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亲子关系

2014-11-20 09:48孙莲娟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案例母亲老师

孙莲娟

前几天看到一个案列,来访者是一名13岁的小男孩,由于心理学的第一原则是保密原则,所以姓名等资料不便透漏,案例如下。

一名母亲打电话来为其儿子咨询,父母双方都是教师,一直由于工作忙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顾及孩子,他正处于青春期叛逆阶段,自尊心比较强,在小学刚开始的几年学习是非常好的,五年级的时候成绩开始下降,数学老师找其谈话,被说了几句,由于自尊心的缘故,感觉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导致后来各科成绩都开始急剧下降,五年级的时候喜欢一个六年级的女孩,是属于单相思,六年级女孩的对他不理不睬,导致其自尊心又受挫,更加的不爱学习,一个恶性循环,使得他的情况更糟,老师看他的成绩下降,找其父母谈话,父亲陪同前去,在交谈的过程中,其父与老师发生了冲突,这样一个情形,更让孩子的心理、学习受到了影响,母亲见其情况更严重,带其看了心理医生,被诊断有轻度抑郁,母亲让其在家休息,天天在家上网,有了轻度的网瘾,母亲无奈,打电话前来咨询。

备注:母亲第一次打来电话未了解情况(个案工作室),负责接待的成员们打电话过去其母亲表示我们这边安排好了再联系她。

这个案例很详细的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事实,教育问题导致孩子叛逆,我们都知道,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这些方面中,问题最严重的还要属家庭教育,就针对上面的那个案例来说,首先,这个孩子在刚上学的几年,学习是非常好的,其父母都是教师,先天的因素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是非常的有利的,可是,为什么会发生后面的事情呢?

我们再看后面的,孩子的自尊心比较强,数学成绩下降,老师找其谈话,喜欢上对自己不理不睬的女孩,老师与父亲的冲突,回家休息。我们由这几点可以得知,这个孩子问题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自尊心受挫。

自尊心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一个人一生中追求的就是自我实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是这么说的,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个过程中一直处于需要的追求与满足状态,最后达到自我实现,人们从最初的生理需要到后来的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这是一个阶段,也是一个我们必须的经历的过程,显然在案例中这个孩子的家庭因素之下,孩子很满意得到了的前三个层次的需要,发展到了自尊需要,可是在之后的认知中又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性,也就是还不能正确的理解这个社会,不能完整的认识到自己的状态,这是导致叛逆的一点原因。

第二点,父母都是老师,显而易见,父母都比较忙,所以对孩子的照顾是很少的,所以孩子和父母之间缺少沟通,导致产生隔阂,从而使得亲子关系进一步恶化,所以,这个案例从这里告诉我们,沟通和交流是多么的重要,就现实社会来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家庭分崩离析,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嫉恶如仇,说到底的一个原因就是两者之间缺少相应的沟通。

我们的社会的主导因素是人,是人际交往,交往的根本就是沟通,正是因为沟通的减少,才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

再回归正题,上述案例中有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母亲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诊断其有轻度抑郁症,什么是抑郁症呢?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疾病或心境障碍的一个类型,也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上以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乏为主要特征的抑郁发作。

情绪低落的特点是患者感到抑郁、悲伤、绝望、失去信心或神情沮丧。可以从患者的脸部表情、动作行为观察得到。多数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症的诊断:以情绪(心镜)低落为主要特征。病程持续至少2星期。至少伴有下列4项症状:①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②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劳。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之念,或有自杀行为。⑦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体重明显下降。或食欲增加,体重明显增加。⑨性欲明显减退。社会功能受损,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人的情感都有低落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再加上一些压力,很容易表现出类似抑郁症的表现。

案例中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是自尊心受挫,导致学习下降,情绪低落或者暴躁。母亲将其接回家休息,装而注意力很大一部分放到网络上面,有了网瘾。

网瘾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二是自卑,在现实中找不到安慰。三是网络游戏的吸引,自控力的缺乏。四是自我认知的不完善。

案例现实,可见这个孩子正好都具备了这些,自己的成绩下降、喜欢的女孩对自己爱理不理、被诊断有抑郁症、父亲和老师的冲突、和父母老师缺乏交流,都是诱导因素。

那么,现在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得给孩子自信,选择孩子擅长的方面,让其发展,自信增加了,自尊心自然而然的就出现并会达到一定的满足。

其次,我在上文中已经多次强调的,沟通,家长老师和孩子多沟通,达成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协议,促使孩子成长。

最后,转移注意力,让孩子的注意从网络上转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能够很好的做到以上几点,孩子的发展必然能够迎来一个崭新的状态。

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家人的宠溺中,不受什么委屈,可谓是掌上明珠,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很多的问题都会潜伏起来,直到后来的爆发,最常见的就是孩子的不能自主,在家一切事情都有父母帮助完成,可是一旦到了外面,接触了这个社会后,明显的陌生感以及不适应感就会产生,这也是导致孩子叛逆、学坏的原因。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父母给孩子安排生活,孩子小的时候一切东西都要按着父母的意愿去做,上什么学校、学些什么技能之类的,前段时间在心理访谈的节目上面看到这样一则个案。

一名女孩子出生在单亲家庭中,母亲对她寄予很高的希望,所以一切都是按着母亲的意愿去做,孩子果然不负母亲的苦心,最后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学了很好的专业,后来也考了各种资格证、拿到了硕士学位,毕业后,每个人都说这个女孩子以后一定有一份非常好的工作,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女孩的工作怎么也找不到,有些机构甚至不给她面试的机会,女孩子以及母亲等人都是异常的想不通,为什么这么优秀的一个人,找不到工作呢?之后在心理专家李子勋的分析下得出下面的结论,孩子从下按着母亲的意愿生活,发展,严重的缺乏自主,可以说,这个女孩子从小到大就是母亲的一个翻版,也就是说,这个孩子从来没有给自己活,而是为母亲活着,导致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从而使得在毕业后出现找不到工作的状况。

这个个案告诉我们,教育从小做起,并且是管教中也要夹杂着顺应的方式,给孩子规则的时候还要倾听孩子的想法,让他们真正的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自己该怎么做,同时能够完全的认识自己。

在说道认识自己的时候,心理学上面有这么一个方式,WHAT疗法,也叫做二十问题疗法,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对方能够以不同的答案回答“我是谁”,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认识自我的方式,也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应该知道的方式。

在孩子的教育中,李子勋老师在谈到亲子关系的时候分析说,青春期前,青春期时,青春期后的孩子都有一个问题,就是被关注,自我感,自我认同,被关注的感觉,觉得自己很重要,觉得自己有价值,故此,长期的发展,就会出现亲子关系不和谐的局面,这是一个很普遍同时也是很多家长尤为担心和头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敬群,邵秀巧,心理卫生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0(2012.7重印)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案例母亲老师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给母亲的信
老师,节日快乐!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