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1-000-01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新课标实施后基础体育教学的发展成果和存在问题,对促进基础体育教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课标 基础体育 教学回归 反思
体育课是中学的规定课程,国家明确规定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课时。2001年开始,我国重新调整了中学体育教育的课时,新课标不仅改革了课时数,也调整了教学内容。在课时上看,初中体育课程由每周2课时增加为3课时。相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中学体育教学的新课程标准执行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追求升学率。从教学内容上看,新课标不再限制教学内容的具体项目,学校引入了具有特点的、有趣的、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体育项目,但有些学校仍以传统球类、田径、体操为主,加之场地、设施和教师水平的限制,开展的体育项目单一,无法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一、新课标实施后基础体育教学的发展成效
第一,改善了体育设施和活动场地。目前,中学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了良好改善。经过长时间的多方投入、持续建设,改建、新建了许多功能各异的体育场馆,改善了体育健身条件和教学条件;加之相关政府部门和国家政策的指导,大部分地区中学的体育器材和场地已经满足了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也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利用率。
第二,扩充了体育师资力量。基础体育教学经过新课标改革,充实了师资力量,提高了体育教育整体水平,而且学校的体育教师队伍更加合理,改变了原来体育教师兼任的情形。中学体育教师多由体育专业毕业生担任,达到本科学历,师资力量的壮大,促进了体育教学得到良好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健康程度。学校将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形成了生理、保健、卫生、营养、环境、安全等跨领域知识,关注学生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锻炼习惯。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运动意识,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促使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加健康,体育成绩优异。
二、新课标实施后基础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教学定位对教学方向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但目前,体育教学的目标仍没有明确表述和界定。对此,应该从法律层面,确定基础体育教学的目标,并加强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宣传,实施目标教育,明确教学方向。
第二,缺乏清晰的概念表述。目前,我国国民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健康状况改善,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体育课程的概念,丰富课程内涵,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这需要首先弄清体育和健康的关系。
第三,缺少完善的评价机制。新课标实施后,基础体育教学的评价指标集中在学生身体健康方面,忽视了体育基础知识、技能和体育文化。因此需要建立健全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使评价指标设计体育实践和能力评价,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
三、中学体育教学发展思考
第一,加强体育教育宣传。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健康为主的教学理念。健康和体育的关系是通过锻炼手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突出体育教学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增强健康和体育教育的联系,是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新课标的实施将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健康知识,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和目的,掌握体育运动的方法和手段。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社会需要,选择与学生健康问题相关的事例,结合科学的体育实践和健康知识,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此外,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运动习惯,确保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身心健康发育,对提高体育技能和学习质量都起到促进作用;利用逻辑分析法分析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使广大师生明确体育教学目的,理顺教学任务。
第二,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新课标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生、学校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要求,构建多领域、多层次的体育教学体系。体育教学领域涉及参加活动、运动技能、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将体育教学的目标分解为课程目标、水平目标和领域目标。按照这些目标和发展趋势,学校应开展丰富和健康、休闲、轻松、快乐、和谐的体验式体育活动。例如民间体育、民族体育、定向运动、登山等。
第三,建立新型体育教学结构。中学体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建立新型教学结果。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分为开始、准备、基础、结束四个部分,教学目标较为单一,形式不够灵活,没有注意学生的差异,使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例如准备活动通常为慢跑,然后做简单的关节活动。固定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也无法得到合作和交流,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课改实施后,要求中学体育教师改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完善的教学过程,包含引导、激发、增强、学习、放松等阶段,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实施过程评价、动态评价,提高评价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标实施后,基础体育教学从整体上取得了发展,但仍存在个别问题。基础体育教学应根据现代健康理念和需求,思考如何提高体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玉江.新课标实施以来基础体育教学发展回顾与反思[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06):819-822.
[2] 张学忠.对《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几个问题的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06):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