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杨家埠木板年画风格特征的衍生设计*

2014-11-24 05:30:50范振坤
设计艺术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杨家埠年画木板

范振坤

山东管理学院,济南 250357

一、引言

设计,在当下的中国已不仅仅是徜徉在商业和艺术之间的一个时髦名词,更多的还是文化产业背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是产业化状态下的一种文化产品。以服务姿态呈现在公众视野的设计艺术,除了满足商业价值的视觉表达之外,更要重点考虑当下文化现象的“再思考”与“再创作”等问题。民俗艺术是近几十年来文化领域研究与实践的“热点”,如在民间收藏、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全国范围内的民俗艺术博览会、文化节、非遗项目研讨会等形式层出不穷,足以体现学者和公众对地域文化的重视与关注。如所周知,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民俗艺术的典型,其独具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持久的艺术魅力,而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并称“中国民间三大木版年画”。面对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悠久历史,学者最要重视的是在当代设计语境中的新思考,从而寻找到民俗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创意开发的新路径。

二、杨家埠木板年画的风格特征

杨家埠,隶属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因“年画”而闻名。自明洪武二年(1369)雕版技术引入杨家埠至今六百多年的时间里,杨家埠木板年画经历了“鼎盛期”、“动荡期”和“新发展期”。在明至清中叶,杨家埠村呈现出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的盛况,并由本村辐射周边的年画作坊而逐步发展成为华北地区著名的年画市场。当时每年的年画用纸量就达两万多令,年销量多达七千多万张;在民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已,杨家埠年画遭受重创。而十年“文革”时期,年画被当成“四旧”之一,成为被清扫的对象。杨家埠木板年画在解放前后呈不稳定的发展态势;改革开放之后,杨家埠木版年画随着社会的发展重获新生,特别是国家对民俗艺术和传统文化关注度的提升,杨家埠的文化资源正愈来愈多地受到社会的珍视。2006年,杨家埠木版年画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谈到杨家埠木板年画,冯骥才先生评价道:“杨家埠的年画很有个性,颜色浓艳抢眼,画面满满腾腾,人物壮壮实实”。是的,与江南元素中的“瘦”、“漏”、“透”、“皱”等婉约风格相比,杨家埠民俗艺术充分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特有的粗犷、奔放、豪爽、勤劳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1.题材多样,表现内容丰富多彩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主要内容包括风俗民情、神话传说、戏剧人物、历史故事以及山水花卉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的作品。而最流行和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反映农民生活和愿望的作品,如《男十忙》、《女十忙》、《大春牛》、《民子山》、《二月二》等,篇幅不大,人物造型略带夸张,情节鲜明,绘刻质朴,具有浓烈的乡土和民俗色彩。在老百姓眼里,喜庆吉祥才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如吉祥如意、欢乐新年、恭喜发财、年年有余、富贵荣华等作品,体现了民众祈盼富贵平安、新年祥和的美好愿望。

杨家埠木板年画的“多”还体现在形式的多样性上,如大门口有武门神镇宅,入户影壁有福字灯庇佑;房门上有美人条,金童子;房间内有中堂,灶王等,以寄寓美好的祈愿;就连院内的牛棚禽圈、车辆粮囤上都贴上了专门的年画。在当地的农家院落,年画就像孩子们过年的新衣一样,只有从头到脚焕然一新、喜气洋洋才算新年的真正开始。

2.造型简洁、拙朴

细观杨家埠木板年画的风格特点,在线条运用上,柔中见方、曲中有直,即使是能够展现优美动态的曲线在处理中也通常是以朴素、古拙的短曲线和折线作表现;块面因线条的缘故,其组合同样给观者以厚重有力、质朴无华的美感。杨家埠年画装饰性和程式化特点尤为突出,以至于它的每一个局部都被转化成了极度完美的图案化模式。行云流水的美在杨家埠木板年画里是找不到的,这种“拙”是山东大汉独有的性格特征的真实展现,从而形成了杨家埠木板年画特别的审美特征。

3.构图饱满

杨家埠木板年画在画面总体结构方面采用了不同形态之间穿插避让的原则,充分利用了画面空间,如神荼郁垒、秦琼敬德的配饰,造型多样,极富装饰性;大灶王则采用了平行式构图方式,围绕天皇和地皇进行着平铺直叙的表达,人物大小对比用以突出主题。“满”却不“堵”,相反,作者通过对脸等部位的空白处理以协调画面,有张有弛,达到“疏可跑马密不透针”的和谐状态。在人物造型和布局中,整体呈由中心向四周扩张的动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张力,而边框的限定使这种张力在画面中不断膨胀,形成了丰满、充实的画面布局(见图1)。

图1年画作品《吉庆有余》

4.色彩艳丽

在着色上,多用红蓝、黄紫等对比色,而能强化画面的视觉冲击,单纯且有力量。同时巧妙地利用了黑白无色系与高纯度有色系的对比,“大俗”更能“大雅”。

三、杨家埠木板年画衍生设计的创造思维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表现题材涵盖了精神、自然、人文诸多内容,创作者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表现形式以体现民俗艺术的时代特征。杨洛书、杨福源、季乃仓等艺术大师长期从事年画创作并在内容创新方面屡有佳作问世。《门前自有致富路》、《和平幸福》等作品,运用对称、平衡等绘画语言,通过传统技艺表达了当代生活;由季乃仓与杨家埠年画传承人杨志滨为主创人员而联合创作的《画乡杨家埠风情图卷》则通过木板年画的创作手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明清以来杨家埠的风土民情、人文百态,该项目已被山东省文化厅批准为年度重点课题。

然而,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传统技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其表现之一便是题材创新不够。如何在固守传统的基础上做到内容的创新发展,以葆民俗艺术之树常青,是摆放在艺术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这就要求创作者要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作根基,以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为抓手,不断创新开发新课题。《喜羊羊与灰太狼》能够通过“讲一个开心的故事,讲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故事”成为目前中国最成功的动画产品,就清楚地告诉人们,经典作品需要通过准确的定位和灵敏的触角才能有效把握。做到了这一点,题材创新就像“悬思——苦索——顿悟”的思考三境界一样顺畅自然、行云流水了。

“尽管民艺造型表达了统一的主题和观念,但创作主体的个性特征和审美理想又使民艺造型富有变化并充满生机和活力……抛开民艺造型的形式的因素,民艺的造型观念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变异也是产生改变的。”[1]面对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问题的两个内容,就要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当下民俗艺术的传承问题。

移植于西方艺术语言的中国现代艺术,在后现代思潮中,正重新审视民族根系下所造就的艺术性格。因为这种固有的性格,有知的艺术家们不断地在全球化和民族化的巡回往复中寻找自己的创作理念。也正因为如此,民俗艺术就成了他们重要的创作手段。

20世纪末,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提出了“REDESIGN”概念,即再次设计,目的在于从熟知的生活之中重新审视现有的设计,再返回原点探索设计的本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价值丰富的文化积累,如果能够把它们看作是陌生的东西,并加以活用,这就是比“无中生有”更了不起的创造。创作者的脚下埋藏着巨大的宝藏,创作者需要的只是发现的眼睛[2]——海报《神·话》从杨家埠年画的神荼、郁垒二门神中提取设计元素,结合脸谱进行了同构设计,陌生化的表现手法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人、神的精神内涵(见图2),就是最好的例证。

图2 范振坤海报作品《神·话》

当创意成为产业,设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的时候,设计就不仅仅是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技能展示,而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更侧重于精神的凝注与反思,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多元化世界里就愈加重要。其体现在民俗艺术中,即民俗艺术符号在设计中的应用,而最有效的途径就在于运用艺术语言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同时实现“再创作”成果的高效转化。

四、杨家埠木板年画衍生设计的形式

1.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是指以视觉为前提而被使用的各种符号,或者说是用视觉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容。在该领域,可以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符号在本土标志设计、品牌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等门类中的应用。通过视觉元素的设计与应用以信息视觉化的方式来探索信息的表现力,并以此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在“FRIEND’S PIZZA”品牌设计中,设计师用年画的语言,通过手绘插画的方法表现了潍坊当地的风土人情——用民俗符号来表现“洋玩意”,一土一洋,设计语言有机地协调了这两者的关系(见图3)。潍坊国际风筝节会徽的创作则是用一形多义的设计手法将年画与风筝、五环、汉字等元素做了极简的艺术处理,醒目、耐看的风格受到了大众的普遍喜爱(见图4)。

图3 于兴华设计作品《FRIEND’S PIZZA》

图4 潍坊国际风筝节会徽

2011兔年伊始,一则文化新闻在业界引起反响:法国葡萄酒品牌“罗玛尼”携手中国设计师顾群业首次推出专为中国区定制的限量版“兔门神”。顾群业是中国知名的设计师,也是近年来在新媒体艺术领域崭露头角的当代艺术家,对年轻一代颇具影响力。在其笔下,传统的秦琼和尉迟公形象,都长出了长长的兔子耳朵,由于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令人耳目一新——顾群业的作品多运用大众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符号进行处理和加工,看似平常的事物,经过他的再创作,实现了概念的转换,而具有了别样的意义①(见图5)。

2.城市公共设计

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是一种精神投影下的社会行为,不只是物理的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简单建设,最终的目的也不是形成某种形态,而是为了满足城市民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其心目中留下城市的文化意象。它是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路径与场景,通过物化的精神场所和动态的精神意象引导人们看待自己的城市和城市生活[3]。杨家埠所在的潍坊地区,特别重视民俗符号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旅游景区、城市广场、公交车站和街道社区到处都可以看到由年画、风筝、玩偶等元素形成的创意设计(见图6、图7),民俗——这个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俗文化”已然成了城市的灵魂,并在现代生活中不断演化、进步。

3.艺术衍生品设计

图6 潍坊市的街区景观1

图7 潍坊市的街区景观2

艺术衍生品是20世纪在西方出现的一种商业与艺术嫁接的创意,主要针对艺术家的作品进行着创新与开发,并且以远低于作品的价格在市场行销。近些年,国内众多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也开始涉水衍生品,衍生品作为消费形式的艺术品,不仅拓展了艺术发展的空间,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让生活艺术化、趣味化了。换言之,衍生品的设计不仅仅是在纯艺术领域,如《喜羊羊与灰太狼》曾经用一集3万元的制作成本换回了国内100亿元人民币的商业产值,其中衍生品牌的作用功不可没。可以认为,民俗艺术的衍生品开发设计相比于艺术家作品的衍生品的开发设计更具有操作灵活、受众面广等方面的优势。传统年画通过创新型的设计衍发出构思巧妙、立意独特的创意产品,就能够使一度远离人们视线的年画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之中,因为扩大了受众面,所以古老的民俗艺术就能够长久发展。

在社会经济领域探讨杨家埠木板年画的诸多问题,是离不开社会学这个基础的。因此,无论是纯艺术创作的“精神诉求”还是现实设计的“物质诉求”,目的也只能是以解决产业大背景下的生存与发展这个问题。毋庸置疑,创新是民族艺术发展的唯一动力。

五、结语

对于传承与创新,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只能完整地保护,任何创新都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破坏;一种是要实行产业化的发展,在商业开发中更有效地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民间艺术作为封闭的文化形态已经成为社会历史的组成部分,它在今天和未来都将会以各种形式介入人们的艺术活动之中②。

木板年画已经融入到杨家埠人的血液之中,地域和民俗——这种习惯性的绑定使其衍生设计更具广泛的操作空间。科学地发展“民俗旅游”,衍生出多种创意新颖的旅游纪念品;实现木板年画工作坊的“体验消费”;整合本地民俗资源,运用设计规律对杨家埠品牌进行全方位的衍生……一系列的构想都是杨家埠品牌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杨家埠品牌价值的基础和操作方法。当代设计师要坚持创新与传承并举,通过对衍生设计的认真研究不断探寻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创新领域。

注释

① 来源于“中国设计在线”网站.

② 来源于易英发表在雅昌艺术网的文章.

[1]潘鲁生,唐家路.民艺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50.

[2]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34.

[3]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

猜你喜欢
杨家埠年画木板
2012-2022年杨家埠木版年画文献综述
牛年画牛
幼儿100(2021年7期)2021-04-10 06:32:16
年画
心声歌刊(2020年4期)2020-09-07 06:37:08
浅析杨家埠年画的品牌设计及应用研究
福建茶叶(2019年11期)2019-12-28 04:03:02
缸鱼年画之旅
木板上的世外桃源
木板
不会上浮的木板
科学启蒙(2017年3期)2017-04-10 22:24:30
民俗文化研究
REA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