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高三教材阅读文本 提升高考英语读写能力:一节高三读写示范课引发的思考

2014-11-21 08:55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短语高三文本

张 兵

(南通市天星湖中学,江苏 南通 226010)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行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下,一进入高三,很多教师和学生就明显感觉到英语读写教学进入了一个“快餐”模式。很多教师一心牵挂高考,千方百计想快速结束教材的处理,以期腾出更多的时间进入全面复习,于是就匆匆地、任务式地、浅层次地处理一下教材中的阅读文本,然后进入所谓的知识点讲解。笔者认为,上述做法舍本求末,忽视了宝贵的读写教学资源,失去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的良好教学机会。那么,在高三紧张的备考状态下,能否在处理教材阅读文本的同时切实地提升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呢?笔者最近有幸聆听了一位高三教师的读写课,找到了肯定的回答。

二、教学背景

这一堂高三示范课的教学内容为《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Module 11 Unit 1中的 Reading部分“So many jobs to choose from”,课文详细地论述了三种工作(popular jobs、more unusual jobs 和 everyday jobs)的优缺点,最后得出结论:在考虑未来的职业时,要记住一些看起来风光的工作可能会相当难做,而一些普通的工作则可能非常重要,所有这些工作加在一起才有助于社会正常运转。阅读文本后的Reading strategy旨在指导学生通过体会文本中语言(positive language或negative language)的使用,得出作者观点。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观点鲜明。授课教师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阅读文本的同时,紧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采取了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了形式多样的、与现行高考紧密联系的读写任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高考备考效率。

三、教学片段及设计分析

【片段回放1】

授课教师在课堂导入后,进入了文本阅读教学,呈现了A、B两组关于文本框架结构理解的选项。(见图一)

教师先引导学生形成如下阅读思维:段首句或段尾句→段落大意→文本框架结构。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带着阅读任务阅读全文,阅读结束后,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选择。教师请学生回答,有一个学生选择的是B(答案是A),但教师没有立刻否定这个学生的答案,而是和学生一起探讨文本论述的主题。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很容易地在第一段找到了文本论述主题:popular jobs、more unusual jobs 和 everyday jobs,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其余段落大意。从每段的段首句中,学生不难发现paragraph 4论述的是more unusual jobs,而paragraph 5则论述everyday jobs,但学生对二、三两段逻辑关系的理解上存在着困惑,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到二、三两段之间承上启下的句子——Other popular professions for young people include careers in law or business,由此推导出这两段都论述同一个主题,即popular jobs。至此,文本的框架结构一目了然,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了训练与巩固。

【设计分析】

《课程标准》对高中阅读方面的要求有如下表述: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考试说明》也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理解语篇的主旨要义、文章的宏观结构和文脉的逻辑关系。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段首句,从而得出paragraph2、3、4、5的大意,分别论述popular jobs、more unusual jobs 和 everyday jobs。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的框架结构,发现paragraph1总领全文,呈现主题;paragraph2、3、4、5 展开论述,是论述细节,其中paragraph2和paragraph3论述同一主题即popular jobs;paragraph 6则是对全文的总结。文本框架跃然纸上,一清二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解文本主旨要义和梳理文本框架结构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两者相辅相成,互为铺垫。在高三备考状态下,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在阅读策略指引下分析文章框架结构的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正确理顺阅读文本的时间、空间顺序,把握阅读文本逻辑线索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理解全文主旨要义的能力,从而在高三备考阶段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水平。

【片段回放2】

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时,设计了一个猜测文本中词汇、词义的教学步骤。猜测的词汇为“It is a time for hard work and also a time to reflect”中的“reflect”。授课教师先和学生一起温习了阅读过程中猜测词汇的方法,如构词法、上下文信息暗示法、语句逻辑关系法和标点符号法等。教师指导学生注意上下文信息提示,学生往下仔细阅读,发现下文“At this time,you have to start 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中的“thinking about”为reflect的近义词,于是猜测该词为“考虑、反思”之意。

在猜测完reflect的词义后,教师又进一步设计拓展性任务:猜测reflect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并和右侧的释义进行匹配。

(1)The smooth surface A.show the nature of the lakere flected of or express sth the bright full moon.

(2)The glass appears to B.make a visible reflect light image of naturally.sb/sth.

(3)Her sad looks reflected C.think deeply about the thought passing through her mind.

(4)I need time to reflectD.(of a surface)throw on how to answer that back light、heat and question. sound

(参考答案:1.B 2.D 3.A 4.C)

【设计分析】

《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阅读猜测词语方面的技能表述为: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考试说明》也明确要求考生能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测出生词的词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利用上下文信息暗示、前后句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对比、条件等)、从句的解释(如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标点符号的运用(如冒号、破折号等)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在下文找到了reflect的近义词,从而推测出了该词的含义。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的联系来推测词义,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趁热打铁,用语境匹配的方式猜测了该词的其他含义,进而全面地复习了reflect这一高考重点词汇。

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猜词能力的阅读训练中,教师不仅可以采用某个词,还可以采用某个短语或习语,甚至可以把概念延伸到某个句子,让学生通过语境去推测、去领会。2012江苏高考英语试卷C篇阅读理解第62题就要求学生猜测划线短语“to turn around the statistics”在文本中的语义,而D篇第66题则要求学生推断划线句子“a book must be the ax(斧子)for the frozen sea inside us”在语篇中的意义。这两种情况都是语义推测题,属于词汇意义猜测的延伸,它们都需要学生在语篇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线索提示进行猜测。所以,从本质上说,它和猜测词汇意义属于同一范畴,需要同一种英语阅读能力。在高三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类似的教学步骤,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形成猜测词义、句意的意识,并获得这一方面的技能,从而提高英语备考效率。

【片段回放3】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短语的特别处理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选取了两个短语——介词短语in the same way和动词短语allow others to do。具体任务如下:

(1)The phrase in the same way in the sentence“In the same way,many oridinary jobs may look plain,but they are necessary to society(line 39)”means______

A.meanwhile B.contrarily

C.similarly D.at the same time

(2)The phrase allow sb to do something in the sentence“These people,who perform such ordinary but vital tasks,allow others to go about their daily lives(line 46-47)can be paraphrased as______others to do.

处理第一个短语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短语所在的上下文,学生经过提醒后留意到短语所在的句子为paragraph 5的首句,句中look plain呼应了paragraph 4最后一句“All these people love their jobs,which might not be popular,but are interesting regardless”中的“not popular”,于是学生不难得出“C.similarly(类似的)”为最佳选项,并且通过“more unusual jobs not popular but interesting”和“ordinary jobs-pain but necessary”之间的类比,加深了对这两种工作的理解。

对于第二个短语,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得出两种答案:enable和permit,教师指出此处不是简单的词语转化,而是更深层次的语义概括。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上文“if no one was to collect the rubbish,the streets would soon become very dirty…”中所隐含的潜台词,推敲出此处不是简单的“The streets become clean,which permits others to go about their daily lives”,而是更深层次的“The streets become clean,which enables others to go about their daily lives”。由此也让学生体会到了ordinary jobs的重要性,加深了学生对文本论述主题的理解。

【设计分析】

考查学生语义概括、词语转化的能力在高考试卷中经常能够体现。《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英语科)》要求考生能够概括主要内容或作关键词词语转化,2013年的《考试说明》则表述为“概括主要内容,理解关键信息”。对这一能力的测试集中体现在高考新题型——任务型阅读上。该题型要求考生在阅读所给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在读懂文章、把握主题、理清脉络和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完成相关文字表达任务(孟庆忠2008)。这类任务往往需要学生通过分析语境,综合理解语义,并进行词语转换或单词变形等多个思维过程才能正确完成。在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引导学生综合理解语境,对短语“in the same way”做了恰当的词语转化(similarly),对句子“These people,who perform such ordinary but vital tasks,allow others to go about their daily lives”做了符合文本语境的语义概括,发现“enable others to do”这一短语更贴切文本所要表达的意境。在高三备考状态下,如能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有意识地设计相关的阅读任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义概括、词语转化意识,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能巩固已学词汇,起到很好的复习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片段回放4】

针对课文第四段中“a noise pollution checker”的故事,授课教师提出了思考题:“In paragraph4,what attitude does the noise pollution checker have towards his job?”学生借助关键词及短语“love”“be like a holiday”“enjoy”得出这个主人公喜欢他的“unusual job”。在阅读完全文后,教师又进一步提出问题:“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whole passage in terms of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jobs?”学生通过第五段作者使用的negative language“It does not seem that glamorous now,does it”和 positive language“These jobs may not seem very attractive,but they are all important”形成的对比及最后一段“remember that some glamorous jobs can be rather difficult and that some ordinary jobs can be quite important”的观点性描述,得出“The author is in favor of ordinary careers and dislikes some popular ones”的结论。

【设计分析】

这两个思考题都旨在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第一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文本中呈现的事实和线索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学生根据关键词的提示较容易地做出了判断结果。第二个思考题则提升了难度,没有明显的关键词的提示,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文本中negative language和positive language的使用来推论、判断作者的观点,和文本后Reading strategy所要求的阅读策略目标(reading for opinions in a text)完全吻合。对文本传达出来的观点、意图和态度的理解,是阅读实践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做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并能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考试说明》也明确把“根据文中事实和线索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作为考查目标。在高三紧张的教学活动中,与其让学生进入无穷无尽的题海训练,陷入低效教学,还不如以培养能力为立足点,合理利用教材,巧妙设计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提升阅读思维品质,从而提高推理、判断能力。

【片段回放5】

阅读教学结束后,授课教师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过渡性问题:“What’s your opinions on different jobs?”学生踊跃发言,教师趁热打铁,呈现讨论题:“What jobs do you think would be suitable for you?Why?”(two reasons at least)学生4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活动。教师用ppt呈现出一组阅读文本中出现的表达,给学生参考和引用。

some useful phrases from the text:

(1)seem dull but are important to society

(2)have ambitions to become successful

(3)be well-paid and interesting jobs

(4)be suited to one’s talents and interests

(5)look plain but are necessary to society

(6)perform ordinary but vital tasks

(7)help society function well

讨论结束后,授课教师随机抽取了3组进行小组report,小组汇报后,师生共同点评,而后教师把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How to prepare for your future career?(three points at least)小组继续讨论,教师再抽取3组进行汇报(刚刚3组除外)。

至此,学生完成以上两个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课后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主题为“My Future Job”的书面表达任务。

【设计分析】

在这一教学步骤中,学生讨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书面表达“彩排”的过程,它的基本模式和高考书面表达极其相似。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通过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理念。高三教材里的很多文本主题和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对这些主题也能较容易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合理运用教材阅读文本进行书面表达训练,既能充分开发丰富的教材资源,还能巩固阅读过程中所学会的习语、表达,完成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教学流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感悟与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考英语对学生读写能力的要求在逐步提高。以江苏卷为例,最近几年江苏卷保持了大阅读量的特色,继续强化突出阅读在实际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写作部分则着重考查学生用英语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写作主题呈现生活化、开放化特点。总之,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语用能力是高考英语试题的发展趋势。通过观摩这节高三读写示范课,笔者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1)高三英语教学不是纯粹的做题、讲题,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形成阅读思维。阅读策略的培养指教师指导学习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有效地运用策略的活动。策略训练的目的就是“唤醒”学生的策略意识,学生只有在一定策略的指引下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举一反三,做到在不同的材料中使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高三阅读教学不是简单地提几个浅层次的问题,而是要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内容、形式和难度上设计和高考题型类似的、形式多样的深层次阅读任务。深层次阅读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概括主旨、推理判断、分析篇章结构、领会作者意图等各种深层阅读任务,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深层次含义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在多样性的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全方位地理解文本,语言输入达到最大化。

(3)在高三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孤立地进行写作教学。学生在写作前得不到大量的和写作主题有关的语言输入,写作时往往会出现词汇匮乏、语言表达不地道甚至无话可说等现象。在高三备考阶段,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地克服这些现象。阅读是语言的输入,为写作提供话题知识、语言支架和情感铺垫,能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激活并丰富学生的思想;写作是语言的输出,学生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语言得以运用,思想得到表达,学以致用。教师可以依托阅读文本,在提高学生阅读技能的同时,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这样的读写课能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加强语言理解与语言产出的互动协调效应,增强写作动机和信心。

五、结语

笔者通过呈现5个教学片段和设计,分析探讨了高三阅读文本教学与复习备考的和谐统一性。高三教材阅读文本教学并不像有些老师认为的“浪费时间”,它与高三复习备考并不相悖,而是完全可以相互促进的。高三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巩固学生阅读技巧、提升阅读思维品质、提高读写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些价值能否得以发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切实地落实到高三教学实际中。笔者希望借以此文,能给广大的高三英语教师带来启示,使这样的读写示范课成为高三教学的常态课,从而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和高考成绩。

[1]李杰.利用深层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9).

[2]董越君.高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初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10).

[3]孟庆忠.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新题型考点分析与解题点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1).

[4]马鹏程,陈纪雷.高三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策略培养研究[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2(4).

[5]潘正凯.从高考英语写作题型看有效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特征[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12).

[6]伊慧.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5).

[7]赵一信.新课改下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培养的研究[J].中学生英语,2012(7/8).

猜你喜欢
短语高三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高三一轮复习检测题(选修3—1、3—2)A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高三·共鸣篇
《健民短语》一则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