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4-11-21 12:54:06林丽秋
黑河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师应读书小学生

林丽秋

阅读是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一种主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获取信息的最简单方法和最便捷途径,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应该从三方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做感兴趣的事,才是快乐的。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选择适合他们心理特点的书籍。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喜欢阅读寓言、童话等方面的书,而高年级学生则对惊险小说、传奇故事等比较感兴趣。另外,男同学和女同学的阅读喜好也不完全相同。针对这些实际特点,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了解学生的喜好,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使学生喜欢书,爱上读书。久而久之,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会阅读方法

有很多小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导致阅读量不小,收效却不大,不是读了就忘了,就是读后无所知、无所获,或者是一知半解。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进行适当指导,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两件东西不可少。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准备好两件“法宝”。一是字典,二是笔记本。遇到生字和生词查字典,遇到好词佳句摘下来,养成“不懂就查,好句就抄”的阅读习惯,使阅读真正成为增长知识、提高素养的过程。

2.三部曲不能忘。教师应引导学生牢记“初读——泛读——精读”这三部曲。初读就是简单了解文章的内容;泛读就是泛泛地读,根据个人所需去读。精读是精益求精地读,读出问题,读出灵感。学生应该根据不同类别的书和自己的需要,按照这一顺序读书。经过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能大大提高。

三、创建活动载体

由于小学生身体处于发育期,所以他们的意志、毅力、能力与成年人有一定差别,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所以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1.举办读书活动。定期在班级中开展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或朗诵会,让学生自己介绍在读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感受,讲述自己读过的动人故事或精彩片段,并向同学们推荐好书,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爱读书、读好书的行列中来。

2.开展摘抄或读书笔记展评活动。读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还能提高分析能力,最终提高语文素养。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抄的好词、好句、好段或所写的读书笔记,教师可以通过墙报、黑板报等载体,开展展评活动,促进大家相互学习、促进和提高。

总之,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读书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教他们正确的方法,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不断思考、认真总结,运用更多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读书小学生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我们一起读书吧
我是小学生
读书为了什么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