于昆.网络视阈下青年政治社会化范式研究[J].当代中国青年研究,2009,(12).

[5]李新月,陈敏.我国大学生应具备的公民素质及其培养[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4).

[6]孙光辉.试论网络传媒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

猜你喜欢
政治社会化政治素质有效途径
浅谈企业保卫人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性
浅谈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论
长征时期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实践的多维分析
对晚清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的概论及思考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提高医院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