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2014-11-21 07:59王志新张志立宋胜利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脓血溃疡性结肠炎

王志新 张志立 宋胜利

新蔡县中医院,河南新蔡 4635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特发性的肠道慢性溃疡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1]。该病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无准确系统地阐明,也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寻找UC的有效治疗措施是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自拟健脾愈肠方内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UC,并与美沙拉嗪肠溶片(5-ASA)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本院肛肠科住院的UC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1.52±10.24)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病程(5.34±1.76)年。对照组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1.29±9.36)岁;病程3.5个月~20年,平均病程(5.28±1.5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2007年济南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制订标准[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与治疗》[3]中的湿热内蕴证辨证标准。主症:腹痛、腹泻、腹胀、脓血便。次症: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身热、纳呆、乏力、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UC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证型;病情处于轻、中度活动期,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重度UC或有严重并发症(如肠穿孔、大出血、肠梗阻等)、消化道肿瘤、胃肠道手术史、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病、糖尿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

1.4 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内服健脾愈肠方(组成:黄芪60g,党参20g,炒白术20g,茯苓15 g,山药20g,吴茱萸12g,补骨脂10g,赤石脂15g,诃子12g,升麻10g,肉桂6g),常规煎煮,取煎液250 ml,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灌肠方(组成:白头翁30g,蒲公英15g,黄柏20g,苦参30g,生蒲黄30g,赤芍20g,地榆20g)灌肠,加水煎煮至约100ml。嘱患者每晚睡前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臀部稍垫高,将灌肠器的导管从肛门缓慢送入直结肠内约20cm,将38℃药液缓慢滴注入直结肠内,滴注压力以患者感觉适宜为度,灌肠后,患者继续保持左侧卧位,使肠内药物保留2h以上,2周为1个疗程,间隔2d行下1个疗程,共治疗2个月。

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5-ASA)口服,每次1g,4次/d,待症状缓解,维持治疗1周后调整剂量为每次0.5g,3次/d,总疗程2个月。两组在治疗期间保持起居有常、心情舒畅、注意休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热量足够的食物为主,禁食生冷、不消化、辛辣、刺激的食物。于治疗前后1周内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并做病理活检及粪便检查。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了解复发情况。

1.5 观察指标和方法

①主要症状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主症(腹痛、腹泻、腹胀、脓血便)和次症(里急后重、身热、肛门灼热、纳呆、乏力)的改善情况;主症按照无、轻、中和重度分别计为0、3、6、9分;次症按照有、无分别计为0、1分;主症和次症分数总和即为总症状积分。②综合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恢复正常,大便外观检查正常,停药后半年不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肠镜复查黏膜病变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好转,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或加重。③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炎症性肠病问卷[5]评价生活质量,问卷共4个领域(胃肠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和社会能力),32个条目,每条目采用7级评分,总分32~224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评分。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有序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肛门灼热评分下降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腹泻、脓血便及总积分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n=32,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n=32,分,±s)

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时间 腹痛 腹泻 腹胀 脓血便 身热 肛门灼热 里急后重 纳呆 乏力 总积分对照组 治疗前 3.07±1.89 3.83±1.57 1.38±1.42 3.26±1.17 0.14±0.35 0.27±0.36 0.48±0.45 0.28±0.34 0.57±0.41 12.65±2.19治疗后 1.51±1.89* 2.01±2.06* 0.99±1.21 2.23±1.54* 0 0.03±0.19* 0.26±0.37 0.36±0.38 0.39±0.46 9.05±4.02* 研究组 治疗前 2.46±1.52 3.58±1.86 1.08±1.04 3.34±1.26 0.13±0.39 0.17±0.38 0.47±0.49 0.29±0.32 0.46±0.43 13.45±2.17治疗后 1.26±2.08* 2.24±2.14*△ 0.79±0.98 1.49±1.62*△ 0 0.12±0.22 0.17±0.36* 0.19±0.37 0.36±0.49 6.76±4.01*△

2.2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情况

研究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Z=-2.679,P=0.007)。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n=32,例,%)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积分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积分均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n=32,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n=32,分,±s)

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时间 胃肠症状 全身症状 情感能力 社会能力对照组 治疗前 47.13±10.04 21.97±6.15 52.34±14.26 22.94±6.15治疗后 54.52±8.43** 25.13±4.01** 64.71±11.31** 25.65±3.82** 研究组 治疗前 48.31±10.25 22.27±5.64 53.28±14.12 23.11±6.23治疗后 59.06±8.71**△ 28.46±5.24**△ 70.54±10.28**△ 28.71±3.52**△

2.4 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

治疗结束6个月内,研究组复发2例,复发率6.25%;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2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P=0.020)。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UC的发生与遗传、自身免疫功能减退、氧自由基损伤、饮食失常、细菌病毒感染以及情志内伤等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肠,与脾、肾关系密切[6-7]。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病机属本虚标实,UC活动期以实热证居多,患者多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苦而干,舌紫暗,苔黄腻,脉弦滑数等湿热内蕴,邪毒亢盛,瘀血阻络的证候。故在治疗上应健脾益气以治本,兼以化湿解毒、活血通络以治其标。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自拟了以健脾益气、温化运湿为主的健脾愈肠方,来调整脏腑气机,并给予局部中药保留灌肠,达到整体与局部同步治疗的目的。健脾愈肠方中党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茯苓、白扁豆祛湿;因本病病程日久,久病多虚,气虚不固,故用黄芪、升麻益气升阳;用吴茱萸、诃子、赤石脂温中散寒、涩肠止泻、敛疮生肌;UC日久,必损及肾,故配补骨脂、肉桂温阳助肾。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温肾助阳、涩肠止泻之功,切中本病脾虚湿蕴的病因病机。同时配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凉血止血、祛腐生肌之剂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的肠壁而被吸收,提高了病变部位的血药浓度,延长了药物作用于局部的时间,还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肠道黏膜修复[8-9]。灌肠方中白头翁、蒲公英、黄柏、苦参清热解毒燥湿,配以生蒲黄、地榆、赤芍凉血止血、消肿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健脾益气中药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的功能。赤石脂对溃疡的消化道黏膜有局部保护作用。清热解毒中药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腹泻、脓血便及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改善程度均好于对照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与相关文献[10]报道结果一致。随访6个月,研究组的复发率为6.25%,对照组复发率为28.13%,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药口服联合灌肠治疗UC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等方面较单纯西药治疗有显著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1]田晶晶.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7):76-79.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8):545-550.

[3]吴焕淦.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与治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45-346.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9-134.

[5]GUYATT G,MITCHELL A,IRVINE EJ,et al.A new measure of health status for clinical trial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Gastroenterology,1989,96 (3):804-810.

[6]叶道冰,宋红旗,牛明了.康复新液联合附子理中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45(8):50-51.

[7]杨旭,张苏闽,丁义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辨治思路[J].中医杂志,2011,52(增刊):18-20.

[8]姜建国.中药口服方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J].新中医,2008,40(8):77-78.

[9]何洪芹,李梅岭,王文进,等.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6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9):4685-4686.

[10]赵红波,吴晓晶,杨云,等.加味白头翁汤肠内滴注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3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2,53(24):2112-2114.

猜你喜欢
脓血溃疡性结肠炎
范恒从湿热伤血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的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影响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尿脓血症早期干预4例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改善重症脓血症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效果观察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富硒温泉水浸足治疗溃疡性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