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会平,崔仑标(.河北省新乐市医院检验科 050700;.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 0009)
本研究对10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尿沉渣检测在泌尿系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新乐市医院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3~74岁,平均(49.6±10.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5~78岁,平均(52.2±10.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用无菌、干燥塑料杯采集所有受试对象清晨首次尿液标本,混合均匀后倒入已编号的玻璃试管中。对照组尿液标本采用干化学法进行检测。观察组尿液标本采用UF1000i型尿沉渣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检测白细胞数量(参考区间:小于20个/微升)。所有标本均进行微生物培养。上述检测方法均参照文献[1]。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尿白细胞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白细胞数量分布为小于20个/微升25例、大于或等于20个/微升25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0.0%、50.0%。对照组患者尿白细胞数量分布为小于20个/微升35例、大于或等于20~100个/微升15例,所占比例分别为70.0%、30.0%。观察组患者中,尿白细胞数量超过参考区间上限的患者所占比例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白细胞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尿白细胞检测结果[n(%)]
2.2 尿微生物培养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尿微生物培养阴性13例,阴性率为26.0%;微生物培养阳性24例,阳性率为48.0%;微生物培养可疑阳性3例,可疑率为6.0%。对照组患者尿微生物培养阴性21例,阴性率为42.0%;微生物培养阳性12例,阳性率为24.0%;微生物培养可疑阳性2例,可疑率为4.0%。观察组患者尿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尿微生物培养检测结果[n(%)]
3.1 尿沉渣检验及其优越性在住院患者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中,尿液生化检验具有极为重要作用和临床意义,能够通过测定尿液的理化性质和有形成分,有效诊断和鉴别诊断泌尿生殖系统、肝脏等脏器及系统的病变,同时也有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2]。尿沉渣检测通常采用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技术对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生理情况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例如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细菌、结晶等均极为少见。多数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尿沉渣检测可检出结晶和上皮细胞,因此尿沉渣检测可用于疾病的初步诊断[3]。尿沉渣检测主要是对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检验。载玻片法属于尿沉渣检测的传统方法,但存在操作标准难以统一、影响因素较多等不足,因此检测结果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检测结果见的可比性也相对较差[4]。定量分析板法是用于尿沉渣检测的新方法,具有标准化及规范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及准确度高等优点,同时还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一次性处理,数据结果也具有较高的量化程度[5]。
3.2 泌尿系统感染尿沉渣检测应注意的问题健康者尿液中没有红细胞或数量极少。当连续数次尿液高倍镜观察均检出1~2个红细胞时,可判为镜下血尿;肉眼观察即可发现尿液呈赭红色或洗肉水样,可判为肉眼血尿。一旦出现肉眼血尿,说明泌尿系统疾病的病情已十分严重,患者需接受进一步检查,以发现病因和明确诊断[6]。在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进行尿沉渣检测时,应注意规范操作,以保证标本染色效果、防止标本污染,同时应采用标准的检查器材。在尿沉渣检测的临床应用中,通常采用晨尿标本,因为晨尿具有较高的浓缩度,能够更好地反映尿液中有形成分的实际情况。一般而言,尿沉渣检测应在标本采集后1h内进行,从而避免长时间保存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7]。
3.3 泌尿系统感染尿沉渣检测的优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尿液中通常存在一定量的病原体和白细胞,因此对患者尿液中的细菌及白细胞进行检测对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诊断极为重要,也有助于判断疾病的病程。Sysmex公司UF1000i型尿沉渣分析仪同时采用了流式细胞技术及荧光染色法,因此检测白细胞、红细胞等有形成分的线性范围较大,准确度、灵敏度和检测效率也较高,有效避免了干化学法尿沉渣检测的不足,适用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早期诊断[8-10]。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干化学法相比,采用UF1000i型尿沉渣分析仪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进行尿沉渣检测,可明显提高异常检出率(P<0.05)。
综上所述,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沉渣检测能够明显提高尿白细胞数量异常检出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在进行尿沉渣检测时,应注意统一和规范操作标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避免疾病的漏诊和误诊。
[1]俞善丁.临床基础检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6.
[2]胡金波,张艳玲.尿沉渣镜检在泌尿系感染诊断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8):206-207.
[3]徐振华,张兆霞,周钦玲.尿沉渣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8):68-69.
[4]许仁镇.尿沉渣分析仪对早期泌尿系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9):198.
[5]臧勇.流式细胞仪和定量板镜检定量检测尿沉渣结果差异原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0):1219-1220.
[6]韦爱青.86例尿沉渣检验结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33):6105.
[7]胡凤杰.尿沉渣革兰染色直接镜检诊断泌尿系感染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7,8(12):49.
[8]陈福义.100例尿沉渣检测的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6(4):9-11.
[9]郭占元,孙燕,吴保红.245例血尿沉渣镜检结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3,4(5):26-27.
[10]赵建丽,赵健美,刘宗春.35例血尿隐血结果尿沉渣红细胞与血尿来源的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1,12(11):3070-3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