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界开始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展开积极探索。高中思想政治强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际为出发点,理论联系实际,在国家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前提下,如何正确地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政治学习目标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分解过程及遇到的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课程分解;高中思想政治
高中新课改进行十年来,人们已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过无尽探讨,并作出有效性分析。检测一堂课的课时效果依托于学习目标是否达到。而学习目标的制订源于对课程标准的分解,如何正确分解课程标准显然成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的关系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我们展开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准确、全面地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顺利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对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能力,探寻高效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思想政治学科而言,课程标准表述比较抽象、概括,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达到的质量标准,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学习目标是对教学后学习者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它包括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尤其是课时目标,关系到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所实现的行为变化。学习目标分为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类。
高中思想政治“结果性目标”有三个层次。第一,了解水平,课标使用“知道”“列举”“描绘”“识别”等行为动词。如“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几种消费心理”等。第二,理解水平,课标主要运用“归纳”“理解”等,如“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第三,应用水平,培养学生分析思想政治现象的能力,评价思想政治措施的作用等。课标中大量使用“解析”“评述”“评议”等行为动词,如“解析银行存贷行为”“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财政的作用”。
“体验性目标”表现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认同和内化水平。如“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赏析优秀文化作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的意义”“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内化水平,对学习者提出的最高情感要求,如“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进行教学活动后所获得的结果,它关注的是学生活动中表现出来某种程度上首创性反映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因此结果是开放的,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如“讨论”“评估”等行为动词,如“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评述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
学习目标主要由学习主体、学习内容、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等五大要素构成。学生作为行为主体,在学习内容方面,着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行为动词应在分解中换为可操作性、可测量的动词来表述。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分解就是将上述三类目标详细转化为便于操作的学习目标。课标细化分解的宗旨:(一)目标与课标匹配,在课标基础上制订学习目标;(二)教学与目标匹配,在目标基础上设置教学活动;(三)评价与教学匹配,在教学基础上进行课堂评价。综上所述,课标分解的宗旨在于课标、目标、教学活动以及课堂评价的相互匹配。分析落实目标,是上好一节有效课的前提。
二、分解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策略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分解方法主要有替代、拆解,组合在其他学科中常用到。所谓替代策略即利用一对一的关系,课程标准本身很具体,直接可以将其视为学习目标,如“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或用具体的某一名词替换课程标准中的名词,如“引述宪法对公民思想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思想政治生活的意义”,我们可以用“民主选举”替换“参与思想政治生活”,即可成为“民主选举”框题的学习目标。拆解策略即利用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将课程标准细化为几个相关联的具体目标,如“阐释我国的分配制度”,我们可将“阐释”拆解为“实例阐释”,“阐述分配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对应的经济制度等”,这样通过拆解,加深对课时内容的理解,也建立了课时与课时间的相关性,进而转化为单元目标。组合策略,即采用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将多个具有相关性的课程标准合并为一条新的学习目标,这一方法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偶尔用到,多见于数学、生物等学科中。
思想政治课标分解主要涉及替代、拆解策略。分解过程的本质就是从抽象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一般而言,需经历四个过程:(一)确定关键词;(二)拓展、剖析关键词;(三)拓展、剖析行为动词;(四)确定行为条件,依据重、难点,写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下面以高中思想政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为例,进行分解。
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分析句型结构和关键词,从一条内容目标中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并予以分类。比如,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行为动词:理解,关键词:原则。
其次,拓展和剖析核心概念。针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可就原则制订的依据、原则内涵、如何遵循原则、坚持原则的意义展开讨论,便于学生掌握。
再次,拓展和剖析行为动词,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展开。如,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说明民族关系的现状、阐明坚持原则的原因、总结原则的内容、分析坚持原则的意义。
最后,确定行为条件。通过阅读课本、回忆历史知识、对比图片等方式来说明民族关系的现状;学生自己讨论,陈述坚持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原因;根据时事材料图片信息,总结原则的内容,设定生活情境来真切感受如何运用原则;通过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这一事实,归纳总结坚持原则的意义。
综合上述分析,结合重、难点规范目标陈述,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三、课标分解的困惑
课程标准的分解是每位老师解读课标、设定学习目标的关键,需要真正落实行动,并在运用中发现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整理,目前,主要对目标的理解和分解目标的理解上存在困扰。
一方面,就目标而言,应该是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思想政治的课程标准大多抽象,具有高度概括性,并非一眼看穿的目标,崔允漷教授提到的“看不见的靶心”。这就需要教师学会思考,“向专家一样的思考”,结合学情、教材,勤于钻研,从实际出发,制订明确的清晰可测的学习目标,即“看得见的靶心”。反之,如果分解后的目标依然模棱两可,难以付诸实施,说明分解过程存在问题。另外,在分解过程中,还应注重目标的层次性,注重课时、单元、教材目标之间的关系,分解时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
另一方面是正确分解目标。针对思想政治学科,目标分解旨在对以后的教学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在运用分解技术或分解策略时,分解者容易犯机械式的技术操作错误。不同的课时、不同类型的学科所采用的方法和侧重点各不相同。思想政治学科在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思考。本文在尝试分解课标的同时,也在努力向过程与方法方面靠拢,但在分解目标的层次方面尚有不足,今后依然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朱明光.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R].课程教材研究所,2013-09.
[2]司瑞红.分解课程标准,追求有效教学[R].新郑市教体局基础教育教研室,2010-03.
[3]崔允漷.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9.
作者简介:张晓敏,女,研究生,任职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田家炳中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学科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