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东 王秀丽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
2.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
3.在读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合作讨论中解决疑问: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以此明白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练习朗读,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2.知道花生在地里结果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住在森林里的朋友,瞧,它来了!大家看看它是谁啊?(多媒体课件出示:小松鼠)你认识它吗?大声地和它打声招呼吧!
生:你好,小松鼠!(齐答)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小松鼠的谜语,学生猜,教师板书:花生。
师:那就让我们和小松鼠一起去大森林找花生吧。(板书“找”,强调“找”的读音。)
二、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并请一名同学朗读学习目标。
三、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研讨
师:学习目标已经明确了,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翻开书,采用自学中的独学方式读文。
1.出示自学提示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认识生字
师:如果我们在读课文时遇到困难,老师有一个办法,在这个字或这句话旁边画个记号,然后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前后的句子想一想,你就会慢慢明白的。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2)检查生字 整体读文
师:这个故事多有意思呀,我看见同学们读完了一遍又读一遍,脸上都读出笑容了。生字宝宝也来了,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生字最喜欢和聪明的孩子交朋友,它们现在都跳进你们的课文里了,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出示自学提示二:再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师:谁能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找得真对,每行开头空两格的就是一个自然段。请五名学生读,其他同学当一当“聪明的小耳朵”,听听他们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把课文读准确,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出示自学提示三:表演读这个故事,体会小松鼠多想尝尝花生的味道啊!
师:大森林里的小花都笑了,她在夸我们班小朋友读得好呢。这些花是什么样子的?
生:黄黄的,金黄的,鲜艳的……
师范读: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师:学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这美丽的小花吧!(生读)
师:是啊,多美的花呀,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鲜艳地开放。把小松鼠也吸引来了!可它从没见过,脑子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教师板书“?”,并指导学生用问的语气来读。)
师:小鼹鼠来了,他是怎样告诉小松鼠的呢?(出示小鼹鼠的资料)
师:看,小鼹鼠多好玩呀,那这两只可爱的小动物说了什么?来,自己读读他们的对话。读故事时,如果把你自己当成小松鼠、小鼹鼠,你一定会读得更棒。大家可以戴上头饰,加上表情和动作表演着读。
学生自读,师生合作读文,同桌两人合作读,师生同读。
师:花生这么好吃,小松鼠可高兴了!(大屏幕出示)他想:等花生结了果,我就把花生摘下来,留着冬天吃。小松鼠可想吃花生了,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他等啊,等啊,等了很长时间,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师:你没有看到花生,你心里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失望、难过、奇怪……
师:小松鼠的脑子里又打了个问号。(出示:“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4.自学提示四:解决小松鼠的疑问,是谁摘走了花生呢?
师:小松鼠的问题“是谁摘走了我的花生呢?”请大家当一当小侦探,帮小松鼠想一想,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希望大家说的时候要注意说出理由。
师:现在我是小松鼠,你能告诉我吗?
生:在泥土里。
师:花生究竟都到哪里去了?还是让我们的小花生自己说说吧。
教师播放花生生长过程的资料。
师:原来花生没有丢,全在泥土里!真是虚惊一场!我们快来告诉小松鼠吧。
师:小松鼠知道后会说什么呢?
生:啊!原来花生是长在地里的!
四、拓展延伸,展示自我
师:通过课前预习,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和花生一样,果实长在土里呢?
五、作业布置
师:小松鼠以后会怎么做?课文里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只要你再动脑筋,还会有一个新的故事,你能以《花生找到了》为题目再编一个故事吗?把你续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孩子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真不错,小松鼠很感激你们帮它找到了花生,它们要回到树林里了,让我们共同和它们说再见吧!
总评:
杨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和平小学“三部九步”教学模式和阅读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巧妙地设计自学提示,使学生轻松地完成学习目标。本课开始就运用直观的实物和有趣的谜语导入新课,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整体教学设计平实、清新、自然,在课堂中能够收放自如地视学生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各个环节都相机渗透了朗读的指导,通过读了解小松鼠的心理活动,通过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读书,并主动读书。这节课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配以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升华自己的思想,这样教学难点会迎刃而解,学生从中更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