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本科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数学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4-11-20 09:57张湘林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院校专业数学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大学生扩招的不断推进,在一般本科院校中,数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为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研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数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从数学类专业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

一、引言

中科院院士杨乐认为数学是科学发展的基石,他在中国数学会七十周年年会上向记者强调:“目前,数学的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更重要了。数学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和方法,它在其他科学的发展,及高新技术、经济、金融、管理等领域中发挥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而且会越来越大。这种趋势将来会更强。”然而,如今大学(特别是对一些地方性的一般本科院校)的数学类专业,可以说是机会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数学对其他科学的发展,以及在高新技术、经济、管理、金融等领域中发挥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而且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与其它技术类专业相比,数学类专业的实用特色不突出,应用能力不明显等特点导致大学生数学类毕业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从而使得数学类专业难以成为学校的优势专业,其发展也越发举步为艰,从而难以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数学类人才。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为了学生本人与社会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数学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二、数学类专业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在一般本科院校中,数学类专业一般不是学校的优势专业,导致招进来的学生高考分数一般踩在学校最低录取控制线,有时甚至较优势专业分数低40~60分左右。其结果是招进来的学生有很多数学基础不是很好,有的甚至对这个专业的学习本身就没有太多兴趣。加上大学的管理比中学要宽松,以及众多的课外活动、社团的参与,一部分学生难以集中精力来学习数学专业基础课程。这样一来差不多一个学期,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就出现了问题。当然其中也有老师的因素:没了升学的压力,有些老师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为主,甚至于照本宣科,没有讨论,没有多媒体展示图片,没有合作学习,没有实验与实践。长此以往,越到后面学生越难管理,一些学生就只想混到文凭就得了,想在专业方面取得一技之长的学生越来越少,只有等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如梦初醒。当然学生的就业反过来也影响到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所以,为了学生与数学专业的不断发展,我们不得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寻更好的专业发展之路。

三、数学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精准定位,制定合理的办学规划

随着大学生扩招的不断推进,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多,但就业率自去年以来是越发让人担心,已成为各高校以及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作为本不是优势专业的一般本科院校的数学类专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数学类专业每年的考研率大概在10%左右,大多数学生还是要直接就业。根据对现在人才市场的调查分析,数学类专业大学毕业生,一般毕业去向的主要方向是:考研、当老师、考公务员、进软件、证券公司、通信部门等等。所以,遵循社会发展需要,精准定位,制定合理的办学方针,改革专业设置,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首要任务。

2.根据学生的需要,实行分类别、分层次教学

对于大一的新生来说,一般安排的是最基础的数学课,同时也是大学确定今后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院领导可以考虑请本专业不同方向毕业的成功人士,可以是本校毕业的学长,给学生做讲座,交谈,让学生产生思想上的火花,为自己今后的人生作出初步规划,并激发出朝理想前进的动力。到大二的开始,院里可以根据学生自己不同的发展需求,进行分类别教学,对于同一发展方向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比方说,选择将来从事教师行业的学生,有的会选择考研,对于这类学生,可以领导他们多注重考研科目,自学更深入的课程内容与练习;如果是想一毕业就想找工作的学生可以鼓励学生自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等相关知识,参加演讲与家教,教师上课时可以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课程由这些学生来集体备课,然后由代表来进行讲课,给予提前进入讲课角色的机会,这样学生可以提前做好毕业准备,不用等到的时候手足无措。

3.创建数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的平台

2010年12月2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成立,中科院国家其定位与目标是:从国家层面搭建数学与其它学科交叉合作的高水平研究平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凝聚数学及相关学科力量,协同攻关;促进数学及交叉应用发展 。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本科院校理当紧紧跟随国家政策的脚步,创建数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的平台。因此,作为数学类专业院系,我们必须要找准方向、准确定位,将学生的培养内容定在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某个学科领域里去,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一个比较好的就业前景。因此,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究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以参观为形式、调查为手段的校园、科技馆、科研单位、工厂及企业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创新的意识。然后根据学生发展需要与兴趣,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将来想从事行业的专业课程。也可以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选送一部分学生到外校学习,总之,为学生的个人与社会发展提供最大可能的机会。

4.深化实验改革及教学改革,促进应用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动手与计算机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探索出适合他们主动发展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近年来,以“数学建模”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教学活动在各个高校悄然展开,成为了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有意识地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使用计算机并利用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使其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与开发软件的基础,并通过建模培训与竞赛让学生加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endprint

5.进一步完善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的办学模式

作为一般本科院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要对接社会需求,从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校企合作是办好高校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对高校的发展与学生的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认真调研当地对数学类专业学生的需要,强化专业与专业对口建设,主动与单位、公司做好产学研的对接很有必要。可以让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学生的培养过程,从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运行到实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都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也选派老师到学校、公司、企业调研,或者与单位签订实习协议,让学生在暑假或者其他可以安排的时间实习或者访问甚至拜师,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同时也让学生与用人单位尽快熟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实践的意识,也为就业提供一定的直接与间接的机会。

6.注重师资培养,加强教师文化建设

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与教师自身发展、教学水平、文化素养脱离不了关系。也就是说要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教师应该以自学、培训、学位深造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使其自身不仅有良好的数学功底并且有较好的综合素质。能熟练运用几种数学计算软件与编程软件,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讲述知识还能介绍一定的算法,并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与沟通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修养与理想、信念、敬业精神能潜移默化地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张玲、陈琳珏、王艳博,谈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新思路[J],科教文化,2011第225页

[2]包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知识库,32-33

[3]李勇齐,陈有禄,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探析[J],教育理论探索,第239期1-2

[4]2010年12月2日中国科学院网站新闻,刘延东出席中科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成立仪式

[5]卓丽,刘刚,王艳艳.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J],科教纵横,2011,第28页

[6]林华东.立足社会需求 坚持学生至上——地方性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5):5-10

作者简介:

张湘林(1977~),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城市学院,讲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论及其应用。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社会需求的一般本科院校数学类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探讨”(湘教通[2012]401号,项目序号:380)endprint

猜你喜欢
院校专业数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