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小兵��
选材用材是为作文选择所需材料,并构思如何运用,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品位和等次。积累、选择、应用是写作中材料处理的三个完整环节。积累在平时,选择、运用在考场。一方面要积累素材,另一方面要会活用素材,学会对备用材料的无缝嫁接和多元解读。
一、材料的积累
平时可以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构筑自己的知识仓库。名言与事例可以分开积累。具体来说,材料积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关注自我,展示个性看法
材料匮乏是写作中困扰不少学生的大问题。他们作文中的材料要么简单重复,要么陈旧单一,“撞车”比例高。其实考生可以关注自我,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都可以写,从而展示个性看法。以自己的事例为证,记叙时更能倾注自己的真情,议论时更能够切中肯綮,阅卷老师读起来也才会觉得亲切可信。但要防止材料的低幼化,要学会“戏剧化”地展示生活。
2用好教材,提升文本内涵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去找素材,其实那些我们身边的教材便是最大的素材宝库。语文教材,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矿藏,只要能合理利用,往往会使作文内容丰富,异彩纷呈。使用课本素材,也要有意避开那些太熟悉的篇目。使用文言课文,要有直接引用,以求能准确表达,展示文采。现代文往往要“借意”,尽量不要用原文。不能在原文素材后直接得出结论,应在其基础上加以扩展、延伸,加入论证过程。要想对于课本素材信手拈来,关键还在于平时的整理与内化。
3强化阅读,呈现理性光辉
要想冲刺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文章就要有深刻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除了教材,考生在平时阅读有质量、有典范意义的课外书是十分必要的。像史铁生的《病隙碎笔》、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加缪的《置身于阳光与困难之间》、周国平的《人与永恒》和《歌德谈话录》等都能开启新视界。如能多接触经典美文,与严复、黑格尔、柏格森等哲学大师的作品零距离接触,考生的作文中一定会闪耀理性的光辉。
4与时俱进,反映时代气息
高考作文要求“有创新”,首先是材料新鲜,学生应经常翻阅报刊,让大脑摄取新鲜的营养。国内外最新焦点时事,考生务必上心,要记忆准确的时间、地点、人名、数据,在运用时会更有代表性和说服力。考生可以平时就写写“时评”,拓宽视野,培养独特的视角,使自己的文章明快兼具深刻,尖锐不失理性。像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等材料都可以归入相应的主题加以积累。挖掘小事里的大情感,小细节里的大形象。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的文章,除了表现出考生对语言文字的驾轻就熟,也体现出当代学子的广阔视野和强烈的人文情怀。
二、材料的选择
如果说博观与厚积是积累材料的方式,那么约取与薄发就是选择材料的手段。有了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内容充实,在积累材料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恰当选择材料。材料是表现观点或主张的主要载体。
1古今详略见广度
在选择材料时要有古有今、有中有外,有详有略,这样才能增强说理的严密性,彰显考生的知识底蕴与运用技巧。
2点面结合见厚度
点式论证是对某一具体的名言或事例进行论证,面式论证是用排比的方式连续铺陈数个名言或事例。点上详细交代主要材料,面上概述次要材料,一般来说是由“点”到“面”。作“点”的论据避免了材料的空泛,具有典型可感性;作“面”的材料扩充了论据的容量,浓缩了文章的篇幅。点面结合,能使文章在材料的占有上显得丰富多彩而详略有致,在思想内容上显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一般说来,对于自己比较熟悉,能够充分展开分析的材料,用点式较好,那样可以展示考生的论证实力和风采。而对于那些不够熟悉、又不想舍弃的材料,用面式论述较好。新颖新鲜的材料用点式,众所周知的材料用面式。
3与众不同见匠心
用雷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少新意。因此,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在考场上当你提笔搜索材料时,马上就想到的内容,一定不能写,因为其他考生也可能想到了。稍加思索所能想到的材料,最好也不要写。应该使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磨刀不误砍柴工,考生花几分钟,尽量避开常人之所选,慧眼独具,以新制胜。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4以小见大见深刻
以小见大,就是精心地选取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却能深刻表现主题的方法。生活是最丰富的知识库。考生要做选择材料的有心人,可以关注生活细节,从而迸发出智慧的思想火花,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
三、材料的应用
避熟就生,避热就冷,避旧就新,已经成为考场素材运用的三大原则。选择,是“调兵”;而运用,则是“实战”。如果说积累材料要丰富,选择材料要灵活,那么,运用材料则要对路。
1要深入挖掘
选用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兵不在多而在精。材料的挖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材料的蕴涵进行延展,使同一材料发挥尽可能多的作用;也可以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发现其重大的社会意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体现材料价值;亦可陈材新用,把陈旧素材中的某些要素特殊化,便可达到神奇的效果。
2要选好角度
任何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任何材料都具有多层次开发、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一材可以多用,首先应加以必要的分析,从同一材料中发现蕴藏的不同意义,同时,应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做一定的取舍,在叙述时要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的地方,其他无关内容可一笔带过。
3要注意主次详略
写文章时,文章中的多个材料不可等量齐观、平均用力,必要分出主次详略。在文章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为主要材料,在文章中起次要作用的为次要材料。一般而言,主要材料详处理,次要材料略处理。对阐发主题思想作用重大的材料,应该做详处理,对新鲜材料也要作详处理,对众所周知的材料应该概括运用。
4要与分析相结合
无论是名言类材料还是事例类材料,在文段中都必须与上下文的分析紧密联系。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例后评价法、例后推因法、例后假设法,使论证更加充分,论点使人信服。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大桥高级中学(22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