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乐平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
前些日,陪同刘政德先生参加中国《雕塑》杂志社举办的第四届抽象雕塑培训班结业作品展评会,期间与培训班外籍教授Billy Lee见面交流。Billy Lee生在南非,长在英国,受教育在英国,后深造在美国,现为美国北卡罗拉州大学资深教授、国际著名抽象雕塑家。Billy Lee的雕塑作品严谨、理性,具有张力和生命感,具有极少主义风范,明显受布朗库西、奇里达等人的影响,也能看到非洲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子。其雕塑多次在国际性展览和比赛中获奖。他系统讲授西方抽象雕塑史——从罗丹起兴,由马蒂斯、布朗库西、毕加索、蒙德里安一路演绎而来。谈及中国当代极具个人风格的抽象雕塑时,力推刘政德先生的寓言雕塑,认为刘先生是一个善于运用形式和材料的雕塑家,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特别擅长运用雕塑的语言,简练的形式,暗示性寓意,引导观众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入雕塑作品之中。其寓言雕塑是最具中国特色和个人风格的抽象雕塑,不仅融入了抽象概念而且凸显了个人风格;同时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抽象概念高度结合的范例。两人虽未谋面,却神交已久。两位年逾耄耋的雕塑家,在河北饶阳见面。在慢速的中英文交流以及手式和图片的碰撞中,产生了许多的共识。
艺术至上的精神信仰,至简至美的美学理念,慢工细作的创作方式是刘政德先生寓言雕塑成功的必然。
雕塑家刘政德
当重温西方现代美术思潮著作,读到亨利·马蒂斯的艺术历程、艺术主张及创作方式时,似乎看到一条灰线从法兰西的马蒂斯那里延绵而来。比照马蒂斯,不难发现,刘政德先生的作品既有东方传统画论的精髓,其中也还混杂着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从马蒂斯的生平可知,早期娴熟造型写实技巧,继而是对后印象派、纳比派的探索,注重研究东方艺术的表现形式,追求东方艺术的高度装饰性和明亮色彩,在平面上用色彩来区别空间,强调轮廓线的美感,同时也接受了非洲雕刻的启示,表现出不重理性和逻辑的秩序感,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1]7。因此学院派认为他故意把严肃的艺术简单化,现代派中的激进分子则嫌其保守、陈旧。马蒂斯晚年将此装饰艺术推向极致,将三维空间压缩为二维空间,采用大小的平面彩色剪纸,力求明朗、轻松、愉悦,给人以快乐与美的享受。由此可见,抽象派中凡有成就的人,都是花了极大气力研究形式感的,他们都有很好的基本功训练,深得人类优秀文化的精髓,而且十分尊重传统。基于此,就有必要重新审视刘政德先生寓言雕塑的语言形式及个性魅力(见图1至图3)。
图1 驾豕耕田
图2 磨杵成针
图3 鹬蚌相争
刘政德先生生于1931年,艺术启蒙于重庆育才小学,雕塑则师从武昌艺专的蒋翅鸣先生。在武昌艺专期间,刘先生接受过严格与系统的基础训练,具有扎实的写实功力。画家赵无极认为,一个人基础不厚,底子不深,怎能变化呢?基础不扎实是不能成事业的[1]10。刘先生的早期作品《魔笛》(见图4),有着强烈的罗丹式风格,手法潇洒飘逸,充满着浪漫的人文气息,形象精致优雅。由此可以窥见刘先生深厚的写实功力,浪漫而优美的造型能力,生动而娴熟的表现技法,崇尚自然的艺术理念与人文主义的艺术美学。该作品曾在石鲁先生家的案头盘踞过很长一段时间。刘先生终不能割爱,将其索回,珍藏至今。
图4 魔笛
图5 东郭先生
刘先生独特雕塑语言的萌芽至迟可以追溯到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研究生期间的雕塑作品《东郭先生》(见图5)。刘先生是1959年新中国的第二届雕塑研究生,因中苏关系破裂,原计划派送苏联留学的他们,被迫滞留北京。刘开渠先生决定在中央美院自起炉灶,开办第一届本土培养的雕塑研究生,其教师全部由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兼任。其中就有给予先生关注和肯定的傅天仇教授。多年之后,笔者问及先生,如果当年如愿去了苏联,将会是怎样的结果?先生感慨:或许世上多了一个罗丹式门徒,或许就没有今天的寓言雕塑了。祸兮福所依。刘先生在北京读研期间,逛故宫,泡博物馆,淘潘家园,终日沉浸在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之中:沉醉于上古的磨石琢玉,倾心于春秋战国的青铜礼器,迷恋于秦汉的画像砖石,折服于李唐的石刻陶俑,同时也得益于众多先生的教诲。傅天仇先生十分重视对中国古代雕塑的研究,大力倡导抢救古代艺术遗产,主张要走自己的路,继承中国古代雕塑的现实主义传统,吸收外国雕塑的长处,实行中西艺术结合,使雕塑的移情性得以发扬,创造出中国社会主义时代的新雕塑。刘先生在观赏与临摹中领悟到,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及个性,中国雕塑应有自己的风格。在粗犷豪放的汉画砖石中取其气、洗练凝重的唐俑里获其势,于是孕育出第一件寓言雕塑《东郭先生》,具有浓烈的汉唐遗风即汉画唐俑的基因。在清一色的西方雕塑泊来样式中,此作品清心可人,又古风浓郁,别具一格。作品深得傅天仇先生的认可与喜爱。傅先生以其艺术修为,看到了寓言雕塑的潜力与未来,于是寄以厚望,确定了刘先生的艺术方向与奋斗目标,并告诫刘先生:找到了自己的雕塑语言,有了自己的风格雏形,是很难的,要珍惜,有人找了一辈子也不一定找得到;要坚持,一定要坚持将这种形式系列化[2]。日后,刘先生就在这条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不断思索,不断总结,历经琢磨与锤炼,自成一体,独具样式。雕塑风格受中国装饰木雕的影响、青铜器造型的影响和汉画像砖石的影响,但并非其中任何一种风格的影响,也不是几种艺术形式叠加在一起的结果[3]180,而是具有浓厚的装饰美,简练而浑厚;体量的节奏、线条的旋律洗炼老辣,至简至美。
图6 猎人争雁
“一个民族或文化体系的建筑,与同语言一样是有它自己的特殊的文法与语汇的。”[4]抽象派所探索的是色、线、形的抽象美,不是用色彩、线条、形象来创造具体的抽象,而是在舍弃具体物象的基础上以表达美感。抽象派艺术家从中国的《易经》和老庄哲学中得到不少启示,因为他们研究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尤其是老庄的学说、道教的观念和禅宗的理论。从刘先生的艺术历程可以看到,先生最早得益于传统画论,并在集汇民众智慧的东方寓言中找到了创作的突破口。在不断地寓言雕塑创新中,发生了由具象到抽象的演变。在早期的《东郭先生》中可以明显看到写实性的细节,并在细节的真实与整体的气势中纠结。但在《猎人争雁》中(见图6),中国传统的文人气质因素却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起作用。雕塑含有叙事的传统,这与取材于寓言有关。采用简练的语言和夸张的手法,使雕塑语言愈发简洁、抽象。在大体量的简化与提炼中,渗透着传统画论“意象造型”的精髓。通过特定题材、主题、造境,布局中的衔接、对比、转换与渗透的叠加,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构成了完美的“意象造型”。表现物象结构,依据物理的形、质,概括出点、线形态在自然生长规律的制约下实施的组合。用水平线与垂直线对体块精心分割,在匠心别具中随意装饰,因此刘先生的雕塑具有建筑感与神秘感,这种神秘感源于东方本能的对“天”的畏惧,于是先生成了知“畏”的人。但是这种神秘感却不是以古典的方式传递,而是用极简和现代的方式送达,将作品的修饰和装饰降至最低,使“干净”和“透彻”成了作品最为直观的面貌[5]178。这源于对雕塑本体研究的深度,源于对自然的提取,源于对事物的探考,于是形式就具有了永恒的传递能力,因此作品发出的声音仿佛是来自远古的呼唤。
图7 盲人摸象
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曾写下“你爱做什么,便做什么”的话语,这是由于人获得自由以及人的实践潜能和精神潜能,具有认识与行动的广阔空间,亦即事物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6]。个人风格的表达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盲人摸象》雕塑中(见图7),刘先生不是用简单方法来讲故事,而是动用了非凡的想象力和多彩的表现力等方式。从触摸的感觉之中获得大象的形象而极富说服力。用诗一般的语言,引导读者步入想象力的旅程。大胆采用简化的和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形式以隐喻和暗示作者的思想。将大象及人物抽象化和风格化以表达盲人的触觉以及故事的内容。让观众在认真的思考中去品味故事的含义。石雕作品《三个和尚》则采用了更为抽象及简洁的大型单元形式(见图8),而每个单元只是出现了几条精确的切割线,就在视觉上迅速统一了雕塑的整体性,同时也凸显了每个单元的个体性。作品娴熟地运用了切、打孔、线性、打磨以及基于石材特性的创作与加工手法,并且巧妙地运用材料以暗示空间这种最原始也最为有效的表现手法。而横向的造型更容易突出顶部线条起伏的感觉,就像风景画中山川起伏以山顶为冥思之地那样。
图8 三个和尚
法国启蒙运动的美学家狄德罗强调,追求简洁,作品就必须简单明了,不要任何多余的形象,无谓的点缀[5]247。刘政德先生追求极简,努力将三维空间压缩至二维空间,通过剪纸的手法,使造型生动的汉画像砖石的二维平面线形,在《三顾茅庐》雕塑中演绎至极致(见图9)。创作之时反复推敲外形以及动作与个性。摒弃所有暧昧的、繁琐的装饰和修辞,使其更加符合公共空间和远距离观赏的要求。鲜明的轮廓线,胜于近距离的细节刻画,力求神似而非形似。在材料与形式中不断寻求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隐藏的却不留痕迹的。形式语言和材料语言停留在最简约、最恰当的位置。对材料不断深入地研究,也就是一种反复地琢磨与推敲,亦即分析探讨自我和自然的关系。意求“逸关乎于情”,重视修为和境界,不拘泥于物象,非不能实不为也。中意于自由,忠实于个人情感,不做、不刻、不雕、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种形式不是单调,而是有品位的审美处理。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是评论家,因此艺术家必须留其神而忘其形,要留下更多的空白,让观众去想象、去补充、去完善,以便更好地让他们动(思考)起来,更好地使他们愉悦快乐,大道至简、大简至美的时代精神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图9 三顾茅庐
刘政德先生寓言雕塑的创作,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观察与比较、增加与减除中,毫厘之间认真琢磨与权衡;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视距和不同的光线下斟酌推敲。将传统哲学的阴阳与“黑白韬略”运用于形体节奏中,使“知白守黑”、“布黑用白”的法则烂熟于心,将同一件作品经年累月地观看、破旧立新式地反复修改,去繁就简,将形体更简练、更纯粹。舍貌取神,使人物更鲜活、更传神;弃姿求势,让构图更均衡、更奇妙。将表面的浮光掠影拭去,在字斟句酌中构思“写作”,在方寸之间推敲琢磨,在曲直之中揉捏拼接。在追求作品最终的效果上,总是“停”在最佳的位置。刘先生对作品细节与表面的做工要求极高,即便是粗糙肌理的留置也是极端讲究的。在虚实对比、空间正负形塑造中,注重形体的虚实,使之具有空灵、厚重和丰富性,同时关注形体内外气量的吞吐。从点、线、面、体的层面,抽象提纯,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提纲挈领式地斧砍刀切,毫厘之间用针挑笔涂。这种表达的细腻和精巧源于刘先生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观察和对极简主义的突破。制作感、痕迹感的背后体现着节奏、韵律的表达,拙涩感和超越时代性是与自然的对话。在表面肌理与细节的处理中,追求“宁拙勿巧”的艺术境界,这是揭示材料性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拙涩的痕迹感和流畅的制作感,将作品的意趣直接展示出来,是艺术家自内而外的一种直抒胸意式的流露。同时将更大的面积展示给观众,也就给材料提供了更多的展示空间,使材料的质感获得了参与和表现的舞台,而更好地体现了材质美,浓缩了内涵却扩展了外延。让观赏者的视觉有暂时停留的场所,思想有神游的空间,也就更好地体现了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道家精神。
艺术风格的形成是艺术家长期努力的结果,是成功的一种表现。每个人形成风格的历程不会相同,更不会一帆风顺[4]180。刘先生自认为不是一个聪明的人,而是一个勤奋的人,相信勤能补拙,而数年如一日,执着于寓言雕塑的创作与思考。因为笨而不敏锐,不常变,故持久,而后觉,终有大成。Billy Lee讲述了他与富商论道的故事。Billy对富商说,“钱,我没你多,但世界很多地方有我的作品,他年之后,后人记住的或许是我Billy,因为世间比你有钱的人比比皆是,而在世界各地有精美传世雕塑作品的Billy Lee只有一个。”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刘先生。先生醉心于刀舞锉乐,艺海耕耘不息。七十余年磨一剑,开创了一个新的方向;四十五载锉复刻,构建了一个新的高度。
附:刘政德先生简历
1931年生于湖北天门。
1945年入育才学校(陶行知创办)美术组。1947年考进武昌艺专西画科。为中共领导的武汉地下学联组织者之一。
1949年任职于武汉市青年文工团美术组。1953年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作品《哨兵》获湖北省文代会优秀奖。另有作品入选1959年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美展。
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次年任职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1978年晋升为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并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为全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作品参加中国美术馆小型雕塑四人联展、全国美展、海峡两岸雕塑联展以及拉美、非洲巡回展。《黄鹤归来》获1985年工艺美术百花奖创作设计一等奖,《比赛、和平、友谊》获第一届全国体育美展三等奖。寓言雕塑获全国城市雕塑最佳奖。为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尼市“荣誉市民”。寓言雕塑获1990年湖北省屈原文艺奖。
1987年获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中国雕塑学会授予其“中国雕塑终身成就奖”。
[1]邵大箴.西方现代美术思潮[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0.
[2]宋伟光.刘政德访谈——当代艺术家刘政德[J].雕塑,2010(增刊):4-8.
[3]陈池瑜.美术评论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梁思成.大拙至美[M].林洙,编.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89.
[5]凌继尧.西方美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吴艺丁.天人合一的创境——解读野口勇的玄武岩雕饰艺术应用[J].雕塑,2014(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