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捷
【摘 要】美育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幼儿美育对幼儿的身心成长,人格和精神的健全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幼儿生活的必需之地,也是幼儿美育的重要场所。本文旨在分析现代家庭在幼儿美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开展美育活动。
【关键词】幼儿;美育;家庭;问题
美育也叫审美教育,是以培养人美的感觉,激发美的创造力为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其内容和范围相当广泛,“它既包括艺术美的教育,也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教育,还包括科技美和形式美的教育等等”,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教育界对审美教育的关注加强,幼儿美育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家庭是幼儿生活的必须之地,家长是他们最亲近最直接的老师。所以,幼儿美育应首先始于家庭。家庭是社会的构成元素,现代社会多元的价值观、丰富的信息渠道和快速的生活节奏,无不影响着家庭环境下的美育活动,当前,幼儿家庭美育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一、家长缺乏美育意识
据笔者的相关调查,过半数的家长说不清审美教育是什么,近20%的家长压根没有想过要培养幼儿的美感,可以看出幼儿家长对审美教育的热情是不高的。
现代社会,实用至上,功利主义横行,许多家庭只关注孩子说什么、写什么、背什么,甚至有的家长认为美感的培养没什么意思,孩子以后学习好会读书,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才是重点。比起美的陶冶,家长们更加重视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提升,有的家庭教育几乎可以等同于识字教育和规则培养。在急功近利思想的驱使下,家长们迫不及待地按照现代社会的准则打造着自己的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把童年扭曲为成人社会的预备。
觉得美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能读书”才是硬道理的家长没有真正从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回顾新闻中,因埋首读书而不重视其他所导致的悲剧比比皆是,如一个清华大学研究生因压力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室友反映他除了看专业书基本上什么也不做,而且自理能力极其低下,衣着及行为习惯简直让人不敢恭维。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曾以“诗意的栖居”来寓意生命的审美境界,对美的追求是人类自我实现和人性健全发展的重要手段。如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小提琴拉得也非常的棒,科学和艺术在他那里相得益彰。从幼儿时期开始进行审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从小在幼儿心里埋下一颗美丽的种子,在他们生长发育的最初期启发心中对事物的关心、热爱,发展他们感受美、创造美、享受美的能力,从而发展成为一个性格健全的人,最后就能成为生活的艺术家。
二、流于片面的美育观
由于审美教育曾经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长期缺席,导致今天的许多家长自身就缺乏美的素养,对美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存在不少片面的美育观,主要呈现为这样几种情况:
1.美育就是唱歌、跳舞、画画
将审美教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这是当期美育中的一大误区,不少家长更是直接拿美育与唱歌、跳舞、画画划等号,认为将孩子往兴趣班或培训机构一送就完事。不可否认,艺术教育确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形式,梁启超先生就称美术、音乐和文学为审美教育的三大法宝。但美育的范畴并不止这些,尤其在家庭中,房屋的陈设、父母的衣着、周围人的言行举止都可以作为审美对象;一次和睦的家庭聚会,郊外的远足,或是简单的散步就能成为家庭审美教育的媒介。我们的世界从不缺乏美,幼儿美育不能只局限于艺术教育,而应从生活、社会、自然等多角度寻找路径。
2.美育就是“这个好看,那个不好看”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商店里,孩子兴高采烈地拿起某件商品喊道:“妈妈买这个——”,“这有什么好?不好看!”一旁的妈妈回应道。
“好看”或许是人类对美最为原始的表达,却无法覆盖“美”的真正内涵,如果家长们仅仅把“好看”作为衡量美的标尺,以“不好看”作为否定孩子审美观的依据,那就只是在复制自己的审美过程,是对审美教育的简单化和粗暴化。幼儿因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经验水平,与成人对“美”的认知有所不同,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尊重这些特点是幼儿审美教育所必需的。真正的美育是让孩子感受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是随意地凌驾与否定。
三、美育的方式、方法单一
那么,在家庭中该怎样进行美育?这让许多幼儿家长十分困惑。
传统的培养方式比较单一,大多采用“我说,你听”,“家长教,孩子学”的模式,在具体的实施上多采用依葫芦画瓢式的模仿训练和单一的评价方式,比如画画,家长们常让孩子临摹某种物品,并爱用“画得像”或“不像”进行评价。正如前文所述,幼儿对美有着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他们的信笔涂鸦和异想天开正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源泉,所以在家庭美育中,家长应该克服以成人为中心的倾向,减少单一的机械训练,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
参考文献:
[1]林月盛.杜威的美学与教育[J]教育研究学报,2007(03)
[2]洪维.美学基础与幼儿美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林晶晶.浅析幼儿美感发展与家庭中的幼儿美育[J].教育导刊,201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