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娟红��
序曲:学习诗歌无非就是读读背背
最近教学的诗歌单元所选的六首中外现代抒情诗,在情感、意义、意境、象征、炼词造句等方面都堪称典范。但遗憾的是,在学完前三首经典诗歌之后,学生的兴趣并不大,认为诗歌无非就是读读背背,最终能把课后的几个简答题背出来就行了,因为考试只考这些。甚至有学生私下嘟哝:“学诗有什么用啊,我将来又不做诗人。”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说:诗歌有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有考察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有互相感化的教育作用,有批评不良政治的讽喻作用。由此可见学习诗歌的好处。所以听到学生的“学诗无用论”,学生对诗的误解,除了让我们哑然失笑以外,也让我们不禁反思:是什么样的现实让我们的学生失去了诗意?是什么样的教学让我们的诗歌失去了诗意?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考什么,因为考什么决定了他们学什么。我们的诗歌,无法从“兴”“观”“群”“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只有在情感、修辞、表现手法等(学生所说的几个课后简答题)方面进行考查,高考这根指挥棒将我们的学生领入了怪圈。再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除了和学生一样的心理之外,教学方法的单一、呈现形式的单一,也使得学生在读读背背中消磨了壮志,泯灭了诗意。通过反思,笔者在讲解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对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进行了革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乐章:用教学唤起学生善良的感情
这首写于1825年的诗歌很短,明白如话,也没有运用什么复杂的诗歌技巧,但蕴含丰富,又写得亲切、温暖、诚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人虽身处逆境,却那样乐观、坚定、坦然,而且道出了生活的哲理,具有很高的概括力与普遍性,也给许多人带来了激励、信心和力量。普希金自己曾说,他要“用诗歌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所以,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用教学唤起学生善良的感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首先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普希金对邻家女儿的关爱之心。让学生以一种平等亲切的语气来读,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好像诗人在与我们促膝谈心。接着利用课件介绍普希金当时的处境及过去的经历,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欺骗”及哲理句“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最后请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说出一件过去觉得悲伤的事,如今却成为亲切的怀恋。至此,学生就真正体会到了这首诗蕴含的态度和哲理——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也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面对悲伤、挫折,要保持积极乐观坚强的心理,坚持追求理想,要相信未来是光明、美好的。
第二乐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借助中国诗人宫玺写的一首短篇说理诗《假如你欺骗了生活》进行延伸训练。这首短诗既让学生耳目一新,又让他们在品读中体会到了诗歌蕴含的哲理——我们要诚实地面对生活,脚踏实地地创造生活。采用自由诵读,自主品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课堂气氛也变得积极活跃。
第三乐章:我们不是诗人,但可以拥有诗心
在前两章的铺垫下进行拓展: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那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重新开始的生活呢?请学生模仿《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谈话的语气并结合自身生活体会自由地写诗。因为有了前两首诗的铺垫,学生很快完成了诗歌创作,虽然言语稚嫩,虽然不懂押韵,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积极、乐观、坚定、自信,已经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唤起学生感情。而在欣赏完诗人邵燕祥所写的《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后,学生对诗歌创作要注意的韵律、节奏、炼字等也都有了直观的感受,课后学生自发对修改完成的诗歌进行了评选,并择优上墙张贴,成为了班级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这也正是笔者在本课结束时的期望:虽然我们不是诗人,但是我们可以拥有一颗诗心,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
尾声:一把好钥匙,可以打开学生的心锁
这次诗歌教学一改往日的沉闷,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就连几个平时一上课就懈怠的学生也劲头十足。这让教师真正感受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正如有人说的:“一把好钥匙,可以打开众多学生的心锁;选择好的教法,可以让几十颗心产生共鸣。”
总结这节课,笔者发现学生的兴趣与以下几方面密不可分:
1找准切入点,引发共鸣
现代诗歌有其浓烈的抒情性、鲜明的形象性、优美的音乐性,为什么学生还觉得无聊,提不起兴趣呢?那是因为学生没有在诗歌中找到能引发他情感共鸣的东西。如果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到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如果学生在品味中有独特的专属于自己的感悟,如果学生在放飞思维时领略了诗歌的意境,那一种妙不可言的欣喜会让学生爱上诗歌。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找准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本节课中,学生从普希金当时的处境联系到自己遭遇的挫折打击,情感上有了共鸣,他们就有想表达的愿望。
2搭建平台,体验成就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感是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和由此产生的结果感到满意与成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满足尊重需要的基本前提。每个人都要在心理上感到被人尊重,感到满足之后,才会产生求知、求学等更高层次的追求。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渴望展现自我,可是我们的课堂给他们的机会太少了。在本节课中,笔者将教学的难点逐步分解,让学生有能力回答出教师设计的问题,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特别是第三乐章的诗歌写作,并不做过多的要求,学生写四句也好,六句也行,只要是自己的心声就行,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到了自信与快乐。
3不吝赞美,正面鼓励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话也许夸张地描述了表扬的魅力所在,但是对学生来说,一句正面的夸奖远比一句漫不经心的批评更能鼓励学生。在本节课中,笔者尽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正面鼓励,即使学生的诗歌创作很稚嫩,连该有的节奏和韵律都不对,也并没有当场直接指出,而是借助于欣赏诗人作品让学生自己领会,并且以自己写作的诗歌与学生进行对比,真诚地肯定学生的创作。
诗歌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对此的研究和探索永无止境。虽然“教无定法”,“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是,“一把好钥匙,可以打开众多学生的心锁”。总之,找准切入点,因势利导,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进入角色,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中等专业学校(2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